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为她的副业,建筑设计方面留下的作品并不算多,和梁思成合作设计的“萧何园”,应该是她最初的实践。若论当时林徽因完全独立的设计作品,该算是一枚小小的东北大学校徽。东北大学改组后,张学良亲任校长,公开悬赏征求校歌和校徽。最终选中的校歌是赵元任应征的歌词:“白山高高/黑水滚滚/有此山川之危利/故生民质朴而雄豪/地所产全美/所在相与劳/东邻兮日本/北果骄饶/苟捍卫之不利/宁宰割之”校徽便选中林徽因设计的图案,它的整体图形是一具盾牌,其间巍峨耸立着白山,横流着滔滔黑水,构思呼应了校歌的内容。为此赵元任得了八百元奖金,林徽因得到的是四百。 
    梁、夫妇在东北大学的第一个学期结束时,梁启超终于因误割左肾而丢了性命。林徽因循当时习俗,麻衣草履,饮泣料理丧事。事后,她又与丈夫共同为公爹设计了墓碑。墓体、碑体均取材大理石,高二米八,宽一米七,呈中国建筑中的榫头几何形状,与传统的墓碑设计迥异,现代气息浸透其中。中国传统特色的设计则保留在距碑墓不远的小亭,那是家人祭扫时休憩的处所。《新月》杂志组织了悼念梁启超专辑,徐志摩特约林徽因传写《梁启超先生最后╳╳天》特稿,这篇文章后来由梁思成等众多子女具名的《梁任公得病逝世经过》一文所代替,也没有发表在《新月》而是别处。半年后林徽因的第一个孩子诞生,夫妇为女儿取名“再冰”,以纪念离别不久的父亲,梁启超的书房叫“饮冰室”,他的著作叫《饮冰室文集》。 
    林徽因做了母亲体质虚弱,极不适宜东北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加之感染肺结核病,她不得不停止一切劳作,在一九三零年冬天回到北平医疗静养。徐志摩见到她和梁思成,徐眼中的夫妇俩瘦得像一对猴儿,林徽因脸上骨头都突出来了。第二年梁思成也辞去东北大学教职,他的继任者是东北人童寯。梁林夫妇离开沈阳,除去林徽因健康状况的原因外,还另有一些缘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变得明目张胆,东北形势越来越紧,很难再容纳一张平静的书桌。果然不久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军人关闭了大学。还有,张学良治理学校的军阀作风也使受过欧风美雨熏陶的知识分子们反感,少帅扬言要枪毙那些纷争不已的各派教员。当然,更为直接的原因是北平新建立的营造学社亟待梁林夫妇加盟。沈阳只能是林徽因人生的一个小小驿站,不过,她逗留时间虽不长,却从这里开始,逐步取得了建筑学的辉煌成就。 
    被迫关闭的东北大学建筑系由童寯主持南迁到上海,当中国第一届本科建筑系学生毕业的时候,梁思成写去三千字长信热烈祝贺。信中他深情地说:这些毕业生将是“国产”建筑师的“始祖”,他们责任重大,前程无量。他代表林徽因,以两个人的名义向学子们道喜,愿他们通过努力,将来能为中国建筑事业开辟一个新的纪元。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从沈阳回北平定居,起初在西直门思成的大姐家里借助了一段日子,不久搬入东城米粮胡同。这条胡同住着胡适、傅斯年、陈垣。后来他们嫌住房狭窄,又租居了北总布胡同三号。三号是一套两进的四合院,大大小小四十来间。它也在东城,靠近皇城根。院里栽着丁香、海棠和马缨花树,里院和外院隔着垂花门。里院客厅,通常的窗棂纸换成了更加透光的玻璃,阳光可以洒满一地。梁启超手书的对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挂在墙上特别引人注目。西北向窗下的办公桌很宽大,搁着林徽因喜欢用的毛笔和砚台,旁边紧挨着书架,其间插满中外文书籍。平时这里很静谧,很优雅。 
    沈阳的家是简单的,住入北总布胡同三号,林徽因才真正成为家庭主妇。家里雇用着两个厨师、两个保姆、一个车夫、一个专管书房的听差。她不得不操持丈夫、母亲、孩子及仆人们生活的琐琐碎碎。费慰梅说过,“她实际上是这十个人的囚徒”。(费慰梅著《梁思成与林徽因》)她在梁家是长嫂,在林家是长姐,常有弟妹们来吃住,有时不得不调整住房。她画过一张床铺图,各个卧室共计安排了十七张床铺,每张床铺标明谁要来睡。她须准备十七套铺盖(还有个车夫得借宿别人家),更得准备他们的早点与茶水。 
    林徽因痛惜家务干扰了她制图或写文章,但一遇佣人请示,立即放下草图或文章前来过问。有时她还要顾及三号之外的事情,陈妈报告隔壁住户房顶上裂了个大洞,住户自己修缮不起,求林徽因给房东说情。这个邻居是早在乾隆年间就租起的老住户,按租赁规矩交的仍是二百年前的房租价钱,三间房还是五十个铜板。林徽因哭笑不得,掏钱代邻居付了修缮费。她与无能却爱管事的母亲相比,她尽管怕管事,但管得能干,实际管得也不少。 
    一九三二年夏天林徽因又生了男孩,取名从诫,希望他步宋代李诫建筑研究后尘。梁从诫诞生在协和医院,福建老乡林巧稚为他接生。至今医院的档案里还保存着林大夫手写的英文记录,上面印着从诫的小脚丫印。北总布胡同三号里的梁从诫太小,除了记得院子树木高大很多外,他不再留下旁的印象,甚至母亲年轻时美丽容貌也模糊依稀得近于无。梁再冰稍大一些,对不少温馨琐事则记忆犹新。她生病时母亲对自己悉心护理的印象尤其不能忘却。从保姆房里睡到母亲卧室,她口干而不宜多喝水,母亲白天小滴小滴喂,夜间把小茶壶搁床头,嘱咐她实在难忍时小小抿一口。她每次抿茶,总见母亲注视着她的动静,林徽因为了女儿一夜无眠。 
    北总布胡同三号并不总是温馨的,异母弟林恒寄住的那些日子,家里便弥漫着尴尬的气氛。林徽因母亲心胸不宽,老人对林恒的不满,脸面上不作一点掩饰。林徽因安抚无辜的小弟,让他感受到姐姐关怀的温暖,以弥补母亲的欠妥。为一些琐事,林徽因常常一天下来筋疲力尽。梁思成大姐的女儿住在她这里,事先没有告知她父母,引起大姐恼怒。大姐夜半找上门来要把女儿带走,女儿哭着不愿。大姐竟然说,你这么喜欢往舅舅、舅母家里跑,为何不向舅舅、舅母要学费?大姐不三不四的言语气得林徽因说不出话,但林徽因又不能与她一般见识。大姐临走还宣称:女儿在这里会染上激进的婚恋观念,有人激进到连婚姻都不相信。这是含沙射影,讽刺常来梁家,又不愿结婚的金岳霖。 
    三十年代社会激烈动荡,林徽因、梁思成始终恪守不介入政治运动的信条,但是政治运动却不能不波及到这个宁静的院落。“一二?九”示威游行的学生遭到军警的追捕镇压,有的被打得奄奄一息。正在汇文中学上学的林恒参加游行,十多小时过去了仍不见他回家。林徽因焦急地到处打电话探询弟弟的下落,梁思成则开着汽车到一家家医院,在受伤的学生中找寻,可是依旧不见林恒踪影。直到半夜他们才得着消息,林徽因自己驾车到西城一个僻静小巷把弟弟接了回来。北总布胡同三号成了进城游行学生的接待站和避难所,一个学生被大刀砍得血流满面,林徽因连忙给他包扎急救。梁思成的五妹梁思懿最与林徽因谈得来,她担任燕京大学“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大队长,是游行队伍的领袖。梁思懿得知自己上了黑名单后,当晚跑到大哥大嫂家中。梁思成、林徽因都觉得五妹应该立刻逃离北平。林徽因连夜用火箝为她烫发,给她戴上耳环,抹上脂粉,还在她身上套了件绸子旗袍。如此一装扮,大学生刹时变成时髦的“少奶奶”。林徽因把“少奶奶”藏进小汽车,梁思成一路将其护送到火车站,送上南下的列车。临别前交代好思懿,途中凶吉,用电报给他们报信,平安即发贺电,出事则是唁电。结果林徽因得到一封“恭贺弄幛之喜”的电文,三天的焦虑才石头落地。

   今日说的建筑当年称营造,四十年代后期梁思成创办的清华大学建筑系就叫营建系。 
    一九二九年朱启钤自费在北平建立了“中国营造学会”,它原是旨在研究建筑文献的学术团体,后由“学会”改名为“学社”,加强了建筑实践的考察。当时朱启钤自任社长,请学社成员、清华老校长周贻春专程赴沈阳,动员梁思成、林徽因加入他的队伍。梁思成起初很是犹豫,一面是不舍亲手建起的东北大学建筑系,另一面碍于朱启钤本人口碑不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