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境插队手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办?看来也只有靠知青自己捞木头白手起家了。
  在大队和插队干部的担保下,县里特批我们可以打造“威吾”(俄语“小船”),并通过几道申批,给我们颁发了下江作业证书。
  捞漂流木合法了!这在全县沿江知青点可算是独一份。
  清真寺的院子里,木头堆越来越高。
  插队干部老孙高兴地合不拢嘴,整天拿着尺,计算着已经捞上多少立方的木头?离盖房子还差多少木头?
  后来,他不知从哪弄来一副老毛子的独眼龙望远镜,一涨潮就站在江岸上,朝江心张望。
  横着浮在江面上的,是樟松;在江面上一上一下竖着漂来的,是意松。他开始亲自指挥小船下江作业。
  我清楚记得那副独眼龙望远镜是50倍的。晚上,老孙让我用它来看月亮,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月亮上有山和坑,只是找来找去,没找到吴刚和嫦娥。





    正文 59、牛家出殡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0:36 本章字数:1766

牛大爷的父亲去世了,79岁。在黑龙江边,这算是相当高寿了。
  昨天中午去看他时,老人还好好的。侧躺在炕上,腊黄的脸,瘦瘦的身子,轻微地喘着气,但牛大爷说:“不行了,这是回光返照。”
  一家人已经帮老人穿上了新裤褂,脚下放了一只凳子,身旁放了一盘糖、苹果,还有一瓶桔子汁。
  队部活动室,几个木匠正在连夜打棺材,一块块的板材已经在拼装。
  听说,老人先前一下病情恶化,穿上了寿衣后,医生来打了一剂强心针,老人这才又精神起来,喘上了气。
  终于,那剂强心针只让老人支撑了几个小时,最后还是走了。
  他从炕上被抬到垫着棉褥的木板上,盖着新做的彩色绸棉袍,头上还盖着一块四方的黑缎布,两只脚穿着新袜新鞋。
  老人头部上方点起了一盏小油灯,发出残淡的黄光。油灯旁的小桌上放着四个果盘,里面有果仁、糖、苹果、饼干;另外一只碗里有一块鸡肉,肉上插着一把刀。
  村里的人都来帮忙了,光是切菜做饭的就有七八人;男知青也都来了,准备出点力抬棺材。
  老乡不让女知青来帮忙,说这是东北农村的规矩。
  棺材做好了,外表糊上了一层纸;里面的底上放有七个分币,按天上北斗星排放,表示死人灵魂上西天;棺材前贴着“牛老七十又九岁之灵枢”的纸条。
  规定的时间到了,人们七手八脚地把老人抬进棺材,在三寸半厚的盖板上砸下一尺长的铁钉,随着叮叮当当的榔头声,老牛一家哭声响起,越来越大。
  十六个人,每四人一角站好,只看见牛大爷举起一个瓦罐,用力往地上一砸,“咣当”一声碰得粉碎。
  担任司仪的李胜俊大喝一声:“起灵喽!”十六人“嗨唷”一声齐喊,就把棺材抬起来了。
  棺材开始移动,最前面一男一女,各举着一根长杆,杆头弯曲,悬着一个纸花,纸花下垂着长长的飘带,在风中扬起。一根飘带上写着:“金童来引路”,另一根飘带上写着:“玉女送西天”。
  还有两人,一人拿根筷子,串满了一厚叠用黄纸剪的纸钱,有巴掌那么大,边走边扬,说是给黄泉路上的小鬼,让老人能一路走好。
  接下来在棺材前走的是牛家男丁,棺材后面是马车,坐着牛家的妇女。其他女人都被撵走,据说不准女人送坟,她们只能在三天后才能去上坟。
  路上,抬棺材的人累了,另有十六人换。只要棺材一落地换人时,牛家父子就跪下大哭。
  就这样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到了六七里外北树林的马道上,拉牛家妇女的那辆马车停在那里,不再前进,只有男人们,抬着棺材向前走。
  大坑一早就有人在那里挖好了,南北方向。牛大爷说:“老人生前喜欢钓鱼,放一个鱼钩在坑里。”
  众人抬着棺材慢慢往坑里落,牛大爷下到坑里,做出肩扛的样子。等棺材在坑里落好了,他又在棺材前放了一瓶菜,菜瓶子上搁了一只馒头;然后从棺材一头的小孔里拔出木塞,说:“埋的这地方能直接看到爱辉古城,留个小洞,好让老人晚上回家看看。”
  做完这些,牛大爷从坑里跳了上来,拿把锹先洒了三锹土,其他人这才一起动手,跟着一起盖土。
  司仪李胜俊踢了牛家两个小子,说:“你们还不哭呀,再不哭没时间啦!”
  于是,呜哩哇啦地,哭声响起。
  坟起圆了,再放上一块圆土圪塔,众人才往回走。
  停在北树林道旁的马车早就拉着妇女先回家了。
  等我们回来,她们已经把酒菜张罗好。
  有的知青觉得牛家老人走了,本来就很伤心,还要花这么多钱招待大家吃喝,不好意思去,想回知青点吃饭。可是他们在半路上被牛大爷派人截了回来,死拽硬拉,非得让去喝酒。
  知青拗不过,只好去了,只见四五十个人,屋里屋外的正热闹地劝喝劝吃呢,已经没有了那一路上悲悲切切的氛围。
  据说,**中东北农村,活人的事有人管,死人的事没人管。婚事是革命化的,不准这样吃喝,只能发烟发糖;但没人会出面劝阻丧事的吃喝和风俗的沿袭。
  也许,管事的人也怕鬼魂半夜来找麻烦?





    正文 60、共御外敌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0:36 本章字数:1872

没跟老毛子干上仗,却跟周边知青中的流氓团伙大打了一场。
  那天下班,很累,已经甩大泥三天了,上食堂吃晚饭时,感到浑身散架。
  偏偏在这最累的时候,有十几个上海知青,大摇大摆地闯进我们知青点院子。
  他们把正在喂鸽子的吴茂财从小梯上拉下来,向他讨要东西。
  要什么东西,我没听清,只觉得来者不善,就密切关注他们。
  吴茂财不想理他们,被他们揪住了衣领。
  眼看就要打起来,我把饭碗往桌上一放,出去调停。
  谁知我刚开口说话,这十几个人把我往边上一推,说:“什么**知青排长,我们不放在眼里!”
  我能忍住侮辱,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觉得我不能解决,可以去找大队领导。”
  他们哄笑:“算了吧,我们自己解决!”
  说完,对着吴茂财就打了起来。
  我上去拉架,却被打了一拳。
  血气上来,我也抡起拳头与他们对打,并大声叫在一边看呆了的肖明,去招呼所有的男知青。
  这是一帮流里流气的好斗之徒,从他们的装束上就可以看出来,而且来自附近好几个生产队。他们有备而来,边打边叫:“扫平他们!砸烂他们!”
  我们生产队的知青从各个宿舍闻声急奔而来,连从来没打过架的知青都参战了。
  一场群殴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噼啪噼啪的拳击声、木棒声、喊叫声。
  王根生晚到了一会儿,边跑边从地上捡起一根碗口粗的长树杆,跳过壕沟,高举树杆,一下子砸在对方一人的头上,那家伙连吭都没吭一声,倒在大杨树下,衬衫染红了一半。
  这一下让对方吃惊不小。
  我前面交待过,王根生原是上海鼎鼎有名“下只角”虹镇老街出来的掼跤能手,在当地就威震一方,小流氓都怕他几分的。
  蔡景行抡起大铁锹,也大叫了一声,“啪”的一下,对方一人“阿唷”大喊着,摸着腰在地上打起滚来。
  蔡景行从小没打过架,可人高马大,块头放在那里,只要下手,力量无比。
  云龙、肖明、高朗、昊宇、汪永德……更不要说吴茂财了,事情本来就因他而起,三十多个男知青都拿起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十字镐、大铁叉……
  这帮家伙压根儿没想到这个知青点的人会个个参战,而且都不要命,心理上已经怯战。
  来势汹汹的他们面对一倍于他们的知青,终于寡不敌众,扔下倒在地上的两个人,狼狈逃窜。
  倒在地上的两人此时只会嘴里哼哼,连站起来逃跑的力气都没有了,完全丧失了破坏能力。
  喂猪的高朗和当赤脚医生的秦兰慧,脱下他们已经染红的衬衫,替他们包扎好,然后把他们抬到食堂的桌子上平放着。
  那伙人扔下同伙只顾自己逃走,觉得太丢份了,为挣回面子,过了一会儿,又战战兢兢地提着棍棒,回到知青点想反扑。
  早已严阵以待的知青蜂拥而上。
  这一次打得更加猛烈,对方被打得七零八落,有人被围追后,慌乱中躲进食堂,看到两个同伙已经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