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杀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镇朔堡的城墙,除了北面的一小段之外,其他的还是完好的。估计鞑子就是从这个角突破进来的。其实,镇朔堡的城墙,还是比较高的,最矮的地方也有三丈以上。最高的地方,甚至超过五丈。而且,大部分的地段,还是用大块大块的石头砌成的,相当的坚固。贺兰山有的是石料,建筑者自然是就地取材了。

按理说,这样的坚固的城堡,不应该那么轻易被鞑子突破啊徐兴夏策马绕着城墙转了一圈,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镇朔堡的城墙,太长了,需要防守的地段太多,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守军啊难怪鞑子可以轻松的破城。按照一般卫所军的战斗水平,没有三千人,只怕守不住这么长的城墙。镇朔堡有三千的卫所军吗?当然没有。结果,就悲剧了。

其实,城墙太长,也是有好处的。城墙很长,就意味着城内的面积很大,可以容纳的人口很多。徐兴夏随便估算一下,镇朔堡安置个三四万人,只怕是没有问题的。当初的设计者,大概也是这样考虑的。只是后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镇朔堡的军户,大量逃亡,人口才会降低到不足万人。如果有三四万人的话,估计鞑子要攻破,也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卫所军守城的时候,还是有点战斗力的。

真是太可惜了,这样一座城堡,和威镇堡比起来,各方面都要优胜不少,就是因为守军的战斗不力,结果被鞑子打破了。如果是白衣军来驻守镇朔堡,鞑子想要攻破,根本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威镇堡,容纳的人口,几乎已经到了极限,没有继续扩张的可能性了。徐兴夏想要继续扩张自己的实力,恐怕就要在这个镇朔堡上打主意了。

“真的没有人了吗?”徐兴夏皱眉问道。他现在最需要的,除了地盘、资源、金钱、粮食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壮丁。有地盘没有人口,那也是白搭。他就不相信,镇朔堡好歹有近万人,难道都被鞑子全部劫掠走了?连一个都没有跑出来?

“大人,或许可以发个公告之类的。”陈登隆提醒说道。

“好这件事,你来安排。”徐兴夏点头说道。

回到威镇堡以后,陈登隆立刻大张旗鼓,派人到处张贴公告,收拢镇朔堡的零散人员。果然,在威镇堡的周围,还是有不少的壮丁,侥幸逃散的,他们得知威镇堡的消息,就陆续都来威镇堡投靠。数天的时间下来,陆陆续续的收拢了五六百人。

这些人,有的在威镇堡救下来的人质里面,幸运的找到了自己的家眷。双方见面,自然是抱头痛哭,泪雨纷飞,恍若隔世为人。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只能是默默的蹲在地上,继续忍受痛苦。被鞑子洗掠过的威镇堡,已经是一片的支离破碎,惨不忍睹了。他们想要抚平创伤,肯定需要大量的时间。

好在,干活就是忘却痛苦的最好办法。拼命的干活,将自己累得躺下就能睡着,就没有时间去回忆痛苦了。徐兴夏在接受到这些壮丁以后,立刻将他们安排到了匠作坊,去制造投石机和偏厢车。这两样武器,都是纯粹的木工,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只需要不怕累,不怕苦就足够了。

的确,这些镇朔堡壮丁的的到来,大大的加快了匠作坊的工作效率。投石机和偏厢车的制造,也都被分解成了几十个的工序,构成流水线生产。一般的壮丁,只需要培训一个下午,就能熟悉某个简单的工序。如果壮丁的数量不够,用妇女代替,也是可以的。

基本上,整个七月份,匠作坊都是热火朝天的开工。每天五支日月铳的产量,是肯定要保证的。一个月下来,白衣军又多了一百五十支的日月铳。这样一来,白衣军的其他分队,也都全部配备了火枪。现在的白衣军,可以说是纯火器的部队了。

练习弓箭和火枪,的确是有冲突的。但是,从长远来说,日月铳肯定是要取代一般的弓箭的。即使是迟虎这样的射箭好手,要是和鞑子正面对射,估计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但是,日月铳就不同了。在一百米以外的距离,绝对是日月铳的天下啊

事实上,在七月份,白衣军建设的重点,并不是日月铳,而是战车营和炮兵营。莫日根的到来,让徐兴夏意识到,小打小闹恐怕是不行了。要干,就要干大的为了强化白衣军的战斗力,战车营和炮兵营,一个都不能少

【恳请支持首订目前首订是2500多,还差400多就到3000了,有朋友支持一下吗?】

正文 【第207章】战车洪流,无坚不摧!

【第207章】战车洪流,无坚不摧!

(0207)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

炮兵营的统领自然是云奇风。对炸药包的使用,最出色的就是他了。他对炸药包的钻研,也的确是到了入迷的地步。黑色火药到了他的手里,所有的潜力,都被逐渐的开发出来了。炮兵营的副统领,则是一个叫做彭当的年轻木匠,他是刘广梁的关门弟子。炮兵营的战斗力要充分的发挥出来,关键还在于投石机的各项维修保养工作。

白衣军炮兵营的初步编制,是二十五门的投石机,每个投石机配备十个士兵,总共是二百五十名的士兵,刚好是一个中队的人数。当然,这是炮兵营全部的架构。由于投石机的生产数量有限,不可能这么快就全部装备起来。在炮兵营组建的时候,只有两个小队,总共是十架的投石机,编制人数刚好一百人。

“轰隆隆”

“轰隆隆”

“轰隆隆”

在炮兵营成立以后,进行了一次齐射。

十个炸药包,被同时抛射出去,落点分散在方圆五十丈的范围内,顿时引发了连串的爆炸,整个试验场,都是一片的滚滚黑烟,地动山摇,气势惊人。从爆炸的范围来看,十个炸药包一次齐射,基本上可以控制足球场大小的一块区域。如果处在这个区域范围内,非死即伤。这样的效果,让徐兴夏感觉很满意。如果鞑靼骑兵下次再发起人海战术的话,他们一定死定了。

炮兵营的组建没有太大的难度。对于炮兵来说,最主要是要心细如发,见微知著,不允许有一点点的错漏。否则,炸药包在投石机上爆炸了,周围的人,都要全部完蛋。这意味着,每个炮兵战士,都必须是老实人。喜欢耍滑头的,喜欢搞点小聪明的,喜欢花哨的,都不适合去做炮兵。

和炮兵营相比,战车营的组建,就有点难度了。有关战车营的组建,绝对不是徐兴夏的心血来潮。事实上,当时的明军部队,大部分精锐,都拥有自己的战车部队。特别是在辽东地区,无论是熊廷弼,还是孙承宗,又或者是袁崇焕主政,麾下部队,都拥有大量的战车。当然,这里提到的战车,和后世的坦克、装甲车之类的相比,基本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明朝自从建立以后,就十分重视火器的发展。朱元璋建国的时候,明军的火器就相当可观了。到明成祖朱棣的时候,明军队伍里面的火器数量,已经相当的普及。三段式的射击,早就发明了。大炮先轰,骑兵两翼插上,步兵正面突破的战术,也被明军使用得十分的娴熟。要不然,蒙古人也不会被打得一败涂地,一溃千里了。

战车,就是火器发展的产物。火器的强大火力和威慑力让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以火器的威力配合战车使用,在战场上或许会相得益彰,使二者的特长都展露无疑。于是,一些发明家开始构思一种加载大炮和火铳的新型的战车。“正统十二年,始从总兵官朱冕议,用火车备战。自是言车战者相继。”一时成为热门议题。

据《明史志68》,正统十四年,给事中李侃设计的一种这样的战车首先被采纳制造并用于边防,这种战车“用七马驾……以车载枪二十,箭六百,车首置五枪架,一人推,二人扶,一人执爨。试可,乃造。”

此战车服役于宁夏边境,因宁夏当地多沟壑,所以并未在实战中使用过。至于其他未曾被采纳而用于军中的发明更多,例如弘治十五年,“陕西总制秦纮请用只轮车,名曰全胜,长丈四尺,上下共六人,可冲敌阵。”十六年,“闲住知府范吉献先锋霹雳车。”

还有一些装甲车雏形的发明,如,“兰州守备李进请造独轮小车,上施皮屋,前用木板,画兽面,凿口,置碗口铳四,枪四,神机箭十四,树旗一。行为阵,止为营。”又如,“吏部郎中李贤请造战车,长丈五尺,高六尺四寸,四围箱板,穴孔置铳,上辟小窗,每车前后占地五步。以千辆计,四方可十六里,刍粮、器械辎重咸取给焉。”

另外一个曾经服役的战车是定襄伯郭登所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