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杀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偷袭牛角墩,必须步行。哪怕是在马蹄上包上麻布,马蹄撞击田野的声音,一样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毕竟,距离太近了。

事实上,每次鞑靼骑兵的到来,动静都是蛮大的。鞑靼人从来不掩藏他们的行踪,他们也不屑于掩藏自己的行踪。在宁夏镇的明军面前,鞑靼人根本不需要这么做。此外,鞑子的长处,都是在马背上,他们是不会轻易的放弃这个天赋的。

第二天一早,徐兴夏就接到报告,说是刘广梁带着三个老匠户到来了。这是昨天说好的,徐兴夏找他们有事商量。

“让他们进来。”

徐兴夏挥挥手说道。

很快,刘广梁和三个老匠户就出现在了徐兴夏的面前。

在威镇堡的军户里面,生计最困难的,就是这些匠户了。包括刘广梁在内的匠户,都穿得破破烂烂的,有两个匠户还打着赤脚,连草鞋都没有一双。看他们的样子,应该是没有吃早餐就来了。或许他们家,根本就没有早餐的概念。

徐兴夏开门见山的说道:“今天请三位来,主要是要打造一些武器装备。”

刘广梁当即说道:“大人放心,只要是我们能打造的,我们都会全力以赴的。”

徐兴夏点点头,满意的说道:“我先谢谢诸位了。”

他首先要打造的,当然是自己的黑羽箭。目前拥有的三十枚的黑羽箭,总是感觉不太够,万一鞑子的数量比较多,没有足够的黑羽箭,那可是麻烦事。特别是如果鞑子的数量很大,围攻牛角墩的话,他只有三十枚的黑羽箭,是远远不够的。

在目前来说,牛角墩的战斗力,基本上只有他和高猛、张全复、刘闯等四人,余力钧显然战斗力是不行的,其他人就更加不用说了,连炮灰的作用都发挥不了。而弓箭手更是只有他和张全复两个。要是鞑子悍不畏死,愿意付出五十人左右的代价,猛攻牛角墩,后果还是比较麻烦的。三十枚黑羽箭射完,那就只有肉搏了。单纯肉搏的话,徐兴夏又能干掉几个鞑子?

徐兴夏将四枚黑羽箭拿出来,分别交给四个匠户,娓娓的说道:“诸位请看,就是这个东西,看看能不能依样打造。”

刘广梁将黑羽箭仔细的看了一会儿,向旁边的一个老工匠说道:“老郭,弓箭好像是你的行当吧,你来说说。”

这个年老的工匠,名字叫做郭福全,年纪已经很大,差不多六十岁了,头发都完全发白了。岁月的痕迹,在他的身上十分的明显。脸上全部都是皱纹,两个眼眶也深深的凹陷下去了。如果不是世袭的话,他这样的老人,早该退休了。可是,由于变态的军户制度,他还得继续服役。匠户的服役几乎是终身的。

毕竟,工匠的手艺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慢慢的积累出来的。年纪越大的工匠,打造的经验就越多,技艺就越精湛,打造出来的武器装备质量就越好。在纯手工制作,没有机械化生产的年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明朝的每个作坊,都有大量的老工匠存在,卫所军内部也是如此。

在威镇堡的匠户里面,郭福全是专门负责打造箭镞的。他仔细的研究过黑羽箭以后,缓缓的说道:“大人,这些黑羽箭,都是用最好的熟铁打造的,成本比较高啊,也比较费事,得反复的锻打。如果依样复制的话,成本也会很高。”

徐兴夏不动声色的说道:“成本大概要多少?”

郭福全粗略的计算一下,谨慎的说道:“一两银子肯定是要的。一枚这样的黑羽箭,需要耗费六斤的生铁呢。如果再增加两钱银子,还可以打得更好一些。”

徐兴夏将黑羽箭接回来,期待的说道:“还能更好一点?”

郭福全点头说道:“是的。箭头可以打造得更加的坚固一点,就是射在骨头上,都不会开裂。如果不是存心毁坏的话,就是反复使用数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都是完全可以的。”

徐兴夏满怀希冀的说道:“你详细的说说看。”

郭福全就简单的介绍起来:“大人,这这样子的……”

这些黑羽箭,都是在两百多年前打造的。尽管当时的打造质量很好,毕竟已经过去了两百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在这两百年的时间里,大明朝的铸铁以及炼钢技术一直都在发展,特别是炒钢技术不断进步,百炼钢之类的技术,也已经逐渐成熟,这使得钢材的质量是越来越好了。

徐兴夏的这些黑羽箭,箭头都是生钢(又叫粗钢)锻打而成的,质量比熟铁都要好。在两百年前,它应该是质量最好的钢。但是,在两百年以后,这种生钢就有点落后了。现在通过炒钢得到的钢锭,又或者是通过反复锻打的百炼钢,质量都要比生钢好。

郭福全的意思,就是通过反复的锻打,将箭头完全锻造成百炼钢的质量。这样一来,箭头在射中骨头的时候,也不会开裂损坏。一枚百炼钢箭头的黑羽箭,反复使用数年,都是没有问题的。当然,百炼钢的成本,要比生钢高出不少。

徐兴夏好奇的问道:“不知道各种原材料能不能搞到?”

刘广梁接口说道:“这个倒不是很难,生铁还是比较便宜的。”

看到徐兴夏有些疑惑,刘广梁就详细的解释起来。要说万历皇帝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有什么贡献,估计就是高炉了。为了赚取私房钱,他私底下派遣太监开挖矿山,批量炼铁,在很多地方,都修建了专门的炼铁炉。这些炼铁炉的规模,都相当的不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岭南的佛山,就有一座高炉,每天的生铁产量超过三千六百斤,可见产量是相当惊人的。

在宁夏镇,也有三座这样的大型高炉,使用的都是贺兰山出产的原材料。贺兰山不但是动植物的大宝库,还是各种矿石的大宝库,它出产的铁矿石、煤矿以及其他的矿石,质量都是相当高的。所有炼铁需要的原材料,都可以在贺兰山找到。宁夏镇的这几座高炉,每天也有几千斤的生铁出产,供应整个大西北。

其实,明朝的生铁产量一直很大,年产量接近一亿斤(约四万八千五百多吨)基本上能够满足军用和民用的需要。但是,唯一缺少的,就是钢。要将生铁锻造成钢材,工序比较麻烦。在当时,要将碳的含量降低,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无论是炒钢,又或者是百炼钢,耗费的人工成本,都是相当高的,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

【作者注:关于明朝的铁产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9700万斤,一种是9700吨,我采取的是比较乐观的前者。注意,是铁产量,不是钢产量。说到钢产量,那就悲剧了。】

【求收藏!求推荐!】

正文 【第059章】倒是想要一把AK47

(0059)

明军的火器质量差,经常炸膛,与原材料不好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的。铁又有生铁、熟铁之分,比较合适用来制造火器的,乃是韧性比较好的熟铁。但是,熟铁的成本比较高。为了节省成本,军器局和兵仗局,大量使用比较脆的生铁来制造火器,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使用钢材来制造火器,炸膛的几率,肯定会大大的降低。但是,那样一来,成本就要翻几番了。这是朝廷无法承受的。

徐兴夏沉吟片刻,说道:“既然如此,我先打造五十支吧!”

加上原来的三十支,徐兴夏现在有八十支的黑羽箭,基本上够用了。人体的力量,毕竟是有极限的,八十枚箭镞,基本上可以将徐兴夏的全部力量都抽空了。从鞑靼人的角度考虑,在死了八十人以后,应该也没有人会继续对牛角墩发起进攻了。为了一个小小的烽火墩,牺牲掉八十条人命,完全是得不偿失啊。

五十枚的黑羽箭,总价是六十两银子。徐兴夏当即掏出十二个银锭,交给郭福全。每个银锭都是五两,刚好是六十两。郭福全当即表示,只要有十天的时间,他就能交货。十天的时间才可以打造五十枚黑羽箭,让徐兴夏深深的觉得,这生产效率还真低。但是没办法,当时的生产条件,就是这样的。

在解决了自己的黑羽箭以后,徐兴夏继续说道:“现在,我们谈一谈火铳的事情。”

听说徐兴夏要打造火铳,四个匠户顿时又兴奋起来了。火铳这东西,可是长期的买卖。即使是技术最熟练的工匠,也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打造出一支完整的火铳。只要牛角墩出钱打造十支的火铳,他们十几个匠户,就有几个月的时间不用发愁生计了。

徐兴夏要打造火铳,当然不是心血来潮。作为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不注重火铳的发展,简直是不可能的。完全是开历史的倒车啊。火铳为什么能够逐渐的取代弓箭,成为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