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认识马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佬对于当时的高科技自然是什么也听不懂,不过美国佬表示,真要是那样的话准许马云回去看看。

于是,马云连行李箱都顾不上拿,怀揣着在拉斯韦加斯赌来的600美元从洛杉矶往回走。事后,马云说:“这个家伙坏透了,后来被国际刑警通缉追捕。”

和互联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和互联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棋局,雅虎杨致远有杨致远的棋局,软银孙正义有孙正义的棋局,而马云则有马云自己的棋局。

1995年之前,马云的棋局是留校,为人师表,做个出色的英语老师;1995年之后,马云的棋局是“走出去闯闯”,直到他结识互联网。

从“网盲”到“网商”

马云从美国佬的黑窝里逃了出来,却没有像惊弓之鸟一样立刻返回中国。他从洛杉矶飞到了西雅图,下了飞机之后,马云到了一家已记不清名字的ISP(后经查实为VBN公司),据说那是西雅图的第一家网络公司。进去之后,马云才发现这家公司只是两间很小的办公室,5个人在一起工作,大家非常认真地在做网络。

1995年的马云连电脑都不敢瞧。不过,那家公司的人很客气地对马云说:“不要紧,你就用吧。”那个年代IT类的硬件东西,恐怕大多已不为人所知。据马云介绍,那时候的浏览器叫mosec,美国最大的搜索引擎是webclou,而雅虎在那时候还很小,非常微不足道。

马云回忆道,那家公司里的人跟他说要查什么就可以在上面敲什么,他就在上面敲了“beer”,结果搜索出来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但是就是没有中国的。然后他又敲了个“Chinese”,搜索结果竟然是“nodata”,整个网络他查了好多都没有数据。

以前只是听闻互联网,现在却亲自接触到了互联网,这多多少少让当时的马云有些兴奋。

于是马云就开始设想在中国建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

马云说,他当时做的第一个网页就是海博翻译社的十分简陋的页面,上面有价钱和联系电话。所以,如果没有海博翻译社,也许就没有今天在电子商务领域谈笑风生的马云了。

马云还十分清楚地记得,网页是上午9点半做好的,晚上回来之后就收到了5个人的回信。当时马云特别激动。回信的人中有3个美国人,这当中有两个是华裔,他们也特别激动,因为这是在网上见到的中国第一个网页。还有两封回信来自日本,想咨询报价情况。马云很高兴,尽管他并不懂网络,甚至对于网络可以称得上“文盲”,但嗅觉灵敏的马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直觉,他觉得互联网这东西将来肯定有戏,互联网将改变世界!马云意识到这是一口很深的井,这里有一座富矿。不安分的马云随即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与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此时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刚用一根光纤接通美国互联网,收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可见马云的远见非常人所及。

理清楚思路之后,马云回到洛杉矶和那美国佬讲:我们合作,你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回国内去,做一个网页在网站上宣传。没过几天就会有很多人有兴趣,有很多人知道这事儿。当时马云就已经将这个项目的名字起好了—“中国黄页(chinapage)”。

接下来,马云登上了回国的航班。带着一颗筋疲力尽而又极度狂热的心,马云开始了他与互联网的第一次约会。

“傻人”的抉择:建立海博网络

“傻人”的抉择:建立海博网络

在马云回国的当晚,他请了24个朋友,都是上夜校认识的,也就是他名义上的“学生”。

马云教的这些“学生”全部都是做外贸出身的,他很清楚他们的需求。在马云和他们讲了互联网的这个提议之后,24个人当中有23个人说这事儿太先进,觉得这事儿不行,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24票有23票反对。

事后马云补充道:“我讲了两个小时,大家都没有听清楚,我也不知道自己讲的是什么东西,讲完之后他们说这东西你不能干,你干什么都行,开酒吧也行,要么开个饭店,要么办个夜校,但就是不能干这个。最后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马云提起当初,赞赏的是自己的勇气而不是眼光。“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在当时,马云也是刚听说“互联网”这个词,多数国人尚不知互联网为何物。即使从全球范围来看,那时美国的尼葛洛庞帝刚刚写完《数字化生存》,并预言“互联网精灵的尖叫是大型公司走向覆灭的丧钟”;杨致远刚刚创建雅虎;领潮流之先的中国科学院也刚刚开通互联网;甚至这个时候,连中国互联网先驱瀛海威创始人张树新都还在专心学术研究。而且那时的杭州,甚至还没有开通拨号上网业务。这种情形下,搞互联网如何赚钱?朋友们坚决反对马云也就不奇怪了。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经历了如此这般波折的马云却不信这个邪,他坚决要创办这样一个网络公司。对他的这个举动,朋友们大呼“傻到家了”!

就是这个“傻到家了”的马云,在1995年4月,自己垫付了7000元,又联合妹妹、妹夫、父母等亲戚朋友,凑了两万元,创建了“海博网络”。“海博网络”从此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马云说:“刚开始做互联网,能不能成功我也没信心。只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总要试一试,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调头;但是你如果不做,总走老路子,就永远不可能有新的发展。”

“骗子”马云推销网络黄页

“骗子”马云推销网络黄页

1995年,“中国黄页”网站在认死理的“傻子”马云的坚持下创办成功。

那个时候的马云每天出门推销他的网络黄页,说服人家心甘情愿付钱把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互联网是什么东西?没有人相信他,在那段时间里,马云过的是一种被人视为骗子的生活。

甲:“什么玩意儿?什么?黄什么?”

马云:“中国黄页,就是那个信息高速公路。”

甲:“哦,明白,明白。找龚先生是吧?龚先生在那个屋。”

马云:“是多少号?”

甲:“隔壁那个,综合处那屋。”

马云:“综合处是吧?谢谢啊。”

甲:“我跟你讲,这个很复杂,黄页的问题,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是吧?”

那时,一位杭州人曾在大排档里见过马云,据他形容,马云是个喝得微醺,跟一大帮人神侃瞎聊的小市民。在他身上只有手舞足蹈,看不到杭州人的安静和从容。

说到这里,马云抬起眉头:“我有一副天生的好口才,为什么不可以在大街上宣传我的公司!”

在1995年,大多数人都上不了网,大家根本不知道互联网这么一回事,马云又是凭借着什么来推销他的“中国黄页”呢?提起当年,马云不无感慨:“那时候真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啊,就跟骗子似的。我们当时跟所有人都说,有这么一个东西,然后如何如何做。我后来觉得‘兔子先吃窝边草’,最初是给朋友做,他们知道我这么多年的信用还是不错的,然后就同意做了,最初做的是望湖宾馆,杭州的一个四星级宾馆,然后是钱江律师事务所,最后是杭州第二电机厂。

“我们来到望湖宾馆,请宾馆的工作人员将资料给我们。拿到资料后我们立马用快件寄到美国,交由美国那边的技术人员负责将信息登入网页。当时网页登入有一个基本要求:一张照片和3000字的文字介绍,收费标准是2万元。美国那边做好之后再将打印稿用快件给我们寄到国内。我们用快件将资料寄到美国之前,这些资料都由我在杭州翻译好。我们在做望湖宾馆的网页时,将资料寄到美国,由美方将网页做好并挂在网上,并由他们寄回网页的实际图片给国内老板看,但是老板不信。我们就对他说:这是美国的电话,你可以叫你的朋友打电话,看看有没有这么一回事儿,没有这么一回事儿你就找我,有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