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跨海来到清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郡王胤禔;由他的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伺候穿衣。 看着年纪也已近中年的福晋亲自动手,忙上忙下的,胤禔心里一阵感动。

"思柳;时间过得真快。 妳都嫁给我二十多年了。 前几年我人在军中;家里都靠妳一人打点;几个孩子也都是妳在教导……"

胤禔顺了顺思柳的发丝,眼前这女子虽年华渐老;但多年的相濡以沫,两人相知相惜,共同生养了五名嫡子女,感情深厚无比。

"思柳,妳且放宽心怀。 只要胤礽一死,太子之位非我莫属。 老八当年用计将我们淑儿嫁到那荒凉的蒙古,此仇我非报不可。"

充满自信的胤禔安慰了思柳后,昂首挺胸的上朝去。

相比于直郡王府的平静,十四阿哥府内却正是一团乱。 胤祯一夜没睡,在舒婷房外担忧得来回渡步。 仆妇嬷嬷们来回进出房间,每个出来时,都捧着一大盆血色污水,看得胤祯脸色发白,双手止不住的颤抖。 看着胤祯如此紧张舒婷,菱月撇了撇嘴角,不甘的看向舒婷房内,又换上一副温柔的样子,对胤祯道:

"爷,是时候该上早朝了。 咱们回房去,让我服侍你更衣吧。 妹妹这儿,爷不用担心,我会照顾好妹妹的。 说不定等爷下朝回府了,就能看见咱们府上的三阿哥了呢!"

胤祯赞赏的看了菱月一眼,

"有下人在,不用妳服侍了,妳替爷在这儿看好了,有什么事,进宫去找额娘也可,知道吗?"

"是的,爷,我知道了,您就放心吧。"

胤祯对舒婷是真心的疼爱。 他觉得如今朝政大局已定,没什么好需要担心的,恨不得早一刻下朝,好回府来陪着舒婷。 如同他一般希望早点回府陪伴佳人的,还有胤禛。

胤禛前一晚睡在书房内,如今他大部分的夜晚都睡在书房内了,只有在重要的日子,才会到福晋的房内。 但即便如此,两人也再没有同床过。 这一日早起,打扮妥当后,离上朝的时间仍有余裕。

胤禛安静的来到了苏菁的房门前,门外的辛巴,早在胤禛靠近院子时就醒了过来。 见得是这个人,打了打呵欠,竟又转身回了狗屋,趴□子继续睡。 辛巴的识相让胤禛很满意,决定今天回来就给它加餐。

站在苏菁的房门外,正犹豫着是否该敲门时,叶子却恰好自内走出。 见了胤禛虽有些讶异,却也不出声,向房内示了示意,就自顾自忙去了。 胤禛轻步的进了苏菁的房。

苏菁侧睡,眉头紧皱,膝盖弯起,双手护住胸前,十足没有安全感的模样。 胤禛见了,心里涌起一股对苏菁的怜惜之意。

站立在苏菁的床旁,胤禛看得出了神,直觉得,就想伸手抚去苏菁紧皱起的眉头。 伸出的手停顿了下,改而轻抚上苏菁的嘴唇。 苏菁的唇色显得有点苍白了。 这么美好的一个女子啊,值得他全心的守护与疼惜。 一时的疏忽,让她吃了这么些年来的苦头,是否能够苦尽甘来,就全看今日了。

食指轻点了下苏菁的唇,胤禛低声得仿如对自己立誓一般。

"我再不让妳吃苦害怕,再不让妳担心受累,我要找回那个永远乐开怀的菁儿,我的菁儿。"

胤禛转身离去,他没有注意到,床上的苏菁已张开了双眼,神色复杂得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而发愣。

这是让人紧张的一天。 胤禩一派的人,早已约好今日要一块儿举奏八阿哥为太子。 胤禔已向皇上提议应该要杀了胤礽,以安稳如今局势。 皇上当时并无直面答复,胤禔今日早朝将会再次提出。 当着众大臣的面,皇上势必要正面回复。 胤禛早已安排好,今日要公开并恢复苏菁的身分。 被禁在咸仁宫的废太子胤礽也很紧张,胤禛的计划是否能够成功让他翻身,全看今日早朝了。

走进皇宫内的每个人,似乎都能感觉到那紧绷的气氛。 十数名年轻的官员们,甚至不明所以的冒冷汗。 眼看着众人依序站立好,胤禟才发现胤誐不在殿内。 想起昨夜胤誐又是喝得大醉后才回府,胤禟恨恨地一咬牙,疾步走出殿外,吩咐一名小太监赶紧出宫帮他传话,让他在宫外等候的随从,赶紧去十阿哥府上揪人去。

胤禩旁眼看到胤禟的动作,心里微感难过。

"十弟,只要过了今日,八哥定把你的小青子还给你。"

作者有话要说:为避免让下一章重头戏太长; 这是一章过度章……

46、朝会

太子被废,大清朝局动荡不安。几个阿哥们跃跃欲试;窥测东宫之位;王公大臣们争先恐后得私下结党秘语;盼能得拥立之功。 就连后宫内也不时可听到;关于嫡君之位花落谁家的窃窃私语。 简直是闹得这位老皇上心烦意乱,举棋不定。

今天在乾清宫的早朝气氛很火爆。 由安亲王代表皇室宗亲和上书房大臣马齐;共同起头;领着众位大臣们一并上奏:奏请皇上立八贝勒为大清朝太子。 胤禩自己本身虽不出头,但胤禟,胤誐和胤祯;都附议于安亲王等人之奏。 上奏的人虽多;署名附议的小官小臣们更多。 但康熙面色平静;竟是淡淡的一句:延后再议。 就将所有人的激动给压了下来。

胤禩神色复杂,却低头不发一语。 胤禟犹自沉思;不明皇上的态度究竟是如何。 康熙如此丝毫不表态,让臣下们难以臆测君心,没有人敢继续坚持。 此时太子太傅王掞却跳了出来,独树一帜的请求皇上复立太子。

王掞学识渊博,为人正派,深得康熙的信任,被委派为太子的师傅已经很多年了。对皇上的委托,他是忠心耿耿,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教导太子尽心尽力,给太子讲书,也教太子做人。在他的心里,皇上是君,太子是国家储君。在他看来,康熙废太子的谕旨,可谓是莫须有之罪。 太子一没叛变,二未弒君。 多年来辅佐皇上处理国事,就无功劳,亦有苦劳。 究竟有何重罪导致太子废立?

胤礽在热河行宫时,偷偷窥视皇上行踪,并与庶母妃有纠缠不清的孽情一事,康熙视为奇耻大辱,当然不可能明旨公告天下。 为此,王掞早已数次求见皇上,为太子求一个公道。 康熙不愿斥责这名忠心的老臣,只得想法把话题岔开。

就在老太傅王掞不甘不饶之时,直郡王胤禔第一个跳了出来,跪倒在殿中央。

"儿臣叩请皇阿玛割爱,以国家社稷和朝廷安稳为重,以防众逆臣屡次以复立太子为名,挑动得人心不安。 请皇阿玛赐胤礽自尽,以绝后患。"

哄得一声! 殿上众人又激动起来。 康熙心跳得更是厉害。 这就是他的儿子们,为了权势地位,竟连兄弟之情都可以不管不顾了。

康熙其实心里明白,有太多的皇室秘闻,实在有损皇家威严,不适合在外臣面前透露太多。 之前胤禔表示愿意代父背过,要将胤礽置于死地一事,着实让康熙感到失望,也为此难过了好几天。 故意不当场表示意见,固然有希望胤禔能够后悔自省,不再提起此事,也有着要探探其他儿子对太子一位的野心和态度之意。

康熙没想到,胤禔非但不悔改,还要在今日早朝上,当着众多朝臣的面前再次提起此事。 真要逼得康熙赐胤礽一杯毒酒,他才肯罢休吗?

习惯隐忍的康熙,心里越怒,面色表情却越显平稳。 眼光一扫而过,胤禩等人虽沉默不语,但在胤祯眼中却看得出兴奋和期待之意。 相比于胤祉神色上明显的挣扎之意,胤誐的冷漠也讓康熙心驚,其它阿哥们大都显的不舍和震惊。

"胤禔,若依了你的意思,朕岂不就像那弒子的纣王一般?你欲让朕在千古之后留下何等名声呢?"

谨慎如五贝勒胤祺,四贝勒胤禛和十二阿哥胤祹等人,都能从康熙平顺到不寻常的语气中听出不妥。 但胤禔从军多年,习惯和直来直往的兵卒們來往,康熙如此的淡漠语气,反而让他误认康熙的意思了。 胤禔以一种忠孝两全的态度对康熙自告奋勇。

"回皇阿玛,儿臣愿为君父分忧,為皇阿玛担此杀弟之名。 为求社稷安宁,相信二弟也是求仁得仁……"

听得胤禔如此,康熙气得全身发抖,身旁的李德全见状,赶紧奉上一杯热茶。 却没想康熙一激动,丢到下面跪着的胤禔身上。

不管是阿哥们还是大臣,少有人见过康熙如此急怒的情景,不由得各自面面相觑,担心不已。 胤禔发现自己似乎是误解了康熙的意思,还捅破了老大的一个马蜂窝,惹得龙颜大怒,连连得用力磕头。 反复说着自己只是为国为民着想,绝无利己之意。

"大哥你太过份了! 看在兄弟一场的份上,我原也不愿揭穿于你。 但没想到陷害了二哥还不够,你居然还想置二哥于死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