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还有一件事情,也是皇太极头疼的,那就是镶白旗的旗主。
  多铎尚没有年岁大的儿子,如此的情况下,能够掌控镶白旗的最佳人选,就是多尔衮了,这也是大清国的惯例,譬如说正红旗与镶红旗,都是代善直接掌管的,只不过皇太极想了一些办法,才暂时管着镶红旗,后来代善彻底归心了,皇太极才将镶红旗交给代善。
  若是多尔衮掌管了正白旗和镶白旗,力量将更为强大。
  满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下五旗为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分在于,上三旗由皇上直接担任旗主,皇宫里面的护卫,都是从上三旗之中挑选的,下五旗由亲王和郡王担任旗主。后来流传的上三旗为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那是多尔衮掌握权力之后,将正蓝旗排挤出去,让正白旗成为了上三旗。
  也就是说,豪格继承皇位之后,直接掌管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力量是不错的,但多尔衮掌管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属于最能够打战的军队,作战能力方面,甚至超过了上三旗,如此的情况下,多尔衮只要找准时机,联合其他旗的旗主,就能够夺豪格的权。
  这是皇太极最为担心的地方,以前皇太极甚至有过极端的想法,那就是干掉多尔衮,但从事态的发展来看,大清国恐怕还离不开多尔衮。
  处于两难之中的皇太极,艰难的找寻出路,那就是让豪格与多尔衮尽量多的接触,让豪格能够笼络多尔衮,一段时间过去,进展不是很好。
  皇太极也下定了决心,很多事情是苍天注定的,人力无法彻底改变的,立豪格为皇太极,将豪格扶上马再送一程,皇太极也只能够做到这一步了,剩下的就看豪格自己去把握了,多尔衮是大清国不可多得的骁将,做事冷静,有勇有谋,皇太极是不会做出来同室操戈事情的,至于豪格今后会不会做,皇太极想不到那么多了。
  有关大清国下一步的部署,必须要决定下来了,皇太极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准备着急满人权贵商议了,这次参加商议的没有汉人。
  商议之前,皇太极再次与豪格商议,做出来了诸多的解释,他想好了,有些事情,让豪格去解释,让豪格说出来,让诸多的满人权贵佩服豪格。
  皇太极更想趁着这个机会,让豪格与多尔衮之间改善关系,让两人团结起来,哪怕是暂时的团结起来,共同来应付大清国的这场危局。
  皇太极清楚,目前的情况下,唯有这样做,才是有利于大清国稳固发展的,要是出现了内讧,就是大明朝廷的机会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表面的统一(1)'

  (感谢游戏菜单5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去往崇政殿的路上,多尔衮的心在滴血,多铎的阵亡,对于他的打击是巨大的,这种打击,绝非一般人多能够体会到的。
  多铎比多尔衮小两岁,今年不过二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正是可以为大清国冲锋陷阵的年纪,想不到却战死沙场,虽说大清国的将领,谁也不知道自己能够活到什么时候,也许哪一天在战场上就捐躯了,可多铎太年轻了。
  多尔衮与多铎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两兄弟时常在一起,包括很多次的作战,都是并肩迎战来敌的,两人同父同母的哥哥阿济格,年纪大一些,比多尔衮大七岁,比多铎大九岁,在一起的时间反而很少,这样的年龄悬殊,让他们不属于一次层次了。
  多尔衮与多铎的感情,是从小就建立起来的,两人不仅仅是关系最好的亲兄弟,还是政治上牢不可破的联盟,不管在什么事情上面,多铎都是无条件支持多尔衮的,放眼整个的大清国,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了,就连阿济格都做不到。
  多尔衮沉稳骁勇,遇事敢于决断,富有远见,是满人权贵之中的佼佼者,在满人权贵之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太极,不弱于豪格,多铎性格勇猛,敢于担当,讲义气,爱护士卒,深得手下将士的拥戴,这些年来,兄弟两人带领所辖军队,打了很多的胜仗,在大清国有着不一般的分量。
  两人与阿济格的关系一般。主要是阿济格的性格过于的外露,做事情不考虑后果,喜欢凭着血勇之气做事情,就连野心都会表露出来,实话实说,多尔衮和多铎。都有些看不上阿济格,不愿意与阿济格有过多的接触,可他们毕竟是亲兄弟,很多时候,接触少不了。
  皇太极立豪格为皇太极,多尔衮非常失望,但没有表露出来,可多铎就不是这样的表现了,认为豪格比不上多尔衮。大清国的皇帝,应该是能者上,多尔衮各方面的条件,比豪格都要强的,本来多铎准备据理力争的,但被多尔衮阻止了,多铎一向听从多尔衮的安排,也就没有出去闹了。想不到阿济格居然出面了,为多尔衮鸣不平。可惜阿济格的意见,没有谁会注意到,就连多尔衮后来也感觉到了,阿济格之所以出面鸣不平,很大程度上面还是为了自身能够得到更多的权势,若是有机会。阿济格恨不得自己做皇帝。
  豪格成为皇太子之后,多尔衮与多铎长谈了好几次,两人的意见一致了,目前的情况下,一切以大清国为重。大清国面临着不少的危险,还不知道豪格能不能带领众人,真正的让大清国强盛起来,眼看着皇太极的身体越来越衰弱了,若是豪格不能够带领众人应对复杂的局面,多尔衮与多铎联合起来了,也是能够做一些事情的。
  这一切,随着多铎的阵亡,都不复存在了,自从得到多铎阵亡的消息,多尔衮好多次从睡梦中哭醒了,兄弟之间那种无法替代的感情,时刻折磨着多尔衮。
  可多尔衮是做大事的人,知道大清国处于危险之中,他不会被感情左右,在思考了大清国所处的局面之后,多尔衮果断的建议,目前还不能够对驻守盖州的江宁营发动总攻。
  需要多尔衮考虑的还有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镶白旗的归属,按照大清国的规矩来说,多尔衮是可以兼任镶白旗旗主的,多铎的镶白旗,在这次的战斗中,阵亡接近一半人了,还剩下一万余人,这些都是精锐的力量,只要多尔衮能够兼任旗主,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扩充人员,让镶白旗成为大清国最为精锐的军队之一。
  可这一切,都需要皇太极的同意,这是最大的难题,也是多尔衮伤神的事情。
  从大清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没有其他人能够兼任镶白旗的旗主,下面的将士也不会服气,唯有多多尔衮具有如此的优势。
  多尔衮尽管着急,尽管说内心不安,但他没有丝毫的显露,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面表露出来任何的态度,一个有利的方面就是,阿济格居然想着能够做镶白旗的旗主,这岂不是笑话,皇太极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的,镶白旗的将士更不会答应。
  回到沈阳之后,多尔衮强压悲痛,每一次在崇政殿上面,都是侃侃而谈,从大清国的利益出发,摆出了自身的观点,他的这种姿态,得到了一些满人权贵的赞誉,这种赞誉的背后,就是权力的交织,最大的表现地方,就是镶白旗的旗主问题。
  礼亲王代善首先表明了观点,认为多尔衮完全可以兼任镶白旗的旗主,让代善开口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代善是正红旗旗主,同样兼任镶红旗旗主,如此的情况下,是需要避讳这类问题的,免得引发皇太极的猜忌,可代善还是开口了,支持多尔衮,一方面代善认为,这是符合大清国规矩的,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因为代善在辽东的低调,打动了代善,遭遇重创的代善,心思早就改变了,不争权夺利,为了大清国的利益,敢于说一些真话。
  支持多尔衮的还有济尔哈朗,多铎的阵亡,令济尔哈朗异常的愧疚和自责,因为海州防御局势的紧张,济尔哈朗无法回到沈阳去,只能够坚守,但在写给皇太极的信函里面,济尔哈朗支持多尔衮兼任镶白旗旗主,至于说济尔哈朗的心思,大家都是明白的,这是一种时候的补救,多尔衮与多铎的关系最好,又是亲兄弟,济尔哈朗支持了多尔衮,等于是给予了多铎最大程度上面的补偿。
  掌管满八旗的诸多旗主,除开皇太极和豪格还没有表态,代善与济尔哈朗都表态了,到了这一步,事情其实有了眉目,不过大家都清楚,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太极的手里。
  至于说阿济格,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