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都是有依靠的,就不用担心某些大臣作乱,牵涉到改革的事宜,采用温和的手段是最好的,关键时刻,也不用怕,杀掉几个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朱由检和苏天成分析了目前的形势之后,终于做出来了决定,采纳苏天成提出来的建议,给藩王松绑,让他们出来做事情。
  讨论的过程中,苏天成也说到了太监的问题。
  虽然苏天成得到了王承恩最大的支持,但是在谈到太监问题的时候,也是直言不讳的,苏天成和其他大臣的认识,有些不同,他不反对皇上赋予太监一定的权力,但关键是需要控制太监的权势,不能够让太监为所yù为,从一定的程度上来,太监就是皇上的化身,时时刻刻代表皇上表达意愿,太监的权力,完全是皇上赋予的,这与武大臣有所不同。
  苏天成表达了自身的认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朱由检准备叫他来负责启用藩王或者是藩王子弟进入朝廷做事情的事宜,苏天成连忙表示了反对。
  没有顾及朱由检难看的神sè,苏天成再次做出来了解释。
  藩王以及藩王的子弟出来做事情,入朝为官,这是天大的事情,必然会遭遇到强烈的反对,此等的情况下,让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来主持这样的事情,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压制反对的声音,而且,伴随这件事情的推行,还有一些后续的事情做,有些时候,主持这件事情的大臣,很有可能遭遇到诸多的围攻,甚至是孤军奋战。
  苏天成没有推卸自身的责任,只要皇上下旨了,自己一定是全力支持,不管遇见什么样的情况,都不会畏惧,若是有人反对,甚至是闹事威胁了,江宁营可不是吃素的。
  苏天成举荐的人是孙承宗。
  至于说主持剿灭流寇的事宜,可以让鹿善继负责,这些年以来,鹿善继一直都是跟随孙承宗的,已经清楚流寇的习xìng,也知道如何剿灭流寇了。
  朱由检几乎没有思考,就认定了孙承宗。
  孙承宗的资历,在朝廷里面,几乎无人可比,来就是先帝的老师,位列三公,在抗击鞑子和流寇的战斗中,都立下了大功劳,而且举荐和提拔了大量的官员。
  孙承宗的年纪大了,已经是七十多岁,继续在战场上奔波,显得不合适了,到京城来,主持藩王以及藩王子弟参政议政的事宜,是很合适的。
  当然,孙承宗将会遇见不少的问题,包括朝中大臣的反对,包括各方的质疑,藩王得知了这个消息,一定会想方设法见到孙承宗的,谁都想着能够安排自己做事情,但实施的初期,必须要谨慎,能够进入朝廷做事情的藩王以及藩王的子弟,肯定是不多的,至于说藩王子弟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理所当然。
  一切的事宜,讨论决定之后,苏天成再次提出来了要求。
  孙承宗大人年纪大了,一个人主持这件事情,有着困难,最好是有几个助手,苏天成举荐刘宗周和黄道周协助孙承宗。
  听到苏天成提出来这个建议,一直都很严肃的朱由检,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他岂能不明白,若是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都同意这件事情了,朝廷里面的诸多大臣,就是想着激烈反对,作用也不大了,孙承宗在武大臣中间,资历和影响巨大,刘宗周和黄道周,两人都是大儒,在学子中间的影响,也是不一般的。
  圣旨很快发下去了。
  召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进入京城。
  当然,他们到了京城,首先见到的不是皇上,而是苏天成。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qidia阅读。)


'正文 第四百七十五章 攻坚之战(2)'

      (感谢john01b、不灭星晨的打赏,谢谢了。
  闲暇时光,苏天成得以回家,与家人团聚。
  苏家的府邸,早就是京城官员注意的地方了,苏天成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提拔是迟早的事情,前来结交的官员,自然是不少的,好在苏天成不属于任何的一个党派,他的恩师徐尔一、傅友亮以及翁同章等人,虽然属于各自不同的群体,但苏天成一直都没有能够打上什么烙印,这也是因为苏天成过于的杰出,没有哪个人敢说完全控制苏天成。
  苏天成在家里的时间,足不出户,等候自己孩子的降临。
  苏明劼和苏明玥都还小,朱审馨和chūn屏,都有些溺爱,苏天成回家之后,对儿子和女儿的要求还是严格的,也不止一次的和朱审馨和chūn屏说到这件事情了,那就是一定要严格要求,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小孩子一定要严格教育。
  转眼十天时间过去了。
  太监终于来到了府邸,这一次,是通知苏天成直接到官驿去。
  苏天成知道,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到了京城了,他的任务,是说服三人,要知道,让皇室子弟出来做事情,这三人不一定是赞成的。
  来到客栈,太监没有进去,走到门口就返回宫里去了。
  进入房间,苏天成看见,孙承宗、刘宗周、黄道周三人,正在高谈阔论,脸上带着笑容,三人曾经在一起通力合作,为了办好中兴学社,之后,孙承宗负责剿灭流寇事宜,刘宗周跟着到了河南府,创办中兴学社。黄道周留在了江宁县,继续巩固中兴学社,说起来,三人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团聚了。
  “晚辈拜见诸位大人。”
  看见苏天成进来,三人停止了交谈,却没有站起来迎接,似乎缺少了以前的拿着亲热。
  苏天成注意到了。桌上有着一个信函,这正是自己上奏的折子,看来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三人,都已经看过这个折子了,而且态度肯定是反对的,否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苏天成暗暗叹气。按说孙承宗等人,创办了中兴学社,思想上的认识,已经有些不同了,但看见了这个奏折,依旧是反对的意见,可见推行这件事情。难度有多大。
  “坤元,你来了,老夫和刘大人、黄大人刚刚到京城,宫里的公公送来了这个奏折,老夫正与两位大人讨论,我们想不到,你居然提出来了这样的奏折,老夫也知道。你到这里来的目的,既然来了,就敞开了说,关键是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提出来这样的建议。”
  孙承宗刚刚说完,刘宗周也开口了。
  “坤元。你应该知道,藩王禁止参政,这是先帝立下的规矩,不能够破坏的规矩。我大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藩王之乱,历历在目,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朝廷才有了藩王不能够参政的规矩,你应该是知道的,不知道为什么提出来这样的建议。”
  黄道周微微点头,没有说话,看来意见也是一致的。
  苏天成没有马上开口,他知道,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三人,一定是仔细看过奏折,有着一些想法的,他需要清除,孙承宗等人,究竟是什么样的看法。
  果然,刘宗周再次开口了。
  “坤元,你的这份奏折,我们仔细看过了,写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并非一是处,所以我们才想着听听你的想法,你的学识出众,有着非同一般的认识,不会轻易决定一件事情的,之所以提出来这样的奏折,肯定是经过长时间考虑的,创办中兴学社几年的时间了,我们的认识,和以前也不一样了,只要你说的有道理,我们还是能够接受的。”
  苏天成脸上带着微笑,弄清楚了孙承宗等人的态度,他感觉到,事情有了希望。
  “晚辈写这封奏折,确实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可以说,晚辈在决定创办中兴学社之前,就想到了这件事情了。”
  孙承宗等人很是吃惊,他们愈发觉得,苏天成的想法是深远的,他们看了奏折,苏天成说的确实有道理,而且例证是充足的,绝非信口开河。
  “诸位大人担心藩王作乱的问题,这是实际情况,但这不是什么大事情,只要制度到位了,能够很好的客服,今rì是在客栈,晚辈就直说了。”
  “纵观我大明朝的几次藩王作乱,发人深思,晚辈总结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叛乱,为什么会致使朝廷动荡,说到底,各方面的原因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因为这些事情,牵涉到很多的忌讳,武大臣不敢私下里议论,以至于人去总结,总是将板子打在了造反的藩王的身上,故而采取了最为愚笨的办法,禁止藩王参政。”
  “这方面的总结,晚辈在奏折里面,已经说到了,诸位大人也看到了,晚辈不想重复了,只是想着强调一点,不是所有的藩王都想着造反的,他们中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