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汴京风骚 作者:颜廷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谆ǎ娲司齐取⒃浴⒗崴U馐且淮伪鹂娴某ねに捅穑堑弁跻膊辉碛霉摹
  文坛奇才苏子瞻,得天独厚啊!
  歌伎琵琶走到苏轼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动情而语:
  “先生,汴京十名歌伎,跟随先生三年,承蒙教诲,始知如何学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师长之恩,无以为报,今日长亭,就以学生弟子之心,弹奏一曲,送先生去‘三吴都会’的杭州城吧!”
  歌伎们蓦然奏响怀中的丝竹,激越之音腾起,缭绕长亭,飞荡在明媚的阳光之中。
  突然,音韵变得清灵委婉,琵琶唱出了柳永的词作《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巩,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嶂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笛弄
  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
  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
  这便是苏轼要去的杭州啊!柳永以他多情的才思和长于写景的笔墨,怡情驰骋,写出了杭州的烟柳云树、湖光山色、珠玑罗绮、清丽富庶、江涛箫鼓、灿烂辉煌。“三吴都会”之美,令人陶醉而向往。
  歌伎们弹唱着,长亭下的仆役、马夫静听着。也许他们不知这是柳永写的《望海潮》,也许他们不知柳永写的是自古繁华的杭州,但一种喜闻乐见的美牵动了他们。
  歌伎们弹唱着,三个女人静听着。任妈神情怆然,她似乎已无力追寻杭州那“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华了。王闰之泪珠滴落在怀中迨儿的被巾上,她似乎心境已冷,已无意欣赏杭州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丽了。贤惠公主喟然叹息:“柳七当年这首惊天之作,现时还能引起词家的唱和吗?江山如画,爱者几人?”
  歌伎们弹唱着,驸马王诜静听着。他泪花莹莹,不安地注视着凭栏垂首的苏轼。“琵琶啊,你为什么要用柳永这首《望海潮》为子瞻送行呢?你想送给他一个人间仙境杭州,可才高命苦的柳七,也许会惹起子瞻‘同病相怜’的更大的悲哀啊。”
  琵琶似乎应着王诜忧虑,对词作中“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尾句偏作凄凉处理,结束了这咽泪的弹唱。
  长亭上下沉寂了。
  苏轼淤积于胸中的情感昂然喷发,他仰天长啸:
  “好一首《望海潮》啊!道尽了杭州的繁华秀美,道尽了‘怒涛卷霜雪’的壮观,‘羌笛弄晴、菱歌泛夜’的清雅,‘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采,道尽了杭州无美不在的辉煌。仅‘三秋佳子、十里荷花’八个字,足使柳七不朽于人世了!这提山挈湖而一的胆子,真令人叹服啊”
  空中的微风停拂。树上的鸟儿停鸣。田野的禾苗宁静了。
  苏轼凭栏咏叹:
  “柳七,柳屯田,感谢你了!你给了我一座桃花源和桃花源里四季灿烂无衰的绮丽风光,足以宽慰我孤独的心,足以陶冶我放荡的性,足以堵塞我无遮拦的嘴巴,足以销磨我遐想的灵魂,也足以了却我百无一用的终生了。可有谁知道,我真的能一直成为桃花源中人吗?”
  车夫、仆役叹息,任妈落泪,王闰之泣咽了。
  苏轼忘情地高吟着:
  “柳七,柳屯田!你和我一样的痴心愚蠢啊!‘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真是自作多情!杭州的‘好景’在等待着你的‘异日’,你的‘异日’在哪里?平步难于青云啊!你精通音律,善为歌词,创制慢词长调,开了一派词风,点缀了大宋江山。‘凤池’称赞了吗?你不是捧着一道‘且去填词’的御旨,四处漂泊,浪迹江湖吗?
  “琵琶,你用此歌为我送行,我感激你的用心了!柳七尚且如此,我何敢贪求而不知足啊!”
  琵琶泣咽而语,宽慰苏轼:
  “柳屯田之词作,誉者有之,毁者有之,柳屯田依然是柳屯田,他的《望海潮》不是依然有人弹唱,有人叹服吗?人不自弃天难弃啊!”
  苏轼惊悟,高声重复:
  “‘人不自弃天难弃’?妙语解玄,妙语启人啊!看来,我是比柳屯田更为痴心、更为愚蠢的人了!琵琶,我向你鞠躬,你是我的一语之师啊!”
  无知和尚结束了他的坐禅,径自吟出四句诗:
  度数形名岂偶然,
  破琴今有十三弦。
  此生若遇邢和璞,
  方信秦筝是响泉。
  苏轼知道,无知和尚借用唐代道士邢和璞与房琯凿地得书的故事又在超度自己了。他涌泪直下,悲怆而语:
  “‘方信秦筝是响泉’?我相信了,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天可怜见,我这颗心离不开京都啊”
  此刻,驸马王诜和贤惠公主赠送的高头大马踏蹄而嘶,咴咴而鸣,催人启程。
  苏轼喃喃自语:
  “‘方信秦筝是响泉’。离开吧,该是离开这大宋京都的时候了”
  苏轼深深鞠躬,向驸马王诜告别。
  苏轼深深鞠躬,向贤惠公主告别。
  苏轼深深鞠躬,向琵琶、胡琴、倩楚、丽玉等十位歌伎告别。
  苏轼鞠躬,向难舍难离的汴京城告别。
  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日

  午朝卷

  篇一
  汴京·安上门外
  “人定胜天”与“人奈天何”·在旱蝗为虐的年月,苏轼的诗作《钱塘集》出现在京都·
  苏轼、司马光贬离泞京已近三个年头了。王安石的九项大法已经全部出台。“均输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免行法”、“将兵法”在大宋寥廓疆土上的实施,卷起了翻江倒海的雄风,创造着万象更新的现实。加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大破西夏军的“熙河开边”、中书检正官章惇平定西南峒族暴乱的“梅山之捷”和王安石之子王雱所著《〈道德经〉注》、《老子训传》、《佛书义解》的自费镂版、鬻于书肆,哄动京都,更为“变法”增添了奇丽的光彩。“人定胜天”,王安石正竭力改变着大家王朝积贫积弱的面貌。
  “人奈天何”!天灾突至。从熙宁六年(1073年)七月起,河北路、京西路、京东路、河东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等广大地区,十月不雨,一场特大的旱灾,毁掉了秋收、冬种、春苗,甚至毁掉了野菜、山果、鱼虾。大旱之中,飞蝗漫天,人蝗争食,树叶也光了,草根也尽了。饥饿相逼,哀鸿遍野。健勇者成群结队,挺而走险,呼啸山林;赢弱者老幼相扶,涌入城镇,涌入大宋京都。
  “绿浪东西南北路,红栏三百九十桥”的汴京城,被这场漫长的天灾煎熬得改变了容颜,连昔日繁华绮丽的十里御街都成了万千流民白日乞食。夜间栖居的地场。
  王安石和他的新法遇到了空前未有、人力莫及的挑战,历史的大悲剧从此愈演愈烈。
  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十九日清晨,随着汴京外城新曹门、新宋门、东水门、东北水门徐徐地打开,又一群来自京东西路的近千名饥饿百姓涌入京都。他们憔悴脱形,拖儿带女,步履艰难,其状惨不忍睹。中午时分,这群呼天号地的乞食者,涌入天汉桥下酒楼食铺汇聚的曲院街。
  其时,遇仙酒楼楼上,两桌酒宴正在进行。一桌是王公子弟的轮流作东,新近推出的几个绝色的歌伎,五个剽悍骁勇的“厮波”、“撒暂”正闹得浪声浪调;一桌是京都商贾的巨头潘、王、张、谢正在借酒浇愁,计议着应付市易司“米粮官营”的对策。遇仙酒楼老板绰号“小掉刀”,时年三十多岁,短小精悍,人极精明,此刻,他正在参与着巨头们的密议。
  忽地堂倌闯进雅座,神情慌张:
  “爷,鹿家分茶被乡下讨饭的吃坍了,曹婆婆肉饼铺被乡下讨饭的吃黄了,王家包子铺被乡下讨饭的吃干了乱哄哄几百人,又朝咱酒楼涌来了”
  商贾们有些慌神。
  “小掉刀”手执酒杯,阵子一转,叱斥堂倌:
  “一群乞丐,也要潘爷、王爷、张爷、谢爷离席迎接吗?”
  堂倌一时摸不着头脑地愣着。
  “小掉刀”把杯中的残酒向堂倌泼去:
  “蠢货,你听隔壁那桌是谁在瞎扯乱唱?”
  堂倌眼睛亮了;
  “小掉刀”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扔给堂倌:
  “告诉他们,潘爷、王爷、张爷、谢爷此刻正在兴头上,别让那些穷讨饭的打扰了四位老爷的雅兴!”
  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