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岢米耪飧龌幔⒍芄ィ绞焙颍咀盼颐锹耍芄槐Vなだ穑兜牟凰担砦炊覆菹刃校缶允裁矗羰鞘チ撕笄诜矫娴囊揽浚瓜胱拍芄皇だ稹………全站广告…—欢迎访问”
  皇太极的神sè有些萧索。
  说出来这番话,其实是皇太极发泄内心不满的一种表现,在他病危的时候,这些满人权贵就开始想着权势的争夺了,这是皇太极内心的一根刺,不可能完全忘记的,因为大清国的未来,因为他是皇上,这样的事情只能够忍住,但有机会的时候,发泄内心的怒气,还是可以的。
  大殿里面非常的安静,皇太极说完这些,挥挥手。
  “你们都退下去,朕想着好好思考一下,文程留下。”
  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进入了崇德殿。
  两人内心的凄苦是不用说的,到了这个时候了,就算是有什么委屈,也要憋在内心,不敢说出来,否则不仅仅是自身,家人也要遭遇到灾祸的,当初做汉jiān的时候,就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他们本来以为,孔有德的命很苦,被大明朝凌迟处死,现在看来,他们的结局是一样,好不到哪里去。
  两人跪在地上,皇太极走下来,亲自扶起了他们。
  “朕今rì找你们,就是要告诉你们,这交换事宜,乃是大明朝的jiān计,朕绝不会中计的,你们是我大清国的中流砥柱,朕不会抛弃你们。”
  站在一边的范文程,用眼sè向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示意,接下来该怎么做,两人是明白的,也是必须要这么做的。
  耿仲明和尚可喜再一次的跪下了,开口说话的是耿仲明。
  “皇上的大恩大德,奴才感同身受,奴才这个身份,在大明朝是不可能被重视的,皇上封奴才为王,奴才知足了,礼亲王乃是我大清国的柱石,奴才能够交换礼亲王,乃是荣耀,奴才恳请皇上决断,奴才愿意交换。”
  尚可喜也跟着开口了。
  “奴才愿意交换,恳请皇上恩准。”
  皇太极用余光看了范文程,内心暗暗感慨,谁说汉人不团结,谁说汉人懦弱,在原则面前,还是知道把握的,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恐怕是大明朝的眼中钉,到了关键时刻,也知道做出来明智的决定,若是所有的汉人都有这等认识,大清国怎么可能推翻大明朝。
  “朕知道你们的想法,可朕是不会这么做的。”
  皇太极说出来这句话之后,范文程也走过来,跪下了。
  “奴才恳请皇上准了怀顺王和智顺王的要求,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两位王爷身受皇上的恩典,值此关键时刻,他们心甘情愿去交换,这份忠心,皇上万不要拒绝啊。”
  皇太极依旧没有表态,姿态还是要做足的。
  耿仲明再次开口了。
  “皇上,奴才和尚可喜是真心恳请皇上恩准的,奴才也有要求,家人能够得到照顾,奴才就满足了,奴才和尚可喜已经给手下的军官说过了,大明朝提出来用奴才交换礼亲王,其实也是一场战斗,这场战斗,需要奴才做出来贡献,奴才若是退却了,就是逃兵了。”
  皇太极愣了一下。
  “你们的心思,朕知道了,朕会认真考虑的,不管如何的选择,朕都在这里发誓,汉人和满人,都是大清国的子民,汉人不是奴才,汉人为大清国做出来的贡献,不会比满人差,你们说的不错,这就是一场战斗,朕知道,你们是骁勇的将士,你们是我大清国的巴图鲁。你们放心,家眷的事情,朕会照顾的,若是有人敢于对你们的家眷不敬,朕绝不会轻饶。”
  话说到这一步,其实所有的事情,都确定下来了。
  这还没有做完,之后范文程要求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在诸多的汉人军官之中,大肆宣传,表明了皇太极的恩典,两人自愿为大清国做出来贡献,自愿去交换礼亲王代善,而且皇太极是不准的,都是两人拼命的要求,才达到目的。
  这样的一场戏,演到这里,就算是圆满落幕了,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了。;


'正文 第九百零九章 朱审烜的为难'

  后金皇太极的决断,令朱审烜有些猝不及防。
  信函送出去不到一个月,九月初,后金的谈判代表就直接到京城来了,这个人是后金正黄旗的甲喇、满人兵部侍郎索尼。
  索尼从沈阳出发,经过辽东来到京城的,负责驻守辽东的巡抚卢象升,很是重视这件事情,派出了专人,一路跟随到了京城,一直到索尼见到了朱审烜,才算是真正的放心了。
  索尼来到了京城,这件事情,在内阁引发了极大的轰动。
  当天,杨嗣昌就和朱审烜仔细商议了,应该如何面对这件事情,这个提议是苏天成提出来的,但这个时候,苏天成已经离开了京城,前往登州去了,两人估计,苏天成恐怕也没有想到,皇太极这么快就做出来决定了。
  后金鞑子的代表来了,大明朝是需要给予回复的,哪怕是不成文的意见,也要有一个的,毕竟这关系到大明朝的尊严和礼仪问题了。
  朱审烜进入养心殿的时候,内心是有些忐忑的,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遇见这样大的一件事情了,想不到后金的皇太极处理事情如此的果断,自己还没有完全想好下一步的处理办法,先前和杨嗣昌商议过了,杨嗣昌也没有很好的办法,下一步该提出来什么样的要求,应该如何的最大限度的搅乱后金的局面。
  朱审烜和杨嗣昌两人,做事情还是很不错的,对于官场上的事情,看的很是清楚,也知道该如何应对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但他们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或者说是毛病,那就是摆不下读书人或者是皇室宗亲的脸面,总觉得大明王朝是天朝,是高高在上的,面对后金这种异族鞑子的时候,是需要正气凛然的。是需要光明正大的,采用一些卑劣的手段,他们作不出来,这样的事情,换做苏天成来处理,就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养心殿里面,朱由检的气色不错,这一次任命朱审烜为内阁次辅,苏天成也进入了内阁。京城里面没有任何的骚动,大家都认为是理所当然,要说苏天成进入内阁,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朱审烜进入内阁,就是违背之前的祖制了,藩王是不准参与到政事之中的,现在的情况变化了。藩王以及皇室宗亲,早就可以进入朝廷做官了。看来藩王和皇室宗亲进入朝廷做官的事情,诸多的士大夫和士绅富户,都完全接受了。
  这些年过去,朱由检也感觉到了藩王和皇室宗亲进入到朝廷做事情的好处,好处是多方面的,以前各地官府对于藩王的印象很不好。藩王无所事事,在封地之内,做出来一些恃强凌弱的事情,朱由检不可能去追究的,人家想着好好生活。想着能够过上舒服日子,不采用巧取豪夺的手段,怎么可能有银子用,可自从优秀的皇室宗亲可以进入朝廷之后,各地的藩王瞬间发生了变化,严格要求自家的子弟,除开藩王和藩王世子,其余的子弟是拼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谋求进入朝廷为官。
  此外就是藩王和皇室宗亲进入到朝廷做官之后,表现确实不错,不仅仅是在地方上的反映很好,就是那些坚决反对藩王和皇室宗亲进入朝廷为官的文武大臣,也是无话可说,这里面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晋王朱审烜和福王世子朱由菘了。
  如今的陕西,和流寇作乱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依靠着安宁堡和靖边互市的带动,加之撤销了卫所军队,减轻了负担,老百姓的日子慢慢开始好起来了,每年都能够按时上缴赋税,就是在山西等地遭遇到灾荒的时候,陕西也是安然无恙,而且还给予了山西很大的帮助,令朝廷减轻了负担,朝廷里面的官员,也愿意到陕西去做官了,这在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至于说陕西各级官吏的俸禄高,朱由检也想清楚了,人家有本事,能够挣到银子,多拿一些也是可以的,换做以前的陕西,到处都是流寇,到处都是造反的百姓,那个时候的官府,确实没有多少的银子,还需要朝廷的接济。
  朱由菘担任陕西巡抚,这也是朱审烜提出来的建议,为的就是令陕西的局面能够稳定下来,不至于因为调整了巡抚,而出现巨大的变化。
  朱由检最为满意的一点,是藩王和皇室宗亲的忠心,这一点苏天成当初的分析是正确的,这些藩王和皇室宗亲,做事情非常的负责任,将官府的事情当做了自家的事情来做,根本就不存在有些文武大臣担心的造反的问题。
  朱审烜是第一个进入内阁的,今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