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杀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兴夏摇摇头,不以为然的说道:“老余,你在开玩笑呢!你觉得鞑子会随身携带毒药吗?就算携带有毒药,那么一点点的毒药,又能做什么?别忘记了,咱们引来的,可是黄河的活水,是会自己循环的。就算是几百人往里面撒尿,也一会儿就冲淡了。想要毒死一口鱼塘的鱼,得多少的毒药啊!”

余力钧想了想,也轻松起来,觉得自己的确是杞人忧天了,便笑着说道:“这倒是,些许的毒药,对鱼塘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只要牛角墩不垮,鞑子就拿鱼塘没有办法。嘿嘿,一群鞑子对着鱼塘干瞪眼,想想也是挺好玩的。”

徐兴夏含笑说道:“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

微微顿了顿,徐兴夏有点遗憾的说道:“可惜啊,咱们暂时还不能种植桑树,要不然,咱们可以搞个桑基鱼塘的。又有鱼吃,又有蚕丝可以出售卖钱,那才是真的好啊!”

余力钧好奇的问道:“桑基鱼塘?大人,你能不能详细说说?属下非常有兴趣了解一下。”

徐兴夏点点头,含笑说道:“当然可以。”

他找了一个土坎坐下来,将桑基鱼塘的简单原理说了。

最早的桑基鱼塘,到底出现在什么时候,已经没有人考证了。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朝初年,岭南一带,已经有比较完善的桑基鱼塘出现。大量的生蚕丝,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在后世的珠三角地区,它是大量存在的,很多教科书或者是科技书籍上面都有介绍,徐兴夏当然不可能不知道。

将挖出来的塘泥堆成基田,种植桑树或甘蔗,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蚕沙、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粪等泥肥肥桑的比较完整的能量流系统,这就是基本的桑基鱼塘。如果基田上面种植的是其他的作物,而不是桑树,则有另外的说法。比如说“果基鱼塘”之类的,基田上面种植的就是果树。

宁夏平原的水利灌溉系统,还是比较发达的,有发展桑基鱼塘的基本条件。一架架巨大的黄河水车,将黄河水不断的送到两岸的田地里。基本上,这里从来没有缺水的时候。要不然,也不会有塞上江南的说法了。如果不是鞑子的袭扰,牛角墩的周围,应该都是一片片的水田,里面种满了生机盎然的水稻。

要是初来乍到,没有人指点,你一定分辨不出,这里居然是北国塞上,而不是江南水乡。因此,徐兴夏在考虑给牛角墩搞点副业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了桑基鱼塘。这个东西要是混合发展起来,出产还是很大的,收益相当的不错。不要说改变牛角墩的生活,就是改善威镇堡的生活也不是难事。

【求收藏!求推荐!】

正文 【第055章】吃饭必须定时定点定量

(0055)

遗憾的是,由于战争的需要,桑树、棚架之类的东西,只要是会妨碍到牛角墩视线的,暂时都不能种植,因此,完整的桑基鱼塘系统,暂时是无法形成的。同时,由于气候的原因,甘蔗也无法种植。想要制糖赚钱,暂时是不可能了。不过,能够有鲜鱼和生蚕丝产出,已经是很不错了。特别是生蚕丝的大量出产,极有可能给徐兴夏带来一笔丰厚的收入。

生蚕丝向来都是价格很高的,它是制造丝绸的基本原材料,不可或缺。商人收购生蚕丝的价格都相当高,利润空间巨大。特别是到了东南沿海以后,利润更大。在福建月港,向来都有“一船生丝出去,一船白银回来”的说法,可见生丝的价值。因此,只要有机会大量的出产生蚕丝,徐兴夏是肯定不会放过的。

听完徐兴夏的讲述,余力钧自然也意识到了生蚕丝的巨大价值,大受振奋的他,仿佛已经看到白花花的纹银在向牛角墩招手了。他热切的说道:“等打退了鞑子以后,咱们一定要大力的发展养蚕业,出产尽可能多的生蚕丝。“

徐兴夏笑着说道:“那是必然的。在长江以北,再也没有什么地方,比咱们的宁夏平原更加适合发展养蚕业了。”

余力钧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谨慎的说道:“既然养猪场和鱼塘都有了,鸡鸭鹅之类的就更加好办了。咱们养几百的鸡鸭鹅,顺便改善生活。鸭和鹅还兼具有报警的功能。”

徐兴夏摇摇头,严肃的说道:“这个我们知道就好了,不能指望动物报警,晚上的值班放哨,绝对不能马虎。咱们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牛角墩控制在咱们手里的基础之上的,要是牛角墩出现问题,被鞑子夺走了,那就什么都完蛋了。”

余力钧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注意。

两人顺着牛角墩周围,走了一小段路,来到了牛角墩正北面。从这里向北望,同样一眼看不到头。这里,本来都是肥沃的农田,现在全部都荒芜了。看着四周原本肥沃的农田,因为战争的原因,无法充分的利用起来,两人的内心,都很不是滋味。都是该死的鞑子!要是抓到他们,绝对不能轻饶!

本来,余力钧到来牛角墩,的确有点被发配的沮丧感觉。打仗,本来就不是他的强项。到来牛角墩,阵亡的几率,几乎增加到了九成。幸好,有徐兴夏在,他才稍微放心。后来听了徐兴夏的规划,他感觉自己,似乎重新焕发了活力。要是徐兴夏描述的一切,都能实现的话,他是很愿意努力去达成的。

想想徐兴夏描述的前景吧,有几个人能够想到?就算有人想到了,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要做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阻止鞑子靠近牛角墩四十丈的范围之内。这一点,目前只有徐兴夏才能做到。他的箭镞,就是保证这一切达成的基本要件。

只要将鞑子都阻挡在牛角墩外面,徐兴夏描述的这一切,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届时,牛角墩不但有充足的食物供应,不但每个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甚至可以赚取一点外快。通过今天的接触,余力钧是充分的感受到了,徐兴夏这小子,肯定是不甘下人的。一个小小的百户,只怕满足不了他。

不过这样也好,让徐兴夏晋升高位,掌管越来越多的卫所权力,总好过让那些不学无术,只懂得拍马屁的人上来。余力钧以前毕竟是“坐办公室”的人,对卫所高层的内幕,了解得相当多。他很清楚,卫所军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谷底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出现,只怕大家都要全体坠入深渊了。

说白了,卫所以后的希望,还得寄托在徐兴夏这样的人身上啊!邓如柏年纪大了,又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跟着不可能带给宁夏前卫希望。他的儿子也是一样。如果他的儿子世袭卫指挥使的职位,说不定做得比邓如柏本身还要更差一点。

如果徐兴夏以后可以掌管整个宁夏前卫,那就最好不过了。可惜,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卫所的高层军官,都是世袭的,很难变更。徐兴夏原来只是一个小卒,能够做到百户,已经基本上是极限了。以后的升迁之路,很难很难,除非是最高层有贵人相助。徐兴夏有这样的贵人吗?余力钧感觉希望比较渺茫。如果徐家有贵人的话,也不会沦落到之前的穷困模样了。

余力钧忽然说道:“大人,厨房的位置,你看设置在哪里比较好?”

徐兴夏看看四周,指着墩门附近说道:“在墩外搭建一个棚子,要大一点的,不但要有厨房,还要有饭堂,摆上足够的桌子和凳子。以后,所有人吃饭,都必须集中,定时定点定量。”

余力钧微微一愣,有点意外的说道:“我们……集中吃饭?”

徐兴夏点点头,不容置疑的说道:“是的。除了值班的人员,其他所有人,每天必须在规定的时辰,规定的地点吃饭,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除非出现了病号。”

余力钧沉吟不语,想要说些什么,最终却没有说出来。显然,徐兴夏的这个要求,让余力钧感觉有些压力。以前,牛角墩的士卒吃饭,都是各顾各的,拿几个黑乎乎的窝窝头,弄一点咸菜之类的,将就着过去了。做饭的时候,也是轮值的,每五天一个人。至于做饭的工具,只有一口铁锅,几个瓢盆之类的,简陋得很。牛角墩编制太小了,只有十几个人,专门搞饭堂这一套,似乎没有必要啊。

但是,徐兴夏并不这样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他是很相信这句话的。以前的牛角墩,根本就不像是军队,倒像是一个雇佣兵营地。他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军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那就是集体行动。长官的意志,必须贯彻到每一个方面。无论做什么,都必须统一,不能乱来。吃饭也是如此。

牛角墩目前虽然只有十来个人,的确没有什么人放在眼里,但是将来呢?将来的牛角墩,肯定是要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