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杀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会被战兵系统的人耻笑不已的。要是总兵官和巡抚大人知道,弄不好,又要将卫所军看轻几分。

虽然说,在宁夏镇,早就没有人指望卫所军能真正作战了,连朝廷兵部在考虑战事的时候,都基本将卫所军排除在外。可是,作为卫所军的一员,特别是作为卫指挥使,邓如柏毕竟不想受到那么多的白眼不是?每次遇到战兵将领,都要被羞辱一番,这样的感觉,谁也不愿意经常品尝不是?

况且,这还严重的关系到下次钱粮的发放问题。总兵官李国臻一直都在想办法,克扣卫所军的钱粮,补充给战兵。巡抚李懋桧的意思,也是差不多的。万一到时候,巡抚和总兵官来一句,吃饭不做事,要那么多钱粮做什么,那就悲剧了。没有足够的钱粮,他这个卫指挥使,承受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邓如柏又接到了消息,说进犯的鞑子,都已经被徐兴夏他们消灭了。邓如柏喜出望外至于,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是要回去威镇堡,将自己的屁股擦干净。只要自己擦干净屁股,大家的目光焦点,就会集中在徐兴夏的身上。到时候,自己利用徐兴夏做文章,就可以好好的羞辱战兵系统一顿,还可以理直气壮的在李国臻那里,争取到更多的钱粮。

既然要将自己的屁股擦干净,邓如柏就不介意将声势弄得更大一点。不但邓如柏去而复返,两个卫指挥同知姜骏飞、赵邯平,四个卫指挥佥事潘海桦、周毅安、秦会文、曹世玉等人也都来了。换言之,就是宁夏前卫的高层,都全部出动了。

这些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的年纪,比邓如柏还要更大一些。邓如柏看起来,已经是没有什么精气神的了,结果他们比邓如柏更不如。没办法,军户都是世袭的。士卒就是士卒,军官就是军官。他们生下来,就注定了是军官的身份,自然不会努力的锻炼,每天基本上就是混日子。好像戚继光这样出身指挥佥事,却又文武双全的,太少太少了,几乎是凤毛麟角。

这正是徐兴夏最诟病的地方。

你说,一支军队,怎么可以这样规定呢?那完全没有激励体制了嘛!老子是卫指挥使,以后自己的老子、孙子什么的,全部都是卫指挥使,这样的制度,简直是开玩笑啊。或许开国的老子还懂得打仗,到了自己的儿子、孙子,怎么可能还懂得打仗呢?

不懂得打仗的人,你将他放在军官的位置上,不是故意找死吗?不但是他故意找死,还要带着整个卫所的人一起找死啊!也不知道老朱当初是怎么想的,居然想出如此变态的制度来。

军官都被世袭的军户给霸占了,就算没有任何的战功,他们都是军官。除非是犯下很大的错误,否则是不可能降级的。这样一来,根本没有多余的军官职位空出来。就算空出来,也被他们的儿子给填补了。下面有功的人,怎么升迁呢?有战功的人得不到升迁,有本事的人无法成为高官,卫所军能不败亡吗?

其实,卫所军在编制上,并没有什么不好。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都司、五军都督府这样的编制,在战场上也是可以套用的。冷兵器时代,指挥十个人的确有点多,可能无法完全估计,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关键是,每个级别的军官,都应该有一定的指挥能力,能承担相应的职责。换言之,就是每个级别的军官,都不能有废物,不能滥竽充数。

很显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废除世袭这一套。必须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机制。简单的说来,就是有本事的人上来,没本事的人滚蛋。反映到部队上来,就更加简单了。所有的职位,都必须是流动的。谁有本事,谁就上去。能打仗的人,升官,发财。不能打仗的,滚回家去抱老婆孩子。

如果实行这一套的话,徐兴夏敢保证,他今天看到的,绝对不是这一幕。他看到的,将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指挥使,一群嗷嗷叫,只想创立战功的军官。他们的平均年龄,至少要降低二十岁以上。原因很简单,只有打仗,才能展现他们的水平。要不然,就滚回家去抱老婆孩子了。而要打仗,一群老头子可不行。

【求收藏~~~求推荐~~~】

正文 【第042章】一天之内,从小卒到百户!

(0042)

“邓大人!”

“姜大人!”

“赵大人!”

……

一众高层到来,众人都纷纷上前行礼。徐兴夏等人当然也在其中。心里想的是一回事,表面做出来的,却是另外一回事。这群老头子,目前还是老大,他徐兴夏不低头弯腰都不行。结果,作为两次建立战功的人,他自然而然的就被引荐到了邓如柏的面前。

邓如柏上下审视徐兴夏一眼,微微颌首,显露出很是欣赏的样子,含笑说道:“不错,不错,果然是年少有为!我们宁夏前卫,出了你这样的年少英雄,我们都脸上有光啊!”

徐兴夏脸色严肃,不失时机的说道:“都是邓大人和各位大人平时教导有方,属下才有今日的成就。要说功劳最大的,还是在场的诸位大人的。如果不是各位大人平时镇守边界有功,鞑子还不知道要猖獗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这种烂大街的拍马屁的话,徐兴夏还是可以说一点的,反正是花花轿子人人抬,又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如果能够得到一点实质上的好处,那就最好不过了。现在的他,最需要的,已经不是什么虚名了。最需要的,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邓如柏的笑容,明显的灿烂了一些。这个徐兴夏如此的上道,让他感觉十分的满意。他觉得自己这一趟回来,完全是值得的。心情大好的他,点头说道:“不错,今天在场的,都是有功之人。但是,你们的功劳才是最主要的。毕竟,是你们亲手砍下鞑子的首级。你们的奖赏,我都给你们带来了!”

说罢,就回头让人张罗奖赏,现场发放。

徐兴夏表面上不动声色,连声表示感谢,内心里却轻轻的摇摇头。邓如柏这番话,听起来,似乎是十分温暖的,好像无比关心他们几个。但是,徐兴夏却很清楚,这是邓如柏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了,迫切的想要堵住他们几个的口,不让今天的事情宣扬出去。这些白花花的银子,既是杀鞑子的奖励,同时也是封口费。

毕竟,在威镇堡有难的时候,身为指挥使的邓如柏,跑得比兔子还快,现在,听说鞑子都被杀光了,他又忍不住回来。这在情理上,的确是很难说得过去的。这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啊。如果没有外人觊觎,或许没事。可是,有战兵系统的那些人盯着,邓如柏想要掩盖此事,只怕不容易。

归根到底,宁夏镇的内斗,的确是太厉害了。军队系统里面就争斗得如此的厉害,文官集团和武官系统的争斗,不知道还要厉害到什么样的程度。听说宁夏镇兵备副使李之静,和宁夏镇总兵李国臻,曾经因为钱粮发放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连三边总制都弹压不住,最后一直闹到朝廷兵部才不了了之。

这些高官,都将精力全部投放到了内部的争斗中,哪里还有精力去对付鞑靼人?严格说起来,他们还不如啺菽亍拜尽管最后造反,被抄家灭族,但是,在对付鞑靼人方面,他的确是做得不错的。在他镇守宁夏镇的时候,鞑靼人安分得很。

可见,明军内部,只要不争斗,不内耗,团结对外,鞑靼人根本没有南下的机会,后金鞑子同样如此。辽东明军几十万人,真的打不过后金鞑子吗?不可能!明军都是被自己人内部打败的!王化贞和熊廷弼的争夺,归根到底,还是党争的祸害。

只可惜,这个想法,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根本无法解决。万历四十四年,党争的导火线已经埋下,各个党的雏形,都已经形成。浙党、楚党、东林党都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哪怕是万历皇帝,都已经没有办法消除党争。没有一个超强有力,超强魄力的人物出面,根本不可能消除党争。党争不除,大明必亡!

……

“徐兴夏,鞑子首级二十九个。”

“张全复,鞑子首级两个。”

“高猛,鞑子首级两个。”

“刘闯,鞑子首级两个。

装满了银两的军功袋,很快就被送了上来,引来大量宾客的围观。卫镇抚宣读了四人的战功,然后分别发放纹银。三十五个鞑子,徐兴夏一个人就杀了二十九个,张全复杀了两个,高猛也杀了两个,刘闯也杀了两个。每个鞑子的奖励,都是三十两纹银。

徐兴夏拿到的奖励,无疑是最多的,二十九个鞑子的首级,就是接近九百两银子,那是好大的一袋了。军功袋还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