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汴京风骚 作者:颜廷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层是羯鼓两座,置于桌案之上,鼓手着红装短服,戴红色尖帽,双手执鼓杖而立,颇为精干;第五层是箫、笙、埙、篪、觱、篥、龙笛等管乐,两旁对列杖鼓二百面,吹者、鼓者皆戴长脚幞头,紫绣抹额,身着紫色宽衫,套黄色窄袖,密密匝匝。教坊色长二人,皆着宽紫袍金带义遥В⒂诘钌匣乩壤父杀撸富樱
  集英殿回廊正中,是皇帝的御座。御座两边,是宰执、禁从、宗室的座位;次西边,是大辽、西夏、高丽、于阗、回纥、真(月葛)、大理、大食、交趾、三佛齐诸国使者的座位;殿上两翼左右回廊,设朝臣百官座位。座位之前,均置长条几案,上置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并列果子、生葱、蒜、酱、醋各一碟,唯大辽使者面前,加置猪、羊、鸡、鹅、兔、连骨熟肉为看盘,皆以红丝细绳束之,以照顾其饮食之习;
  集英殿山楼之后,军校士卒列队,以应所需;
  集英殿丹墀两侧,歌使列队,皆服紫、绊、绿党衫,系义遥Ф平鸫啻锶僦凇
  宋代宫廷歌伎,乐部之庞大,是超过任何一个王朝的。若遇大庆大典之日,规模还要成倍增加。
  此时,夕阳即将落下,距西时钟声敲响大约还有半个时辰,宰执、百官、宗室、诸国使者都陆续进入大内登上集英殿,坐在各自的位置上。王安石、王珪、陈升之、韩绛出现在殿上回廊的正面;司马光、章惇、曾布等出现在左翼回廊;苏轼、吕惠卿、王雱等出现在右翼回廊。在诸国使者惊讶、羡慕,赞叹大宋王朝这花样翻新的极盛景象时,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三人都远远地相互对视着,几乎同时地落坐在几案后的椅子上,发出了相互之间谁也听不见的叹息声
  在年前那场呼啸三天的寒风中兴起的朝政之争,一直沉重地压抑着苏轼、司马光、王安石的心和年轻皇帝赵顼的心。这一个多月来的朝廷政务,像是被严寒冻结了,显得毫无生气。
  “农田水利法”在推行着。一批一伙京外的胥吏、商贩、农夫、仆隶、罪废者进入京都“制置三司条例司”,为财利、水利献计献策。确实使朝廷官员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他们提出疏浚漳河、汴水、蔡水以灌溉两岸之田;他们提出可修筑湖泊、堰、渠之处达七千多个,可灌溉民田近两千万亩;他们提出可开垦的荒地、盐碱地、山坡、淤田达一千多万亩。而且多系小型水利,适于州县兴建。这些献计献策,显示了黎庶百姓对大兴水利的兴趣,也显示了“农田水利法”的广阔前途。朝廷以后几年兴修的水利堰、渠,许多是从这次献策中采取的。当然,也有人是为游逛京都而进京的,根本没有可供参考之“计”,也没有可供商议之“策”。据说,一个青州府官吏进京提出“排尽梁山水泊以垦田”之策,曾引起“制置三司条例司”官员的雀跃和欢呼,殷勤接待,连日宴饮,询问其实施之法,其人答曰:“只需朝廷出资,另挖一梁山水泊以蓄水”众皆瞠目结舌。留下了一个为反对“变法”者可用的话柄。
  “募役法”按原定时间推行,明面上已半个月了,但因为此法的开始时间与人们“过年”的传统心情不搭调,更显得没有声势。“制置三司条例司”在“破五”过后派出的三十多名巡察官员分赴各地督促实施,这些人离开京都时都是噘着嘴巴的。现时也许正在各州县迎宾馆里的酒宴上忙碌着。情理如此,眼下村村落落都在“过年”、“走亲戚”,谁会欢迎这些丧着面孔的钦差大臣呢!
  这个“万灯会”也缩小了规模,不像人们预想的那样辉煌,更不像三个月前“菊花会”那样的洋洋大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四千盏花样繁多、新颖的浙江花灯根本就没有漕运至京。不是因为舟船误期、漕运失灵,而是皇帝赵顼在年前“腊八”那天,阅览了苏轼直接上呈的一份《谏买浙灯状》奏表后,连夜下诏停止收买浙灯。
  皇帝赵顼在“收买浙灯”上突然地改变态度,不仅影响了朝廷各项政务的有序进行,更使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矛盾着的各方,陷入了更为尖锐、更加捉摸不定的猜测、争斗之中。
  此时,苏轼望着眼前这缩小了规模的“万灯会”,寻觅着想象中的那不见形影的精巧美妙的浙灯,一种文人特有的浪漫突然使他有些惋惜了。
  他抬头向殿宇回廊正面望去,在宗室的席位上寻找驸马王诜和贤惠公主的身影,这对高贵而随和的恩爱夫妻竟然没有到来。他的思绪立即陷入一个多月来的回忆中。
  那天在古筝声中写就《上皇帝书》后,他便顶着呼啸的寒风走进驸马府。在品茶、饮酒之中,他拿出《上皇帝书》,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请王诜转呈皇上。王诜在谈了皇帝近日捉摸不定的反常情绪之后,还是痛快的答应了。在场作陪的贤惠公主看完《上皇帝书》,却笑曰:
  “子瞻何其性急如此?”
  苏轼拱手请教。
  贤惠公主含蓄地说:
  “风波险恶,吉凶莫测,子瞻何不投一石而先试深浅?”
  王诜当即拍掌随和:
  “妙!前月崇政殿宣布的四项决定,唯‘减价收买浙灯’一事可作文章。江浙一带制做花灯者,都是贫苦细民,他们借债出息,购买材料,辛苦一年,就指望在元宵节前卖个好价钱,作全年衣食之需。现官府减价收买,不是变相抢夺吗?”
  贤惠公主吐露说:
  “三个月前的那场‘菊花会’,虽然张扬了‘变法’的声势,但耗资洽巨,皇帝事后曾多次疚叹。子瞻若能以‘务从俭约’宣扬皇帝爱民之德”
  苏轼顿然醒悟,即席挥笔,成《谏买浙灯状》一篇。内有“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卖灯之民,例非豪户,举债出息,奋之弥年。衣食不计望此旬日。陛下为民父母唯可添价贵买,岂可减价贱酬内帑所储,孰非民力?与其平时耗于不急之用,局若留贮以待乏绝之供”并借次日殿中丞奏事之机,亲自呈交给皇帝。
  赵顼果然恩准了《谏买浙灯状》所奏,连夜下诏停止收买浙灯。苏轼、王诜、贤惠公主从这断然的“改过不吝、从善如流”中,察觉到皇上内心深处对“新法”的疑虑,王诜遂借机把苏轼写就的《上皇帝书》交到皇帝的手中。
  二十多天,皇帝竟毫无表示。
  在日复一日地等待中,苏轼的心情已经凄凉了:今夜又不见驸马王诜和贤惠公主,也许是一种不祥之兆啊!
  突然,西时的钟声敲响,花灯迭次点燃,千盏万盏,火树银花。集英殿在灯海里,回廊成了灯的河流,殿宇四周闪动着灯的浪花,人群在灯火的嫣霞中跪拜欢呼。皇帝赵顼和皇后在一群扈从的护卫下登上集英殿。
  跟在皇帝身后的,竟然是同修起居注、美髯公孙觉。
  孙觉的获恩伴陪皇帝观灯,使群臣不解,使苏轼好奇,使司马光沉思,更使王安石惊骇。
  山楼上的教坊乐人,按照事先安排,以口技效百禽争鸣而迎圣驾。刹那间,夜空中鸟声啾啾,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宫墙外阵阵欢呼声隐约传来,相依相托,欢腾之极。皇帝、皇后落座。看盏官紫排宽袍,举袖高声唱引:
  “绥御酒!”
  宰酒臣率一对窈窕宫女捧盘而出,高声应和:
  “绥酒!”
  宫女举盘过头,跪倒在皇帝、皇后面前,落盘献酒。
  教坊长二人同声唱引:
  “起乐观灯!”
  乐曲骤起,五十面琵琶拨弄,箜篌低唱,二百面杖鼓雷动,箫、笙、埙、篪、觱、篥、龙笛呼啸而鸣,二百名盛装舞伎手执各色各式花灯奔涌而至殿前,轻舒广袖,翩翩起舞,若繁星撒落人间,辉煌迷离。接着,三组舞蹈《银河星坠舞》、《月宫飞花舞》、《瑶池荡舟舞》交错呈现于殿前。皇后啧啧称赞,皇帝赵顼勉强一笑。群臣迅速捕住这一笑,狂热欢呼。
  司马光没有笑,没有欢呼,也无心欣赏舞蹈。从远远望见王安石瘦小身影的那一瞬间起,他的心就格外沉重:十多年深交的朋友,就这样断了交往吗?当他看到皇帝身后的孙觉时,一颗心更加疑虑不定。他敏锐地感觉到,这场争斗中一个新的角色出现了。是好是坏呢?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皇上赵顼的一举一动
  在那场寒风中,司马光送走了刘攽,就开始写他的第二份奏表。他就新法的偏误缺失,全面弹劾王安石,并很快由大内宦值转呈给皇帝。在等待皇帝的震怒发落中,腊月九日午后,突然听到苏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