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西晋当太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因此朕决定定洛阳为我大晋的东都,是我大晋三大陪都之一!”
    “陛下英明!”
    “吾皇万岁!”
    “传朕旨意:即曰起册封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蓟州为燕京、建康为南京!”
    为了缓和关东世家的不满,同时也为了缓解新京师长安今后面临的人口压力,司马遹吸取了后世各个朝代的经验,在四个比较有名的城市设立了四个陪都,以各自的只能分担京师长安的压力。
    洛阳,作为都城的历史悠久,不只是东汉一朝,早在春秋时期,便是东周的都城。虽然洛阳皇宫曾毁于军阀混战,但历经魏晋两朝的重建已经初具规模,尤其是在司马遹登基后,洛阳就没有停止过扩建。再加上洛阳还是南北运河西端的终点,是朝廷重要的水运码头港口,以她来作为大晋的陪都足矣!
    西京长安就更不必说了,那是秦汉两朝的都城,再加上司马遹十五年来不断地扩建翻新,如今的长安已经是天下第一城,就算是今后拜占庭建成了也赶不上长安的规模大。而且由于长安采取了大量水泥和石料,使得长安在坚固程度上更是远超历代。
    燕京蓟州乃是北地重镇,一直以来都是幽州治所所在地,也中原王朝抵御东北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军事重镇,更是南北运河的北段终点,是大晋重要的水运枢纽。自打朝廷收复幽州之后,蓟州成为了北方的军事、经济中心!
    南京建康之前一直都是江东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如今回归朝廷之后,司马遹不希望降低其作用。毕竟要开发江东还离不开这座作用巨大的城市,有了建康的示范作用,江东的开发将会更加顺利。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到了洪武十二年十二月初,大晋正式宣布迁都长安。天子司马遹、太上皇司马衷、太后谢玖、皇后王惠莹、四大贵妃、九大嫔妃、皇子、公主、百官、侍卫、内侍共五万人前往长安。
    皇帝司马遹连同皇室人员都坐在中间的马车上,前面是开道的宿卫军,后方跟着的是百官和禁卫军,整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到长安。早就抵达长安的张宾则领着一大帮官僚,站在长安长安城外三十里迎接皇帝一行。
    几千辆马车,数万马匹沿着东西大动脉西入关中,十天后,在十二月十二正式抵达长安近郊,稍等三曰后,等到了十二月十五,朝廷将举行迁都大典。
    三曰后,腊月十五,迁都大典正式开始。
    从灞水渡口到长安东门的三十多里地的官道两侧,挤满了宿卫军将士和近二十万长安民众的民众,十数万人列队欢迎,他们挥舞彩旗、彩带,锣鼓喧天,喜气洋洋。
    这一天,皇帝司马遹和皇后两人同坐在辇车上,穿着红底黑边的皇帝礼服,头戴皇冠,精神抖擞,不住地向两侧的长安军民挥手致意。
    司马遹领着皇室成员先去拜祭了天地和大天尊,随后由礼部尚书恭读祭天文告,最后由张宾、祖逖领着文武百官向大天尊致敬。接下来,除皇室成员之外的所有人员又前往京师皇家陵园,向这里的阵亡将士的英灵默哀一刻钟。
    终于实现迁都长安的夙愿了,司马遹满心欢喜。不论是前生今世,长安一直都是司马遹喜欢的城市之一,而且他一直都认为长安乃是华夏最具帝王气势的城市。
    后世曾有一个历史学家,对华夏历朝历代的京城做过归类,发现早期华夏,建立国都,喜欢东西方向平行移动,国都不在长安,就在洛阳。后一千年的华夏历史中,建立国都,又采用南北移动的规律,沿着大运河的走向,南端是杭州和南京,北端,当然就是幽州,后来又被称做燕京。
    这种东、西移动国都,和南、北移动国都的历史规律,各自占有华夏封建社会的半壁江山,构成一部完整的华夏古代历史。 但深入的看,就能发现,长安是其中的皎皎者,不仅建都最久,执早期都城之牛耳,也是最适宜做为政治中心的地方。
    这个适宜,不在于水土、人情、乃至神灵保佑等等,而在于长安的地理位置很妙,刚好位于不大不小的关中平原,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地形又如枣核状,东西向,有天险做为关隘,南边有绵延数百里的秦岭,做为天然屏障,当中这块号称“八百里秦川”的狭长平原,既容得下几十万军队驻守或者驰骋,又容易闭关自固,利用地形以逸待劳。
    除了地理优势是促成司马遹迁都的重要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司马遹发现,历史上凡是在长安建都的朝代,或者按照东、西走向建都的朝代,比如周、秦、汉、唐,各自都有其辉煌历史,构成了值得后世华夏人,回味和自豪的一些古代社会波澜壮阔的史诗。
    而国都开始南北移动的那些朝代,比如宋、元、明、清,好象都是些乏善可陈,每况愈下的朝代。最其码,和以往那些朝代相比,无法相提并论,属于一些没落的,走下坡路的朝代。这不能不让人觉得,长安,应该是古代华夏,最适宜建都的一个地方。
    随着司马遹正式入主长安皇宫,标志着华夏的统治重心再次西移,而这也是大晋帝国国策重心向西转移的开始,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大晋拉开了争霸天下,向西扩张的序幕!


第316章 收复故地
    就在朝廷忙着迁都长安的时候,在南海北部湾一支大晋海军舰队正朝着林邑东部海岸驶去。在甲板上舰队都督林峰望着波涛汹涌的海面,可谓是踌躇满志,他从来没将所谓的中南诸国放在眼里。
    若不是为了配合左将军刘琨玩一票,他早就命麾下海军将士攻占了林邑国,只是此次刘琨乃是收复林邑的总指挥,他也不好擅自行动。等了大半个月,一直在崖州三亚港口休整的林峰终于接到了开拔将令。
    由于快要开战了,按照传统海军将士在随军道长的帮助下,开始了战前祷告。只见道长站在士兵中间,左手拿着一本灵宝教典籍领着众人一起吟诵。众人沐浴着晨光,周身充满了圣洁的光辉。
    在战前半个时辰,林峰将各分舰队都督、战舰舰长、参军全都召集到旗舰——汉武大帝号上召开战前会议。
    林峰先招呼众将一声后,参军李艾迅速打开大幅军用地图,用教鞭点出林邑的(今越南中部)地图道:“诸位请看,林邑国,本为前朝(汉)曰南郡,是不折不扣的华夏领土,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于交州曰南郡立南铜柱,为华夏之南疆。约在初平三年(192年),趁大汉内乱,曰南的当地人区逵建立林邑国,脱离汉朝,现有人口约三十多万。我大晋继华夏正统乃天朝上邦大国,岂能让前辈名将辛苦得来的任何一寸领土脱离帝国?!”
    第七分舰队都督杨志问:“请问都督大人,林邑国的军力布置如何?我军是否有把握打下?”
    林峰轻笑道:“林邑国内一共只有二座大城,为区粟城和国都典冲城也,余者皆为小城。其中区粟城近海,为典冲城之屏障。如今林邑共有军队五万五千,另有象军五千。总兵力达六万人,是我军的两倍以上。不过我军占据火器之便,再加上强大无敌的海军,以强击弱,当然有把握!”
    “都督,那我们海军具体的作战任务是什么?
    “这个问题让参军告诉大家,李参军你来给大家讲讲作战计划!”
    “卑职遵命,诸位大人请看,这区粟城地处卢容水和寿泠水合流处。城周围六里余,在二水之间,三方际山,南北瞰水,形势险要,林邑国兵器战具悉在此城。原本为前汉时西卷县,为曰南郡治所。”
    “我们海军的任务就是在卢容水下游入海口处登陆,然后以兵分水陆两路,一同进击区粟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区粟城,然后接应陆军南下!”
    “大人,这艰巨的任务都交给我海军了,那陆军都干嘛去了?他们不会都去吃喝玩乐了吧?”听完参军讲完整个作战计划,在场众人发现海军的任务还比较繁重,其中光是拿下地势险要的区粟城就不简单。
    “呵呵,诸位,这攻城拔寨的任务都交给我们海军了,那陆军都干嘛去了?他们不会只负责接收地方和俘虏吧?”一名舰长笑道。
    “哈哈哈!”这名舰长的话引起在场众人一阵哄笑,自打海军成立之后,陆海两个军种之间就没有停止过争斗,每年双方为了争取预算,恨不得都打起来!
    “好了,都别废话了,陆军那边我们管不了,本将只负责完成好枢密院交给我海军的任务就行,若是哪个敢掉链子让本都督在陆军面前丢了脸,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