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鏊语带自嘲,恨恨道:“只要有一丝危险的苗头,甚至苗头还没露出,他就会打起十足的精神应对,我等多番谋算落空,皆因于此。眼下,杨应宁若是顺应时势就罢了若是不然,恐怕近卫军当即就会西向而行,尤其是区区一个三边总制能够抵挡的?”

“…···”众皆默然,杨一清这个三边总制未尝不是士党的手段之一,只不过延绥、宁夏、甘肃三地都很贫瘠,粮饷全靠中原输送,所以,这三边只能当做后手,用以呼应,却不能当做主力。

如今正德在大同巍然不动别说杨一清本来就在看风色,就算不是,他又岂敢妄动?天子之名,再加上应州大捷的威势,而且还有辽、蓟、宣三镇新政的传闻,若是近卫军西进,三边兵马只会是望风而降,杨一清什么也做不了他也不敢做。。。。。

“江南事,难道就没人担心吗?”只是十日不到,王琼便像是老了十几岁似的原本花白的须发,如今已是雪白,“难道他们以为就凭一个无兵无将的王守仁,就能压制住宁王的十万大军吗?”

逃亡失败给了老头很沉重的打击,这些日子他也是反复在琢磨破局之法。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正德急急率军回返,在京城大开杀戒,激起天下愤怨。同时,宁王在江南势如破竹,直取南京,逼得正德不得不亲自南征。而后以杨一清这样的封疆大吏为首天下士人纷纷响应,让正德首尾难顾,进而奠定胜局。

可正德窝在大同不动,这谋划就彻底落空了,北方数省,皆有缇骑压制纵是有义士不顾生死,终究也难成气候,只有西陲边镇尚有可为。结果大胜之后,正德却丝毫没有飘飘然,反而冷静的驻军大同,以压制西陲为优先考虑,让他的谋算再次落了空。

和江南世家一样,京中大臣的力量不在自身,而是在于他们遍布天下的潜势力。这股势力之大,足以动摇天下,可很少有人能将其应用自如,因为没人有这样的统率能力,想要发动,契机就很重要。

元年之时,由于雷火之夜后的清算,士人们都感觉到了危机临头,所以,全天下都掀起了倒谢的浪潮。现在就难了,有应州大战的威慑力在,若是没有契机,大多数人只会观望而已。

王琼其实是有些庆幸的,京畿周边大雪封路,给南北消息的往来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因此,应州大捷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江南,并不会影响宁王的进展,还能有些盼头。

只要宁王成了气候,自己这些人就算死,也能死的有些价值,会成为挑起天下反乱的契机,日后也会有人给正名。

所以,和历史上那个一直自诩提前识破宁王阴谋,而且慧眼识英才,派了王守仁去江西,有平叛大功在身的兵部尚书不同,如今的王琼,正急切的盼望着,王守仁有个三长两短,或者马失前蹄什么的。

历史上他打的算盘很完美,宁王胜了,他顶多就是识人不明若是宁王被平了,他也可以借着王守仁,占一份功劳过来,正是个两面下注的政客之谋。现在,他就只能孤注一掷了。

门帘一卷,一股寒风裹着一个人影,直冲进来,吹去了刚刚聚起来不久的温暖气息,让在场的

最新章节 第730章 各有所长

第730章各有所长

江南也是个围城,正德眼巴巴的想往那里跑,可江南人的心思却早就不在这里了。

平叛,抓俘虏,合围南昌,这一系列的动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看着分发至每个人手中的表格上的数字,人们都是喜颜逐开。

细微的区别当然也有,后来者对先行者的羡慕是在所难免的。

不说其他,单凭参加过宁波会议的人,都不用花费贡献度去换私掠证这一条,就足以让后来者羡慕不已了。有没有私掠证是完全不同的,别人都去抢,自己却要老老实实的做买卖,这差距还用说吗?

当然,也有那心思细的,总觉得奉旨打劫这种事儿有点不靠谱,华夏几千年,就算是最霸道的强秦,南征北战之时,也是打着大义的名号的,私掠证这么**裸的事儿,跟华夏传统确实有点格格不入啊。

“王大人,这私掠的对象,有什么讲究么?”于是,没有钦差之名,却有钦差之实的王守仁就成了最佳的询问对象。

“具体情况,还是向宁波、杭州的船舶司问询为佳。”对谢宏定下的海外政策,王守仁本心里也是有些抗拒的,毕竟太直接了一点,所以,他也没有专门去研究,只是好好琢磨了一番贡献度的用途,并且将其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东西是好东西不假,不过滥用的话,也会有不少问题。但贡献度获利的领域主要是在海外,是开拓时期的临时法度,而宁王叛乱又是关乎国本的大事,所以,他用起来也没什么压力,很是挥洒自如。

“王大人,如今江南事了,时节也近冬月,这下南洋之事……”先加入的商人们另有关注所在。

以目前而言,贡献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买船和雇人上面。这些事本来早就提上日程了,没有宁王之乱耽搁这两个月的话,应该已经开始进入实质的施行阶段了才对。

如今正是冬日,东海、南海的风向已经转变为东北风,正是南下的好时机,若是错过了,再想动身,时日上就要耽搁许多了。

那些新式船只,大伙儿也不敢指望,侯爷当日说的很清楚,辽东那边倒是有些存货,可数量却也不多,带到江南来的这几艘也有远航测试的意思,至少今年,八成是指望不上了抢个先手的好处,无非是订单排的更靠前点,明年能更早拿到船就是了。

不过,以侯爷的说法,今年想要出海的话,也有从权的办法,不少聪明人甚至已经猜到了所谓的从权之策是什么。

眼下平叛大功告成,虽然不知北方形势如何,可王大人既然不急不躁,想必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于是众人也是找到王守仁,纷纷以此相询。

“船队应该已经在路上了……”这事儿王守仁倒是清楚得很,在他出发之前,旅顺之战被俘虏的水手就已经整装待发了。自七月的海战之后,这些人也经过了重新整编和培训,在谢宏的计划里,是作为开拓南洋的首发主力的。

出了宁王反叛的乱子,这些人又成了王守仁平叛的后手,只要江南世家不动摇,结合江南之力,再加上这几万人,至少可以控制住大江水路,让动乱没办法扩张。

只是后来进展太过顺利,王守仁就没等这些人了,按照日程的话,船队也差不多到了宁波,只要让总督府按照规程分派就是了,有明文标准在,也不需要他多操心。

如今,实际应用过先进制度,并见证了制度的效力之后,王守仁对变法之事更上心了,也有了不少新点子。守恒贤弟说的不假,只要给人希望,就能激发积极性,进而让人各展所长,这样的制度,就是好制度。

在沿江而下的路上,他的心思早就飞回了京城,满心里都是新法相关的内容,如何完善,如何补遗,如何照顾到方方面面,更人性化一点,嗯,就是这个词。

“侯爷真是信人啊,一诺千金。”

“可不是么,侯爷思虑周到,今年探好路,明年就可以全面拓展了。”

“其实也不用那么麻烦,咱们对吕宋不熟,可广、闽那边的人却熟,可以合伙么,各取所需,互补短长。”

“他们那边也未必知道多少,现在大伙儿都有不少贡献度了,等回了宁波,只需向总督大人讨要简图来看就知道了。吕宋其实也不小呢,广、闽那些人去过的,多半只是北边的那个大岛,南边的棉兰岛,三宝颜就人迹罕至了。”

“不是说三宝太监的海图已经没了吗?这简图又是什么?”

“嗨,你这就没见识了吧?那简图是侯爷亲手绘制的,不光是南洋,连比南洋更南的袋州,和西边印度、波斯诸国都有标注,还有……听说,那才是天下的全貌呢。那图不是很详细,不能以之作为指引,但大体的方向却是不错的,拿来参考却是再好不过了。”

“波斯、印度倒也罢了,袋州想必就是传闻中,三宝太监到过的那个极大之岛了吧?咱们这些人也算是有些见识了,可顶多也就是听说过名头而已,侯爷到底从哪里听来的?”

“侯爷是天下星宿下凡,知道的多点有什么可奇怪的?你没见那几艘炮舰么?冒着黑烟却能无风而行,听说是一种叫蒸汽机的物事之力,啧啧,在侯爷之前,你莫非也听说过这种东西?”

“确实如此,听说那船也是可以买的,要是我也能买上一艘,那……”

“别想美事了,那船的确能买,在贡献表上已经列出来的东西都能买,可你没见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