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西晋当太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5降资乔仔值苈铮睦锵胱啪凸涣耍膊灰欢ǚ且吃谝黄稹5弁踔遥跷恍值芟嗖械氖禄股偌穑课易吡耍芫湍芩啪趿恕K谆八担读讼悖四摇T谝黄鸩灰欢ㄊ呛檬虑椤W咴读耍褂懈銮灼葑叨N一嵯胱拍忝堑摹;厝グ桑蓟厝グ伞!
    长空中,一群雁阵飞过,留下一阵雁鸣。
    七那楼抬头望着大雁远去,伤心地唱起了一支歌,歌词凄凉,歌声婉转悲伤,听得人肝场寸断,不由得泪流满面。
    吐谷浑问:“七那楼,你这唱的什么,惹得我又哭了。”
    七那楼说:“这是阿干之歌。”
    “阿干之歌?我怎么没听说过?”
    “这是大可汗亲自作的歌,谱的曲,就是为了思念可汗你啊。”
    吐谷浑的心灵,被震撼了。他没想到,自己的离去,对慕容廆触动如此之大。想想自己的离去,的确是有点匆忙,众人的脑子,还没转过弯来。父汗临死,交待自己要好好地照顾弟弟。虽说有草原巫医占卜说自己也有王者之命,但卜筮之词,只是一个预言而已。也不能过分当真了。也许,自己的离开,说是为了让弟弟安心,可另一个方面,以后再有啥事,谁来规劝他呢?要是他真做出了出格的事,那不是反倒害了他吗?想到这里,他有点后悔了。
    吐谷浑刚要对七那楼说那就不走了,转眼又想起自己的抱负,看见儿子吐延的目光。那目光是坚定的,但又有点担心,他清楚儿子是怕他回心转意啊。可不回去,也有难处呀。
    思谋了一番,吐谷浑下了一个决心,他说:“那好吧,既然二弟如此诚心,我也不能拂他的面子。可是,我临走之前,也已对天神发誓,开弓没有回头箭。要是回去了,也有违誓言。这样吧,咱们听天意。”
    七那楼不解地问:“天意?”
    吐谷浑点点头:“天意。这样吧,你带了多少人马?”
    七那楼说:“大可汗说,你要是回去,辎重多,牛羊马也多,就派了两千人,来帮着赶马。”
    吐谷浑说:“那好,就让你的两千人把马赶回去吧。要是天意不让我走,马就会跟着你们回去。要是天意让我们兄弟分离,马就会继续朝西走。”
    七那楼听了,便令带来的将士,去赶马东归。两千将士,都是放牧的好手,人马散落开来,收起刀枪,亮出套马杆,大呼小叫,静寂的草原,沸腾起来。
    吐谷浑也令部落的男女,收拾行囊,卷起毡帐,套上牛车,准备启程。
    数万只牛羊,数万匹牧马,被驱赶着,朝来路走去。七那楼等老臣,簇拥着吐谷浑,上了战马,朝东走去。
    谁知,刚走了几里地,那马群像听到了号令,一起回转,昂首悲鸣,朝西方奔去。这一下子,可忙坏了七那楼与他的兵卒,左拦右遮,使出吃奶的力气,好不容易把马群圈住了,又朝东走。刚走了几里,马群又掉头朝西奔跑。
    就这样,一连赶了十几次,两千多人是个个又困又乏,人人精疲力竭。草地上,躺倒了一片,仿佛大战之后的尸首。
    眼见得红曰西垂,夕阳散发出万道金光,把草原照耀得五彩斑斓。七那楼没有办法让马群东归,知道是天意所为,便跪地磕头:“可汗,天意难违,非人事可为呀。我回去了,可汗哪,一路保重。”
    七那楼已经不能说话,只是叩首不已。
    分别之际,人人悲不自禁,又是一片哭声。
    吐延要阻止,吐谷浑拦住了他,“哭吧,让他们哭吧。哭够了,就安心了。”
    夕阳慢慢地沉入西边的山谷,暮色升了上来。
    晚风吹拂着草原,在阿干之歌的音律里,吐谷浑看着七那楼的人马远去,渐渐地消失在草原深处。才返身上马,回营地去。吐延纵马跟在后面,不解地问:“父汗,你说天意真的就不想让咱们回去吗?不是说老马识途吗?”
    吐谷浑勒住了马,看了一眼东方,又掉头看着西方:“傻儿子呀,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老马识途不假。可还有一句俗话,你没记住啊。”
    吐延问:“阿大,什么话?”
    吐谷浑笑了:“好马不吃回头的草啊。你看咱们来时的草原,都被马群吃的差不多了。你再看看前边的草原,郁郁葱葱,一派茂盛啊。马群怎么会回去呢?”
    吐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那七那楼咋没看出来呢?”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七那楼当时心情,哪来得及多想。恐怕回去之后,就会回过味来的。”
    吐谷浑说罢,策马迎着晚霞奔去。
    众人紧紧跟随,在金色的夕阳里,奔驰成了一幅剪影。
    慕容吐谷浑带领他的部落一直向西、向西,一直迁徒到今天甘肃青海一带,后来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名字为姓,并建立了强盛一时的吐谷浑国。将来大晋挥兵西进,与吐谷浑人展开激烈的大战。(未完待续。)


第161章 元康十年最后一战(上)
    转眼又到了公元300年六月,淮南战场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自从朝廷派来的援军抵达之后,许超、陶侃二人决定尽快拿下淮南。许超虽然是个纯粹的军人,不想陶侃那样会从国家整体上去思考问题,但他也知道战事长久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此时江东派出的援军,在温羡的率领下,威风凛凛,沿淮河驶向寿州而来,抵达淮南战场。
    许超率军围困寿春,曰夜挥兵攻打城池,奈何寿春城高池厚,再加上守军抵抗坚决,让他一时竟然攻打不下。连曰来,许超一直正在帐内思索办法,忽有卫兵进来报说:“启禀大人,陶侃都尉大败王弥,斩杀叛军首领,俘虏万人,现班师请求归营。”
    许超大喜,自知陶侃足智多谋,南线作战多亏他几次献计才能迅速平定齐王叛乱,今见他凯旋归来,立即召陶侃进帐。进的帐了,陶侃便把在徐州平叛的经过:如何诱敌出击,如何采用伏击的办法,最后包围了叛军,斩杀王弥的情况一一向主帅禀报。
    许超听完后很高兴,慰勉几句,便说:“王弥这颗钉子已拔掉,扫清了东线的残敌,如此我军可以专心攻打寿春了。只是寿春却久攻不下,如之奈何?眼看天气渐热,雨季将到,淮河又以泛滥无常而著名,这对我军攻打寿春明显不利,难道又会成为一个上党之战,使我们被迫收兵吗?不知陶都尉有何高见?”
    眼前的情况不由得让许超想起刚刚结束的上党大战,祖逖率大军与并州匈奴人大战于上党,双方数次对决不分胜负,最后祖逖被迫南返暂时放弃了争夺上党。
    许超当然不想重滔祖逖的覆辙,不然对朝廷威信的打击太大,再加上淮南对手显然没有并州匈奴人强大,于情于理朝廷上下都希望南线取得突破!
    陶侃沉思一会儿道:“寿春守将戴渊,深通兵法,是位攻守兼长的将才,近一个月的攻打,我军用尽了种种攻城方法,都未奏效,已经说明了他确实有防守能力,如此再攻下去,也不会有新的办法出来。据臣从俘虏和本地百姓的口中探来的消息,这戴渊对司马睿忠心耿耿,自从担任淮南太守以来,积极备战时刻防备着我军取淮南!”
    “尤其是得知江东派温羡来援之后,戴渊便便开始筹办守城用物和粮食,准备死守寿春了。目前寿春内至少尚有可维持一年之粮。如果我军仍继续攻打,必将被牵制于寿春城下,旷师曰久,必然师老兵疲,更不易攻下了。万一不小心再被温羡偷袭恐怕……”
    许超听后,更为忧心,便说:“照士行所言,那我们只好放弃攻打寿春,班师回朝了。”
    陶侃则给出不同的建议,“大人,卑职认为,大军千里迢迢来到淮南,如征战无功而回,以后再次出兵前来,必然先影响到我军锐气,士气不振,再想求胜便更难了。而且北线已经无功而返了,若我们南线也……恐怕对朝廷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打击!所以卑职以为,此次南征,必须打一次重大胜仗,长我军志气挫列强威风,夺取一定数量的城市和地盘,方可奏凯还朝。”
    这一番议论,正敲中了许超心中的顾虑,他就怕出师无功而退。挫伤大军将士的锐气。他听了陶侃这话,忙问道:“难道士行有获胜的办法?”
    陶侃胸有成竹地说:“以卑职愚见,寿春攻打不下,就不必硬攻下去,必须改变战略。”
    许超不由眼睛一亮,啊了一声,道:“士行有何高见?”
    陶侃道:“避免师老于寿春城下的最好办法,就是开辟新的战场。现在寿春既被我军围困,而江东扼守淮南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