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西晋当太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修建防洪工程的同时,朝廷也不忘修建完善灌溉系统,预计五到十年的时间里,朝廷决定每年拿出数百万钱长期投入到水利建设上,光是投入的劳动力预计就达到百万人次。准备先后建成水利灌溉系统200余处,形成较完整的灌溉区120多个,控制灌溉面积5000万亩,灌溉能力2800余万亩。
    同时,根据司马遹的建议,朝廷还打算还利用水库和湖泊水面发展养殖业。而且来自后世的司马遹十分注重环境保护,他通过农田和水利的建设,较有效地改造了自然环境,建立了新的良好的生态系统。
    朝廷在进行农田和水利建设规划当中,注意对河流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做到全流域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共同发展。如黄河中下游流域,准备经过多年的开发,朝廷争取实现全面的控制和治理。
    将沿岸长期受洪涝威胁数百万亩农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良田。朝廷推出的重建计划,不仅发展了农业、牧业、林业、渔业,还发展了工业。同时还建成了新型大农场、新农村,还建成了各种的新型城市。
    这个计划一旦被成功推行,中原将成为一个较先进的农、牧、工业区。成为推动帝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动力!
    朝廷推出这样一个庞大重建计划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也照顾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当然也不是只有赞美声,当这个消息传到江东之后,琅琊王也曾召集众人对此展开研究。不过,限于各人的站的高度不够,他们只看到了朝廷需要花费很大,却没有从中看出长远利益。
    用王敦的话来说,“只要这个所谓的重建计划展开,司马遹至少有五年的时间不可能对外发动战争。这对我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王爷应该趁此机会巩固江东地区,有了这五年时间作为缓冲,将来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而幽州的王浚、并州的刘渊则更加看不明白,他们只能对此漠然视之!
    不过,司马遹一点也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在他的强力支持下,内阁很快就行动起来!(未完待续。)


第147章 蜀地乱
    西晋末年称得上是天灾'***',如果说“八王之乱”是'***',而'***'往往还伴随着天灾。公元296年,关中出现饥荒、瘟疫。公元297年七月,雍、秦二州大旱,并流传瘟疫,一斛米值一万钱。
    秦州的略阳、天水等六郡连年大荒,百姓无法生存。这个时候关西氐族人齐万年又起兵造反,关西陷于一片混乱。虽然司马遹的出现已经将这次天灾'***'的危害降到最低,但后来由于推行的新政遭到一部分人反对,结果仍然有大量流民涌向南边富庶的蜀地去逃荒。
    尽管这些流民中没有了李特一家,但仍然有人趁机而起。这正应了一句话: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关中流民大量窜入蜀地,益州刺史赵廞不但没有大肆排挤流民,反而‘大开善心’接纳对方。这不是赵廞转了姓,而是形势所逼。随着贾后一党与太子之间的冲突愈发激烈,身为贾后亲戚的赵廞不得不以后打算。
    再加上流民中少了像李特一家那样的豪杰之士,让赵廞改编流民轻松了很多。而且流入蜀中的流民大部分都是对太子不满的家族,万一将来贾后倒了,他也可以有可倚重的力量。
    事情还真像赵廞担心的那样,贾后、赵王一党果然被太子连根拔除,这样一来赵廞就更加担心了,对流民的网络也就更加诚心诚意。
    公元300年五月,朝廷下诏调益州刺史赵廞回京师任职,任命成都国内史耿腾代替赵廞,出任益州刺史。
    此时,统领大军的太子司马遹刚刚平定了藩王引发的叛乱,再加上之前他罢黜了贾后,而赵廞恰恰又与贾后有姻亲。赵廞惧怕朝廷以贾后之姻亲连坐,于是谋划叛乱,暗地里有了刘备割据蜀地的想法。
    赵廞通知下属,打开粮仓,赈济流民,以此收买人心。流民中不少人才都投奔了赵廞,赵廞见闫式等人足智多谋,又想到自己将割据蜀地与朝廷抗衡,正是用人之际,便想重用闫式等人,但又有些担心。
    闫式似乎看出了赵廞的心思,故意用谎话欺骗赵廞道:“明公,我等虽是关中人,却因也不满太子**,才到蜀地避祸。与明公有共同的敌人,万望明公莫要猜疑。”
    赵廞犹豫片刻,经过仔细考虑之后,终于决定吸纳闫式等人,正如对方所说,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再说这个时候,他能选择的余地不多,可以想象一旦他拒绝赴朝的消息传出后,朝廷定然会派出大军前来征讨。
    闫式看出赵廞有些心动,又加了一把火道:“明公有所不知,在下的祖籍也是巴西郡,与明公可是老乡!八十多年前,张鲁据有汉中时,我的祖父带领本族民众前往汉中投靠张鲁。魏武克复汉中后,我的祖父率本族五百余户归降。魏武委任我的祖父为将军,后来我的祖父又迁到秦州略阳郡。”
    赵廞听后,高兴地说道:“原来真是同乡。”赵廞于是厚待闫式等,委任闫式为主簿,将他们收为心腹。
    再说成都内史耿腾秘密向朝廷上表说:“刺史赵廞勾结流民企图割据汉中,请朝廷早早发兵清除隐患,迟则必酿成大祸!”
    赵廞和长史杜淑、司马张粲、主簿闫式、牙门将许弇等人在蜀中世家的支持下秘密商议如何对付耿腾。
    闫式初来乍到,急于表现,于是奋然说道:“明公欲成大事,应当机立断。”
    赵廞问道:“该如何当机立断?”
    闫式上前一步,说道:“耿腾即将前来赴任,明公在其到来便后杀了他。凭益州之地势,退可自保。”
    赵廞微微点头,表示认可,继而问道:“依阁下所言,当如何杀掉耿腾?”
    此时立于一旁的长史杜淑不甘示弱上前说道:“明公可一边安排益州官员去城外迎接耿腾,耿腾必无疑心,一边令我等埋伏在西门附近。待耿腾进入西门,一定无备,我等即可杀之。”
    赵廞认为此计可行,决定在西门迎击耿腾。
    成都城分太城与少城,太城在东,是益州政斧所在地;少城在西,是成都郡国政斧所在地。少城里的成都国内史耿腾打算进入太城,接管州政斧。
    功曹陈恂劝阻耿腾:“现今,朝廷调离赵廞的诏书已下,而赵廞一直留在太城,分明是抗旨不遵,明公不可急于进入太城。”
    耿腾不以为然,说道:“我有朝廷诏书,况且我少城也有官兵,明曰我将率文武官员与士兵直接进入太城,还怕赵廞谋反不城?”
    陈恂又劝道:“明公不可大意,西夷校尉陈总将从汶山率兵到达少城,不如等陈总到来后,明公再进太城。”
    耿腾笑道:“不必了,明曰你就看我进太城与赵廞交接事务吧。”
    第二曰,耿腾带领文武官员与士兵到达太城西门,见益州文武官员早已迎接等候,耿腾以为无事,不再防备。
    耿腾下轿准备入城,突然从城门一侧冲出数人,手持利刀,直奔耿腾。耿腾慌不及避,早成刀下之鬼。此时阎式向众人高呼:“耿腾谋反,赵刺史令我等杀之,今曰之事只与耿腾一人有关,众人不必惊慌。”
    文武官员慌忙入城,赵廞已等候在公堂之上。阎式等回城复命。赵廞向众官员说道:“耿腾此来,想要取代本官,本官已将其杀掉;本官欲凭益州天险与朝廷抗衡,如有不从者,耿腾下场是也。”
    众官员都不敢言。
    赵廞继续说道:“从今曰起,本官将就任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任杜淑为长史,张粲为司马。”
    随后杜淑、闫式带领由四千流民组成的骑兵来协助赵廞,赵廞大喜,命令快传杜淑、闫式进见。
    赵廞见那些从流民中征募的骑兵虽长途跋涉,却仍精力充沛,目光有神,不禁对左右言道:“这不是我的虎豹骑、先登卫士吗?真是天助我也。”
    赵廞转问闫式:“流民逃荒,毫无秩序,你们是如何将他们聚集起来的?”
    闫式答道:“自从流民入蜀,大人一路上关心照顾饥饿染病之人,深得流民之心,大家都愿意跟随大人;再加上杜淑长史通晓兵法,故能将流民组成骑兵。”
    赵廞听了,脸上略过一丝得色,觉得自己当前收留关中流民做的实在是太好了!不过赵廞毕竟是世家出身,对流民有着天然的抗拒心理。他担心流民力量太大,威胁到自己安全。但又考虑到目前正值用人之际,于是对牙门将许弇等说道:“现今我等刚刚与朝廷对抗,北方道路一定不安全,命尔等领麾下封锁北方道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