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
  就在青州各级官府准备叫苦的时候,朝廷的圣旨下来了,青州府归蓟辽督师苏天成大人直接管辖了,作为抵御后金鞑子的前沿,这一下令所有人闭口了,大家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了。不知道未来的情况如何了。
  虽说跟随苏天成做过事情的文武官员,对苏天成的印象是非常好的。跟着所提出的做事情,只要好好办事,做好分内的事情,其余的事情不需要操心,俸禄等都是很高的,但在大明朝其他地方。苏天成的名气不是很好,苏天成在江宁县、河南府以及陕西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触及到了权贵的利益,很多的议论自然就出来了,权贵不会说苏天成的好话。这些权贵,能够控制住舆论,虽说这种议论,在私下里进行,没有谁敢公开说苏天成的坏话,但权贵之间的话语,很容易传到官吏的耳朵里面去的。
  朝廷圣旨下达之后,青州府州县的官员,没有心思署理朝政了,都想着调离青州,这种情况,迅速蔓延,以至于写请调报告的人很多,一些和上面关系不错的官员,纷纷离开了青州,到其他地方去了,剩下的也是人心惶惶,埋怨自己的关系不好,没有能够调走。
  奇怪的是,朝廷对这种情况,似乎是默许了,没有往青州调派官员。
  几个月的时间下来,青州府州县衙门,几乎处于瘫痪的境地了。
  这么长时间,官府就做了一件事情,劝老百姓不要离开青州,说青州和登州莱州一样,都是苏大人直接管辖的地方,所以青州的老百姓,面前能够稳定住,也有不少的人,管不了那么多了,进入了登州和莱州,找到了事情做,赚到了银子。
  这种消息传出来之后,离开青州的百姓,慢慢开始增加了。
  各级的官吏是很心慌的,他们害怕受到苏天成的责罚,若是苏天成不管这些情况,一定要问罪,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
  这些情况,苏天成都是知道的,锦衣卫的暗线,还是禀报这方面的情况的。
  早在宁远的时候,苏天成就在考虑青州府州县的官吏了,青州的地盘很大,几乎等于登州和莱州地盘的总和了,青州府管辖十三县一州,府衙设在益都县。
  青州与莱州和登州的不同之处在于,登州府城和莱州府城,都是靠近大海的,但青州府城距离大海尚有一段距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在内地,海边显得荒凉很多,历来也没有引起各级官府的重视。
  按说处于这样的情况下,将青州划归苏天成管辖,是有些不合适的,但当时的情况,朝廷很清楚,登州和莱州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青州也好不到哪里去,多尔衮率领的后金鞑子,也进入了青州府所辖的一些地方,青州所有的士绅富户,基本上跑的干干净净,要说青州也是一片荒凉之地。
  将青州划归苏天成直接管辖,其实是朝廷转移负担的一种做法。
  苏天成的想法不同了,登州和莱州的地盘不是很大,对于未来的发展,还是有些不利的,将青州划过来,地盘几乎增加了一倍,这样就能够集聚大量的人口了,土地也增多了,青州基本都属于平原地区,大山不多,土地肥沃,粮食收成是很不错的,而且青州能够成为登州和莱州的缓冲区,就算是苏天成将来与朝廷发生了什么龌龊,作为主要军事基地的登州和莱州,也是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的。
  当然,青州属于苏天成管辖了,他肯定也是要建设好这里的,如何的建设好青州,套路依旧是一样的,关键还是在于各级的官吏,需要苏天成直接操心的,就是青州府州县的主官,只要配备好了这些人,其余的事情就好办了。
  青州府的知府,是苏天成重点考虑的人选,如今青州的知府已经调走了,朝廷迟迟没有派出官员,显然是要苏天成自己操心了。
  这个知府的人选,令苏天成很是头疼,他手下的人才是众多的,但绝大部分的人才,都是偏向于军事方面的,真正的熟悉民生方面的人,还不是很多,也不是特别的突出,很大一部分熟悉民生的官员,都留在了陕西,也不可能抽调过来的,建设登州、莱州和青州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军队的建设方面的。
  对于青州的定位,苏天成有着不同的想法,这里不是主要的军事基地,但驻军是肯定的,青州的主要作用,还是在民生的建设方面,这里将来会成为海上贸易的中转地,大量的商贾会在这里聚集,甚至将来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驻外机构,也要在青州落户的。
  所以说,青州府的知府,必须是非常能干的官员,清楚该如何管理好官府的事情,如何的署理好政务。
  思考了很久,苏天成将注意力放到了刘云清的身上。
  刘云清已经是进士了,如今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暗中掌控这中兴学社,若是让刘云清到青州来,必定能够吸引大量中兴学社的中间力量,赶赴青州,而且刘云清的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是自己的铁杆支持者,也是稳固的心腹。
  但刘云清也存在不足,那就是实际的经验不足,一直都没有在地方上做事情,若是到青州来了,出任知府,就需要配备一名出色的同知。
  至于说同知的人选,苏天成已经想好了,那就是刘仲基。
  刘仲基如今依旧是陕州知州,出任青州府同知,从五品变为了正五品,也算是提拔了,刘仲基在陕州担任知州多年,做的很是不错,苏天成从闫子章那里知道了,将刘仲基调到青州来,能够很好的协助刘云清。
  下面一州十三县的主官,还是按照老办法,从江宁营将士之中挑选人选,一些年纪偏大,有着丰富经验的下级军官,可以出任知州和知县,这样的调整,放在其他的地方不大可能,但在苏天成管辖的地方,问题不是很大。
  拟好了奏折,苏天成呈奏上去了,如今就等着朝廷的决定了,一旦朝廷下了圣旨,苏天成就可以对青州开始进行全面的整顿了。
  二月中旬,朝廷的圣旨下来了,完全按照苏天成的要求,任命了青州的知府、同知、知州和知县,唯一属于朝廷派下来的,是通判的人选。
  刘云清和刘仲基赶到青州,已经是二月下旬,两人去拜见了苏天成,这个时候,青州所属州县的知州和知县,早已经上任了,开始按照苏天成的要求,着手抓好春耕生产了,同时开始清理青州的人口,为下一步的动作做好准备。
  苏天成将所有的要求,告诉了刘云清和刘仲基,告诉他们,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抓好春根生产的同时,明确土地的归属,为下一步确定土地的归属,做好充分的准备。(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才难得'

  历史上的大明王朝,水师将领很少有杰出的,最为突出的就是郑成功了,不过这个时候,郑功成还是一个半大小伙子,也没有遭遇那么多的巨变,远远没有显示出来能力。因为朝廷对水师的忽略,苏天成几乎没有可以直接找到的成熟的水师将领,成立水师,也只能够依靠自身训练出来接触的军官了。
  穿越之前,苏天成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厮杀,穿越这十年来,他经历了太多的战斗,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是在尸山血海中,照样能够镇定自若,不过这也是他的不足之处,那就是苏天成不是天生的军事家,什么都是依靠一步步的学习,只不过在预判局势和做出来战略的部署方面,有着超人一等的地方。
  水师已经开始建设,距离莱州不远的旅顺,后金也在训练水师,这就好比是两个人赛跑,看谁能够跑到前面去,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赛跑,苏天成不会落后,也不能够落后。
  所有的运筹和规划,都需要有人来执行,需要强有力的班子,否则都是空话。
  安排了一切的事情,落实了银子之后,苏天成需要考虑人才的问题了,特别是两个方面的人才,指挥水师作战的将军,以及建造巨型战船和巡逻船的技师。
  明朝的水师,堪称是天下无敌,不过到了崇祯时期,朝廷的所有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对付流寇和后金的战略层面上来,水师被完全忽视了,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水师将领完全凋谢了,这个时代,有些名气的就是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的皇家舰队,还有被称之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舰队了,但荷兰舰队,同样被大明的水师打的丢盔弃甲,至于说日本的舰队,就更不用说了。经过了几次大战之后,一蹶不振,龟缩到一边去了。
  但不能够忽略欧洲的舰队,他们有一些先进的地方,值得学习,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