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一品才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允明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见折扇上的墨迹差不多干了,画颜舫上也开始收舢板了,马上跑到小舫子的船头,扯着嗓子向前方喊了道:“在下没有一百两,但手里有晁无咎与秦少游弟子秦允明共撰的真迹折扇一柄,不知苏娘子愿意以此折扇相抵四百两,让在下与朋友三人登船?”
    此言一出,顿时引的众多公子的讥笑。要说纵然是晁无咎的真迹,也要分什么档次,料想这一个少年公子手里的真迹不过是晁无咎的三流之作,撑死值得七八十两而已。至于那什么秦少游的弟子秦允明,这一号人更是没听说过,谁知道是不是信口雌黄。
正文 第十三章,投其所好
    未能登上画颜舫的公子们虽然没钱,好歹也不会这般厚颜无耻;而已经登上画颜舫的公子士绅们,自然要显得自己独一无二,故而轻蔑的认为这纯粹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这时,就连陪在两位王爷身旁的杭州知州相公都忍不住冷嘲热讽了几句:“晁无咎与秦少游如今都是遭贬之人,竟也有痴妄之徒敢以此二人来丢人现眼,当真可笑呐。”
    晁无咎因为在六年前编修《神宗实录》失实,触怒了当今圣上,再加上他沾着苏门的名声,遭到革新派大臣们的弹劾,六年之间连续被贬了四次。至于秦少游那就更不用说了,坚决拥护恩师苏轼的政见而被列为元佑党人,至今还在左迁的途中。
    这话原本只是知州相公说与两位王爷听,但因为秦允明的小舫子离的近,不巧就听在了耳里,当即就有一些不服气了,好歹秦少游与自己一场亲戚,怎么能这样任人取笑?
    他冷冷的笑了笑,高声回了一句:“这位相公之言差异,我等本是身处于风月场合,自当只谈风月不谈国事。不论晁无咎、秦少游是否在贬,却是与他们的文词艺术无关。难道先前苏姑娘所唱《鹊桥仙》也是可笑的吗?”
    福禄舫上那些公子们虽然看不起秦允明以扇抵价,但是更是妒恨端王、小郡王和知州他们仗着有钱有势出尽风头,于是秦允明的这番话刚出,马上就掀起了轩然大波。他们纷纷叫嚷不休,高呼“只谈风月不谈国事”、“要谈国事就回衙门去谈”之类的口号。
    那杭州知州顿时恼羞成怒,因为福禄舫上人多口杂逮不准,便迁怒到了秦允明身上。他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走到船舷边,向点江舫上喊了道:“来人,去将这目无王法、胆大包天的狂生给我拿下!”
    秦允明见知州要动真的,暗叫不妙,赶紧又高喊了起来:“晚生只不过就事论事,岂不料这也算是触怒了王法?感情这位相公仗着官职在身,便将王法改为自己姓氏了,现在不仅不准咱们这些士子谈风月,还要陷捕士子,这是何道理?”
    福禄舫上的公子们立刻又叫嚣起来,纷纷责骂知州相公以官压民,一下子竟让知州相公自己陷入了尴尬无比的境地。
    那端坐在画颜舫主座上的端王与小郡王,原本是兴致盎然,此时经过这一搅和,立刻就觉得不痛快了。他们虽然不想分辨到底是谁是非,但是现在那么多人都在声讨杭州知州,自然让晦气迁了过去。
    端王冷冷哼了一声,却没有说话。一旁小郡王见皇叔这般,心中马上猜出了意思,立刻向知州喝了道:“黄相公,今日只为寻兴,可不是为了扫兴,不要多生事端。”
    黄知州连忙欠身告罪,只得作罢。
    就在这时,屏风后面忽然传来了一阵琵琶慢弹,不过仅仅是一段旋律过后便停了。然而随着琵琶声的消失,先前熙熙闹闹的局面顿时也安静了下来。
    苏娘子掩嘴轻笑了一阵,向正前方的两位王爷请示了道:“王爷、小郡王在上,先前那士子不过是贪慕奴家技艺,若王爷、小郡王不嫌,可令那士子将折扇呈上来,让奴家一鉴好坏。若是好,奴家便准了这四百两,若是坏,那就权当他自取其辱罢了。不知王爷、小郡王意下如何?”
    苏小诗娓娓说来这番话,声音柔和动听,早就让端王和小郡王肠子都软了。
    端王连忙笑眯眯的应答了道:“既然是苏娘子的画舫,自然由苏娘子来定夺了。”
    苏小诗浅浅一笑,起身向两位王爷行了一个福礼,道了一声谢,然后低声向身后一个小丫鬟吩咐了几句。
    那小丫鬟回到船舱,取来一个带网子的竹竿,然后匆匆来到船处。她一边伸出竹竿,一边向站在小舫子上的秦允明唤道:“官人,请将折扇递来。”
    秦允明也没多犹豫,就将折扇丢进了网子里。
    其实他早就料到,既然这位苏姑娘酷爱苏门文艺,那自己抛出晁无咎与秦少游两位诱饵,肯定会让其动心。虽然他不知道晁无咎那副画到底好不好,但是单单自己的台阁体书法配上《题临安邸》这诗,起码还是有**成的把握。
    小丫鬟收回了竹竿,将折扇取出来,然后走进了屏风后面递给了苏小诗。
    苏小诗坐在琴台后面,慢慢的打开了折扇,先是看到正面晁无咎的画,只去一眼便断定这画虽然是真迹却也仅仅是中等之作,算不得什么珍品。她有一些失望,却还是翻过折扇背面看了一眼,却不料刚见到背面那几行题字,眼前就为之一亮。
    只见这字迹亮丽整齐、笔锋雄秀,一笔一划都显得那么精致用心,其笔力神韵可见一斑。再细细一看那一七言绝句,心中读了一遍之后,霍然有一种畅然。这诗的写景,竟与此时此刻不谋而合,也确实有几分秦少游早期豪情的味道。
    她轻叹了一声,忍不住将诗念了出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好不好那是其次,关键在于朗诵的人是谁。只听得苏小诗独特柔媚的嗓音,娓娓的将这诗念出,顿时有一种涓涓流水的美感。无论是登上画颜舫还是尚在福禄舫上的,所有人都沉醉了起来。甚至有一些人还装模作样的点头称赞:“好诗,好诗!”
    苏小诗念完诗,马上向刚才那小丫鬟吩咐了一句。
    小丫鬟点了点头,再次跑出了屏风来到船,对秦允明喊了道:“苏娘子答应以此扇相抵四百两银,请公子将舫子行到船侧登船。”
    秦允明心中暗喜,向那小丫鬟拱了拱手道:“多谢。”
    薛文斌、唐观礼和袁彤三人顿时欣喜不已,将先前秦允明深藏不露的事情也忘在了脑后,此刻只渴望早点登上画颜舫,一睹那苏娘子的美貌。当即,不等秦允明吩咐,薛文斌已经抢先命令船工将船划到画颜舫的侧面。
    amp;amp;amp;1t;ahref=p;gt;。
正文 第十四章,半掩半露
    福禄舫上那些公子们都羡慕不已。也不乏有嫉妒者,低声谩语:“本来就未曾正经的买门票,现在又投机取巧,真是老天无眼。”
    不过这些已经无关紧要,秦允明四人笑眯眯的登上了画颜舫。
    此时画颜舫甲板处,左右两侧各置着两张桌子,船正前方置着一张桌子。前方那桌子自然是两位王爷和黄知州坐下了,如今只剩位于屏风的右侧最角落的一张桌子。因为他们上来的最晚,这个位置自然是最不好的。
    反正是没得挑,有的坐就不错了,薛文斌三人匆匆的跑过去就坐下来了。
    因为每张桌子只有三个座位,秦允明见薛文斌三人坐满了,心中并不着急。他一边等着小丫鬟添座位,一边很有礼节的先向正前方的两位王爷行了一礼,道:“草民见过端王爷、小郡王爷。”
    趁这个机会,他仔细打量了一番端王和小郡王爷。此时的端王弱冠之年,眉清目秀,穿着一身合体的锦袍,颇显得几分英挺之气。史书记载端王是南唐后主李煜转世,看来确实有李煜的几分英姿了。
    至于那小郡王不过十四、五岁,身形略胖,身上一点都没有皇亲国戚的味道,倒是有一副纨绔之相。
    两位王爷虽然觉得秦允明很懂礼节,却也不在乎这个草民,只是略微颔。
    秦允明又向那黑着脸的黄知州行了礼,道:“见过知州相公,先前晚生信口乱言,还请知州相公勿放在心上。”
    黄知州嘴巴上的八字胡一翘,冷冷的哼了一声,丝毫不搭理。
    不过这一举动立刻让诸多公子们更不满了,秦允明原本没错还主动道歉,那是给一个台阶让大家都好下来,这黄知州既不搭理,顿时倒更显得小鸡肚肠了几分。
    秦允明也不在乎,转而又向其他登船的公子和士绅行了一个抱拳礼。这些士绅公子们顿时心生好感,纷纷还了礼。这时,小丫鬟刚好搬了一个小凳出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