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侯爷,蓟镇兵多地少,和辽镇刚刚相反,如果照辽镇的样子来,肯定是不够的。侯爷说的移民的法子,属下也都传达下去了,不过蓟镇这里却没啥人响应,倒是宣府那边响应的人多些。”赵胜有些郁闷的说道。

辽镇地广人稀,驱逐了建州女真,并且压服了朵颜三卫之后,安全也相对的有了保障,若是着力开拓的话,明年可以开垦出来的荒地甚至能比今年翻个倍,所以,他对谢宏的移民政策很是赞同。

只可惜,或是由于故土难离,或是瞧不上辽镇这个边远之地,别说京城,就连蓟镇响应的人都很少,倒是不少宣府的军户动了心。

动心的人倒也不是因为单纯仰慕谢宏的威望,只是自弘治年间以来,鞑靼小王子将注意力放在了宣府,主力几乎隔上一两年就会来一趟。

与那些普通牧民不同,他麾下的王帐精兵装备精良,又悍不畏死,加上骑兵的优势,宣府边军虽然精锐,可边墙那么长,他们终究也是照应不过来的,何况还有文官们帮的倒忙呢。

所以,如今宣府的边墙相当残破,时不时的就会有鞑虏溜进来,大股的会去攻城掠地,小股的则在边墙左近骚扰,住在宣府以北的军户整天提心吊胆的,也就顾不上什么乡土情结了。

“赵千户,这些事也没什么妨碍,回头你列张清单给张侍郎,把在蓟镇占有土地的文官都列上。”谢宏转头又对张彩吩咐道:“张侍郎你回京之后,就逐一去通知这些人,让他们尽快放弃土地离开,否则的话,就别怪本侯不客气了。”

“喏。”赵胜没什么疑虑,对于他来说,侯爷的命令就是金科玉律,能执行的要执行,不能执行的也要执行。

“下官遵命。”张彩虽然答应得痛快,可他的神色却显得有些迟疑,像是有什么顾虑要说似的。

“侯爷,蓟镇的模式,是否要成为定例?”还没等张彩下定决心开口,严嵩却站了起来,问出的问题,正好是张彩心中所想,“天津,以及山东,是否也是要照这个模式处理?”

边镇的阶层比较单纯,就算是最复杂的蓟镇,只要能摆平了军将,麻烦也不会很大。不过内地就不同了,士人的势力庞大得紧,若是一概强硬处理的话,麻烦肯定会有不少。

以严嵩的估计,明年扩张的方向很可能是山东、河北,他重任在肩,压力也是极大,其实不要说继续扩张,就算是他已经营了几个月的天津,其实也不过是建了个港口,并且摸清了当地情况而已。

若是在天津也施行蓟镇那一套,想必也会有很多问题,因此,他等不及张彩说话,抢先提出了这个顾虑。

正文 第593章 整体规划

第593章 整体规划

“严侍郎,你是考虑到天津和山东了吧?”谢宏不答反问,一语道破了严嵩的心思。

“侯爷英明。”严嵩也不多解释。

士绅也被称为乡绅,其构成比较复杂,有功名的读书人,在当地有威望的宗族长者,或者致仕退休的官员,这些人都可以被称为乡绅,他们最大的共性,就是对儒家文化的拥护,或者说是对官僚文化的拥护。

他们是构成大明统治的基础,朝廷委任的官员,最低是到县一级,再低一级的村庄,一般都是由当地的乡绅自治的,可以说,乡绅就是中央政府与下层农民之间的桥梁,与其说天子与士人共治天下,不如说天子与乡绅共治天下。

正德在京城可以强力压制朝臣,也不怕后者撂挑子,但是,如果将这种作风扩大到整个天下,那就行不通了。

就算不考虑对方的潜在力量造成的威胁,但是,一旦没了这些乡绅,大明也就没了统治基础,对他们采取行动,必须非常非常的谨慎才行,严嵩和张彩想表达的都是这个意思。

“严侍郎,你身兼二职,想必你也认为,本侯明年会对山东采取行动吧?”谢宏又问。

“……下官愚鲁,请侯爷明示。”

谢宏一直没正面回答问题,可严嵩倒也不会以为对方没听懂自己的意思,而对方连续两次反问,他知道这里面肯定有点说法,但他却实在想不通到底是个什么套路,能让士绅老老实实合作?难道侯爷真的会法术么?

“你料想的不错,明年天津和旅顺都会有大动作,不但牵扯到山东,而且也会波及到河北,不过,这动作应该不是你想象的那种。”谢宏微微一笑,让严嵩等人宽心的同时,又多了更多的疑问。好在谢宏没打算卖关子,紧接着便揭开了谜底。

“伯安兄最新为政法学院编写的教材,二位应该看过了吧?”谢宏也不等二人答话,自顾自的继续说道:“政务部分,有‘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么句话,这正是当日本侯与伯安兄研讨出来的,天津的建设,和山东的解决方案,就在这句话上。”

“侯爷的意思,莫非是……”张、严二人对视一眼,都有些找不准方向。

农、商二字之中的门道,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不过基本概念,大多数读书人也都懂,就算是不辨菽麦的书呆子,总也知道农业的重要性。不过,工业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相当陌生的词汇了。

在谢宏出现之前,就算在手工业最繁荣的江南,各家的作坊也都是零散的,规模自不用提,当然是很小的。

所以,尽管谢宏的意思相当明确,看过旅顺工业区的景象后,张彩、严嵩也隐约猜到了些,可他们一时间还是不能置信,这种事太夸张了。

“没错,从山东、河北吸纳人口,然后将其转变为工人,就是明年最重要的工作。”谢宏的话掷地有声,也证实了两人的猜测。

“用工业带来的工作机会吸引失地农民,然后以工业带来的财富吸引乡绅,让他们关注工业,最后走出来,参与进来,就是今后的目标。”

后世的太祖搞土改,针对的对象就是乡绅,不过谢宏可不打算那么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乡绅也许确实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但必须得说,这些人当中,也包括了无数华夏的精英。后世的土改过于直接,而且效果也不见得好,它彻底的摧毁了士绅阶层,华夏也因此出现了一个断层。

对这些人,谢宏打算用一些变通的手段,让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助力,把打击目标仅仅锁定在最顽固的那些人身上。

“可是侯爷,光凭天津和旅顺,又能容纳下多少人呢?”张彩问道。

“也许会很多也说不定,侯爷,建京津铁路,是不是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严嵩却若有所悟,那条还在规划中的铁路给他的印象极深,听了谢宏的话之后,他马上就联想了起来。

“没错。”谢宏微笑颔首,伸手将挂在墙上的幕布揭开,众人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幅舆图,以渤海湾为中心,天津、旅顺都有明显的标注。

“明年开始,茂山的冶炼厂就会正式开始筹建并投入运营,当地的铁矿储量极大,需要的矿工主要在朝鲜当地解决,冶炼的匠师可以从旅顺调过去,工人我打算从中原招募。”谢宏指着朝鲜半岛最上方说道。

若是在后世,建设一个大型的冶炼厂,至少需要数年的时间,不过这个时代冶炼技术不高,谢宏制造的高炉也只能算是简易版的,只要有半年时间也就差不多了。

至于直接将冶炼厂设在当地,他主要考虑的还是污染问题。如果要提高效率,露天采矿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与其考虑处理废水的问题,还不如直接在别人的地盘上开采,此外还省去了运输问题。

“然后是旅顺,本侯将这里定义为重工业区,专门生产大型设备,造船、军备都包括在其中,随着规模的扩大,工业区会向辽东半岛北部延伸,逐渐扩大规模。”

旅顺基本上就是保持原有的模式,只不过将一部分采矿和冶炼的部分转移到了茂山,留下的都是制造类的项目。

“最后是天津,这里的方向是轻工业和运输业,以及海贸……”谢宏的手指继续南移,指点着天津说道。

“轻工业?”严嵩对这新名词表示疑惑。

“就是纺织,缝纫,组装之类的,现在旅顺已经有了个纺织作坊,到时候直接整体搬迁过去就是,有了原本这些骨干在,想必再建厂也不难。此外,京城的军器司也会迁到天津,到时候这里就会成为集工商、物流为一体的地方了。”

谢宏满怀自信的说道:“用这里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贸易,然后用贸易的收获雇佣工人,进行包括铁路在内的各种建设工作,然后工人再进行消费,进而让工厂扩大再生产,如此形成良性循环,用一到两年时间,彻底将天津建设成商贸城市,对整个天下起到示范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