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汴京风骚 作者:颜廷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氏泣咽着,用泪洗的面颊紧贴着王安石的胸膛和胸膛里那颗滴血滴泪的心
  今日的午朝,群臣几乎都是提前半个时辰毕集于延和殿的。而且异常肃穆地站在各自的位置上,不再有人相互寒暄,不再有人恃才斗趣,连一向懒气秧秧、大大咧咧的王珪,也显得神情庄重。“王安石自请离京”的传闻已哄动二府、三司、谏院。御史台,而王雱“吐血病危”的消息似乎增强了“王安石自请离京”传闻的准确性。朝臣们都想从今天的午朝中看出个究竟来。暗中探知吕惠卿上呈《讼奏》的官员,更是存心要看王安石的“热闹”。
  王安石匆匆赶来。连日的疲劳加习以为常的衣冠不整,显得他颇为潦倒,儿子“弄权蒙混”罪行的折磨和对儿子病情的牵挂,使得他神情颓废,衰老无力。他浑然不觉地匆匆穿过人群,刚刚走到宰相的位置上,宦侍尖啸的“圣上驾到”的喝道声就迎面传来。
  皇帝赵顼大步走进殿堂,登上高台,坐落在御椅上。同僚们“哗”的一声跪伏于地,高呼“皇上万岁”。王安石却因气喘吁吁、立足未稳而慢了几拍。
  皇帝赵顼原是带着满腔的愤怒走进延和殿的,目光追索的对象自然是王安石。王安石在刹那间的举止“失误”和“失误”之后的惶恐失措,触动了皇帝赵顼紧绷的心弦,他突然感觉到王安石的衰老和可怜。
  王安石毕竟是朕的宰相啊!十年来君臣之间,也有过多次的冲撞和不快,但王安石的狂狷,都是从“变法”的需要出发的,朕应予谅解。十年来君臣之间,也有过几次上下颠倒的争吵和要挟,但王安石的执拗,都是因朕优柔寡断引起的,朕也是可以隐忍的。可近几年来,“罔上欺君”事件屡屡发生,蒙朕于鼓中,而且门人党羽竞相效尤,使朕心寒,朕虽欲隐忍而终不能啊
  王安石毕竟是与朕共同发起“变法”的谋臣,毕竟是为朕的江山社稷熬了十年心血的老臣,终不可使其受辱于群臣之面前!再说,又何必一触即跳地发作呢?深沉成熟的帝王“威”在不露声色,“严”在思虑缜密
  皇帝赵顼平静下来,他缓缓站起,大声发出了谕旨:
  “今日午朝不举,诏令同平章事王安石福宁殿御堂晋见!”说完,不待群臣礼祝欢呼,大步走出了延和殿。
  熙宁九年五月二十九日午时三刻福宁殿御堂的这次君臣会见,标志着王安石和他的“变法”命运的根本转折——理想破灭、君臣失契、事业衰落、“变法”中止。
  皇帝赵顼还是用“梅枝雪水龙团茶”接待王安石。
  “梅枝雪水龙团茶”是芳香的,但也是苦涩的。君臣据几案相对而坐,气氛肃穆沉寂。王安石怀着一颗冰冷待罪之心,皇帝赵顼怀着一颗隐忍勘审之心。五年前此地此时的那次君臣品茶论政,决定了司马光、苏轼、韩琦等人的命运,今天的君臣会晤,将决定皇帝赵顼和宰相王安石自己的命运了。
  赵顼暗暗瞟了邓绾奏请为王安石“赐第”、为王安石子婿“营官”的奏表一眼,口中说道:
  “闻先生宰相府邸简陋狭窄,人多屋少,起居不便。朕欲赐先生一座富丽堂皇之室,先生以为如何?”
  王安石惊诧。他不知有邓绾为自己“奏请赐第”之事,还以为是皇帝对自己目前处境的一种宽慰,他十分感激,急忙拱手谢辞:
  “谢圣上关怀臣下。九年前臣奉诏进京,圣上赐臣以宽敞巍峨府邸,臣已是居之有愧,何敢再有所奢求。圣上意欲‘赐第’之恩,臣铭刻五内,但惶惶然不敢领受。”
  赵顼微微一笑:
  “听朝臣传言,先生之子王雱,不唯文才非凡,政见亦卓然超群,素有‘小圣人’之称;先生之婿蔡卞,干练而多思,木讷而敏行,亦当代俊秀。朕欲委他们以重任,先生以为如何?”
  王安石大惊失色,急忙离座跪倒。
  他谈了儿子王雱对吕惠卿“华亭弄权奸利案”狱久不决的怀疑和不满,谈了王雱与吕嘉问、练亨甫合谋窃取邓绾弹劾吕惠卿“华亭弄权奸利案”罪状的经过。谈了儿子王雱借去东府之机,杂吕惠卿“罪状”于其它案情之中蒙混下狱制罪的详情。
  王安石叩头请罪:
  “臣之子王雱,心怀私怨,党奸枉法,方命矫令,罔上欺君,实为‘弄权蒙混’一案之首恶,犯有万死不赦之罪,乞圣上绳之以法,以严刑典;吕嘉问、练亨甫为‘弄权蒙混’一案之从犯,亦当严惩。臣教子不严,纵放成劣,遂有今日蔽上欺君之祸,罪愆在身,乞解机务,顶罪待罚”
  赵顼见状,神情亦为之凄然。他对王安石关于“弄权蒙混”一案的禀奏是满意的,王安石没有参与此案,也没有隐瞒此案中儿子王雱的犯法行径,而且揭露了门人练亨甫的弄权行奸,并不欺朕!可这些悲哀之事,为什么总是发生在王安石的身上?吕惠卿是王安石的学生,练亨甫是王安石的门人,邓绾是王安石提携起来的,王雱是王安石的儿子,连以画图作谏的郑侠,也是出于王安石的门下啊!这些惯于在朝廷里兴风作浪的人物,为什么都没有学会王安石的博学远识、正直廉洁的优长,反而因袭了王安石执拗偏颇、孤傲少容的短劣呢?介甫先生,你锐意进取、勇于变革的勃勃雄心,在影响着众人;你的偏狭少容、执拗自负和藐视朕躬,也在影响着众人啊!赵顼长吁一声,弯腰扶起哀痛的王安石,斟茶相慰:
  “先生披肝沥胆,朕甚为感激。王雱‘弄权蒙混’一案,朕已不想追究。往者已矣,昔日那些纷乱如麻的糊涂帐,朕也无心清理了。朕今日亦披肝沥胆于先生,愿先生能够体谅朕一颗苦涩之心”
  王安石望着皇帝赵顼,茫然不解皇上的话外之音为何?
  皇帝赵顼从御案上拿起吕惠卿上呈的一叠“私笺”,交给王安石。王安石接过一看,瞠目结舌,僵痴于坐椅上,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些“私笺”,都是“变法”前几年写给吕惠卿处理朝政事务中的便笺、留条,而且都是在“政争”最激烈的时候写的,其中确有“无使上知”、“无使齐年知”等字句。可这些字句,都是依据当时出现的具体问题而发,有的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牵扯,有的是为了弥合同僚间的关系,有的是为了消解皇上的忧虑,有的是为了避免皇上的为难,有的是为了维护皇上至高无上的权威!天日昭昭,没有一件事情是出于“同上蔽君”而谋私利的邪念。但这些具体事情是什么?这样做的原委如何?自己已记不起、说不清了。就是能够说清,皇上此刻能够听信吗?“无使上知”四字,原本就是“罔上欺君”的同义语啊
  王安石的一颗心吊在嗓子眼里,上不来、下不去,完全迷乱无依。委屈、惶恐、愤怨、悔恨、悲哀交织着,往日的自尊、自信、自负、自制似乎在刹那之间解体了、消失了。
  他的精神全然垮了:皇上近几个月来的猜疑和怪戾的举止,原不是对着支持“变法”的臣子来的,原不是对着弟弟安礼来的,原不是对着儿子王雱来的,而是对着自己这颗所谓“无使上知”的“叛逆”之心啊!这种猜疑也许在去年三月自己再次进入京都的时候就开始了,只是自己不察而已。愚蠢啊,自己敞开胸怀,捧着一颗可鉴天日的忠心忙碌了九年,到头来,还是走上了秦之商鞅、汉之桑弘羊的道路。可悲啊,君臣之间为什么总是不能坦诚地以心相见呢?
  吕惠卿如此年久精心地保存着这些“便笺”、“留条”而且对其中“无使上知”、“无使齐年知”等句都做了朱笔圈定,真使人触目惊心、视之胆寒!这些早有预谋的心机,实在是令人百思不解,防不胜防!可自己九年昏昏,却用双手、肩膀、心血、才智,把一个早就暗算着自己的“小人”扶上了高位,并委托以继承“变法”之重任,亲逾兄弟、爱逾子侄!昏庸之至,有何颜面再见同僚?!
  白纸黑字,脱不了,赖不掉,推不翻,移不走的“罔上欺君”、“蔽贤党奸”!在吕惠卿面前,在吕惠卿这样一类人物面前,自己是个才智不足的呆虫,是个不敢还手的懦夫。不能还手,不愿还手,也不敢还手啊!“还手”的结果,朝廷里只能多出几个愚蠢的“王安石”罢了
  王安石在长时间的沉默中,似乎已经认识到:自己在皇上的心目中,是朝廷一切“弄权蔽上”、“罔上恶名”的始作俑者。“始作俑者无后”,自己唯一的儿子王雱果真已不久于人世!王安石此时真是欲怒无言,欲哭无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