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禩瞬间觉得心情低落,没了说话的兴致,只是淡淡地看着前方的地面,最后站起身,疲惫道:“四哥自己再想想吧,我累了。”
胤禩说着就往前走,只是没有走成,胳膊被胤禛拉住,胤禩也不回头,任由胤禛拉着,胤禛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说完刚刚的话就意识到说错了,他戳到了胤禩的痛处,可是他又不擅长道歉什么的,只能干着急,看着胤禩要离开,说什么也不敢放手。
“小八,我不是那个意思。”
胤禩又何尝不知道胤禛不是那个意思,只是心中烦闷:“我知道,时间不早了,四哥赶紧回去吧。你好好劝劝十三弟,至少让他有个心理准备,我能得到消息,皇阿玛想必也知道真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动手了。”
胤禛最终还是放开手,看着胤禩离开。
胤禩快要迈出房门的时候,说道:“四哥走的时候记得把灯吹了。”
胤禩暗暗决定:既然你不舍得,就让我来背负这个小人行径,让我再推你一把。
第二日,只能在府中走动的胤祯收到一封信,信是用暗语写的,大致是说他有望出去,太子失踪的真正原因已经明了,与十三阿哥有关,只等找到证据,就可还胤祯清白。
胤祯变得精神起来,不再时不时就发怒,同时对写那封信的人感激涕零,想着等他获得自由,定要好好报答。
同时朝堂上的大臣懵了,不知道今上究竟怎么想的,明明昨日还训斥了八贝勒爷,今日竟又开始封赏,由贝勒提为郡王也就算了,连嫡子弘晷也接到了皇宫,跟先一步道皇宫的弘历一起养着。
本来觉得已经猜透皇上的心思的大臣又开始不安分了,一个皇孙在宫中养着,可以猜测皇上属意的太子人选是皇孙的阿玛,现在两个皇孙都到宫里,这皇上到底属意哪个?
朝堂之上很多人就考虑着快速站队,千万不能落人于后,否则到时候也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下朝之后,胤禩府上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下人们忙着把大门的牌匾换掉,换成更加气派的郡王牌匾。
自然前来恭喜八爷的人也不少,很多都是昨日尤避之唯恐不及的墙头草。
胤禩无法,只能再次闭门谢客。
胤禟在胤禩府中老神在在得喝茶,对着那些勤于巴结胤禩的人不屑一顾,撇撇嘴道:“九爷急了就拔了这些墙头草!一个个势利眼,昨日还避着八哥,看着八哥被皇阿玛赏识了,又颠颠的跑来表忠心,早干嘛去了!”
“九哥跟这些人计较什么!”
胤禟哼了一声,显然还是气不忿儿,却也没有反驳。
“八哥,昨日兄弟们过了,你正睡着,听说皇阿玛又把你叫过去,是不是说了些什么?叫我说,八哥就是厉害,这么快就能改变皇阿玛的态度!”
胤禟眼中满满的崇拜之情,老十在旁边啜着茶,面无表情地冷哼,显然对胤禟的表现很是不满。
胤禩也不戳破两人的小情绪,他也纳闷,为何康熙的态度转变如此之快,难道是想让他站在高处,然后再下道旨意狠狠地跌落,让他再无翻身之地?昨日他说的那些话,若是他人,即使是一品大臣,也足够砍头的,他身为阿哥,即使不被砍头,也要圈禁,却不想事情正好相反,康熙非但没有把他圈起来,甚至还升了他的爵位,连同良妃也赏赐了不少东西,胤禩只能说:君心难测!
其实一直高高在上的人,习惯了他人的听从,不管他下的旨意是对是错,不管他有没有道理,只要是他说的,就不允许有人反对,昨日胤禩一番顶撞,一开始康熙的确愤怒,他意识到已经很久没人敢这么顶撞他了,自从他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再到后来的打葛尔丹,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是古往今来伟大的君王,没人能够比得上,他的业绩可以比得过秦皇汉武,能够与唐宗宋祖比拼,随着年龄的增长,康熙更是不允许他人再忤逆,即使那人说的是真的。直到昨日胤禩出言不逊,康熙回过神来之后想到了那个经常顶撞他的人,他觉得这样的胤禩很像年轻时的那人,让他颇为怀念,他不想让这么一个人消失。
说来有的人可能真的是找虐型的,譬如纠结的康熙。
过了数日,康熙在朝堂上宣布胤祥不顾兄弟孝悌,截杀胤礽,又嫁祸给胤祯,是为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徒,枉为皇阿哥之尊,着其搬出府邸,禁锢在一个小小的荒废院落,他人不得探视。而胤祯镇压暴民有功,谋杀胤礽纯属被人陷害,恢复贝子爵位,并掌管兵部。
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在兵部跟着胤祥混的人更是战战兢兢,天天陪着小心,生怕哪天得罪了新来的十四贝子,毕竟以前的上司和现在的算得上是死对头了。
胤祯却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对那些人并未过分的苛责,该干嘛干嘛,甚至还请他们吃了顿饭以联络感情。一时间兵部觉得这个新来的贝子很是亲善,慢慢地放下了戒心,踏踏实实地开始工作。
胤禛对于胤祥被关很是失落了一阵,毕竟这次不像前几人被关,那些人都在自己的府中,虽说不能出府,毕竟府邸不算小,自由活动的空间也大,而胤祥是搬出了府邸,被圈在一个小院落里,可以说是暗无天日,每天只能看着四方的天,活动范围也就那么百十平米,伺候胤祥的也就一个他贴身的太监,整天整天的见不着人,虽然胤禛暗地里买通一些人,看守胤祥的对他也不错,没有过分刁难,可毕竟不一样,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皇阿玛,一朝沦为阶下囚,虽然有些心理准备,却也不足以适应这种落魄境况。
日子还是一天天地过着,朝堂上风起云涌,从未消停过,就这样时间悄无声息地滑过两
作者有话要说:最讨厌的就是上活力更新的榜,在一个犄角旮旯的地方没人看到,还要2。1W字!
话说我昨天值班,忙到凌晨2点,早上6点就起床啊,关键是明天没有休息,让我怎么把字码完?!
今日总算是赶出来了,明天我尽量更新哈~
92请客
在悄无声息的滑过的这两年中;胤禩也时不时地被训斥,康熙却再也没有说过很重的话;顶多是办事不利,工作不上心什么的;而在宫中长大的弘历和弘晷;两人关系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康熙也乐的看这个小家伙形影不离;似乎大人们的剑拔弩张,在两个孩子身上并未造成什么影响。
德妃那边开始着急了;虽然说胤祯现在掌管兵部;但爵位却还是个贝子;两个贝勒也没给;而她的另一个儿子已经是亲王几年了;两个儿子相差三个等级,德妃偏爱小儿子,怎能不替胤祯着急。本来弘历进宫了,德妃就转弯抹角地说弘历年纪小,需要一个伴儿,正好胤祯有跟弘历一般大的儿子,胤祯和胤禛是亲兄弟,两个儿子肯定会玩得来的。
没想到康熙只是冷冷地看了眼德妃,语气也很平淡:“二十一阿哥胤禧与弘历同岁,二十二阿哥胤估也就小弘历一岁,怎么就没有人陪弘历?再说皇家孩子怎么能跟外面孩子一般只顾着玩耍?”
德妃只能闭口不言,其实心中有些害怕,康熙每次这种表情,就是发怒的前兆。
最让德妃想不到的是弘晷能够养在宫中,而且即使胤禩被训,弘晷还能好好的在宫中生活。
两个小阿哥在宫中生活的很是滋润,让宫人感到奇怪的是明明弘晷才是大的,却看到他总是跟在弘历身后,而且真的遇到什么事,还是弘历站出来保护弘晷。
中秋过后,天气骤然变冷,北京吹起了寒风,气温一下子降了十几度,原本秋高气爽的天气,瞬间就需要加上棉衣。这些日子朝廷又没什么大事,真好赶上胤祉编成《古今图书集成》1,胤祉受了康熙的夸赞,就想着请请兄弟们,顺便联络联络感情,毕竟现在来说他是老大,他要做出点老大的样子来。
既然最后敲定要吃火锅,只因前些日子天气太热,都不会吃火锅,如今天气凉了下来,总算可以满足一下口欲,当然这种事情还是老九跟老十两人敲定的。
席间自是和乐融融,不管平时有多大的仇恨,斗得多狠,在席上都是哥哥弟弟地叫着,好不亲热。
胤祉看着胤禩、胤禟他们坐在一边有说有笑,再看看自己旁边坐着的胤禛,凑过去悄声道:“八弟还是这么左右逢源,你我可就不行喽——若是十三弟在,倒也能陪四弟说说话。”
胤禛看着胤禩那边,似乎有些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