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空明传烽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州设立的各种的工场极感兴趣,一一打听了一遍。不知不觉之中,已经从傍午直谈到了半夜,两人的肚子不约而同,一起雷鸣起来。

桓震笑道:“我可是空了肚子来的,满打算长庚先生要惠赐一餐,想不到先生精打细算至此!”宋应星赧然而笑,踌躇半晌,方启齿道:“实不瞒大人说,应星已经断炊一日了。”桓震一愕,躬身道:“这就是桓某的不是了。”说着搜搜荷包,约有七八两碎银子,尽数掏了出来,连黄得功身上的一些零碎银钱也都一并要了来,总在十几两上下,双手交与宋应星,道:“小小薄敬,权做先生盘费。”想了一想,又道:“先生如不嫌弃,今日便请搬来在下家中居住如何?”

宋应星与桓震十分谈得来,只道他想招揽自己做一个幕客,心想几次万里迢迢的入京赶考,几乎花尽了家中积蓄,如今自己已经四十五岁,兄长也有五十四岁,一再名落孙山,也该死心寻一条谋生之路了。当下叹了口气,点头答应了,自去与哥哥应升说知。兄弟两个的行李不多,桓震让亲兵提着在后慢慢赶来,自己与宋应星先行一步。一面走,一面不经意的问道:“长庚先生,可还有功名之心?”

这一句话却触动了宋应星的伤心事,涣然叹道:“五考而不中,或者正是上天警告宋某,不可埋首故纸堆,而荒废了实学。”桓震笑道:“那也未必。恩科将开,难道先生不愿再作冯妇?”宋应星叹口气,道:“应星已经想得明白,功名进取,不过过眼云烟而已,人生在世不称意事十常八九,往后唯潜心著述罢了。”桓震连连摇头,道:“先生这话,前半句是对了,而今得八股功名,确是不值一钱;后半句却是大错而特错。”顿了一顿,道:“先生负经世之才,而唯以著述自娱,且不论于世道是否有半点裨益,难道自己便甘心如此过一生么?”

宋应星竦然动容,桓震这一句话,却是说进了他的心里,正中他一直以来时常苦闷的一个所在。他喜好实学,愿意研究家食学问,可是这些东西在科举八股之中却是不值一哂的废物。原打算一旦得中,便可以做官,可以将自己的主张躬行于世,可是老天连这么一个机会也都不肯给他,眼看年岁愈来愈大,再过几年,便不能再上京来赶考了,难道真的要困守书斋之中度过余生?

兄长应升在后面插口道:“长庚啊,难得大人肯加提携,你何不再试一科?”宋应星犹疑道:“那么元礼大哥你呢?”宋应升摇头笑道:“哥哥已经老了。再说有个在浙江做官的年伯一直约我去替他帮忙,我近年气喘愈发厉害,也想迁去沿海居住,这回返乡去接了你嫂子与侄儿,便要赴浙江去了。”宋应星默然,低头沉思良久,忽然问道:“不才敢问大人,这次恩科的主考是谁?”桓震笑道:“是徐玄扈徐老大人。”宋应星啊了一声,双手一拍,决然道:“既然如此,应星就恬着脸再考一次罢!”说罢,笑了起来,似乎十分开心。

四十一回

在中书省的日子忙碌得很,桓震几乎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陕西的叛乱上面,洪承畴有能力从军事上弹压,这一点他是确信无疑的。但是前提必须是叛乱维持目前的规模不再扩大,而要办到这一点,就非得从根本上解决秦晋之地的饥荒不可。首要的事情是免征,他上任第一天,就连发了数道牒文,陕西、山西、甘肃土地一律免输当年赋役,已经从贼的流民,此刻不论自愿返乡,还是就地附籍垦荒,不但不问前罪,而且还可连续免征三年。又下发一道告天下商旅文,只要运输粮食到三边等地,按照官价贩卖的,都不征丝毫钞关船料之税,并且授予特殊的盐引,可以直接提取食盐。这一个法子是在开中之法基础上加以改动而成,不再要求商人白白供给地方上粮食,而是让他们自由贩卖,之后凭着地方官按照卖粮数目发给的盐引,就可以在全国任何盐场提盐,贩到任何地方。为了彻底禁绝私盐,在各处盐场都设立盐关,专设官员管理,隶属于户部。在那个盐价腾贵的年代,盐可就是钱的代名词,商人唯逐利而已,自然趋之若鹜,不过一月之间,全国各地的粮食就源源不绝地运往西北去。他委了梅之焕做三边救荒大使,凡遇有关荒政,可以节制山西、陕西、甘肃三省的布政使以下牧民之官。除此之外,还假崇祯之名给他弄了一柄尚方剑,有先斩后奏之权。

梅之焕启程之日,桓震亲自送他直到都门,对他深深一恭,道:“三省荒事,有赖长公先生。”梅之焕慨然道:“之焕此去,如不成功,亦无颜还朝。”桓震道:“西北地方官员,侵吞荒银已经如同家常便饭,长公此次随行携带五十万两白银,每一钱都要花在灾民身上。”梅之焕点点头,道:“之焕省得。”一拱手,一行数十名官员在前,押运荒银的一千兵在后,浩浩荡荡向西而去。桓震目送他远去,叹了一声,回顾彭羽道:“陕西若定,则天下可定了。”

说实话,这是一个剜肉补疮的办法。虽然济得一时,可是长此下去,官府非但不能从盐获利,反倒要贴进去大笔的银子来补贴各地盐场的损失,以明朝脆弱的财政,至多只能支持两三个月而已。临灾赈济,只不过是治标之策,兴修水利才是治本之法。桓震原本就有此想法,徐光启入京就任之后与他谈过,更坚定了这一番心思,只是他对水利确实是一窍不通,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才好。

徐光启搬起随身的一个藤箱,放在桌子上打了开来,里面是厚厚的一迭手稿。他取出最上面的一摞,递给桓震,道:“这是老夫穷数十年之力写成的一本种艺之书,合六十卷,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十二门,不求藏之名山,传于后代,但愿有补当世而已。”桓震随手翻开一页,但见“廉政、轻徭、薄役、无扰民”一行字跳入眼帘,这一卷却是最末的荒政一卷。

桓震将手稿端端正正的放回箱中,肃然道:“徐大人这一本农政全书,震必刊行天下,令各地官员遵为臬圭。”徐光启反问道:“农政全书?”嗯了一声,点头道:“这个名字不错,是书之作,本为农政,只不过自夸曰全,似乎不谦,不如便叫农书好了。”桓震随口答应,却问道:“以徐大人之见,在西北等地兴修水利,该从何处下手?”

徐光启道:“凡地得水皆可佃,所谓水利,不过引黄河之水灌溉而已。”桓震忽然道:“有一种东西叫做水泥,平时如同尘土,遇水便凝结成块,不但坚硬,而且滴水不漏,正好可以拿来铺设水渠。”徐光启却没听过这种东西,饶有兴趣的问道:“那么何处有产?”桓震慢慢思索,道:“应当是石英烧制而成,虽然下官不会,不过召集砖瓦工匠多试几次,肯定是能试出来的。”这一点他却有把握,从前乡间那么多的小水泥窑子,也没有多少的技术含量,烧出来的水泥虽不能拿国标来比,在这个时代铺铺水渠还是有余的。

踌躇片刻,终于道:“有一件事,下官以为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候。”徐光启瞧瞧他神色,心中已经明白了八分,当下道:“百里又要议开海么?”桓震还道他又要反对,正欲搬出金州贸易的成功来说服他,却听徐光启叹道:“老夫是真的料错了。老了老了,往后该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桓震愕然而喜,一时说不出话来。这还是自己在这个时代第一次用自己的理念说服了别人,不由得让他感到由衷的欣喜,也看到了改变中国人思想的一线曙光。

崇祯四年的四月,发生了一件值得载入史册的大事。大明全面废除海禁,改在沿海各处码头设立海关税课司,只要依船只大小缴纳高低不等的海税,就可以任意下海贸易。此令一出,山东、闽浙、广东都为之轰动,当年海禁最严厉的时候,沿海居民尚且偷偷往南洋、日本去经商,何况如今海禁已经成了往事,官府还大加鼓励海外贸易?只是第一个月,海税的收入便高达六十多万,那时候连带加派的辽饷、练饷在内,整个明朝一年的田赋收入也不过七百多万两,这个数目已经达到了将近一成。

桓震把所赚的钱尽数投在西北水利工程之上,觉华岛工场研究出了烧制水泥的法子,他并不藏私,而是公诸天下,很快便有富于眼光的商人,看准了三边将会大批购入水泥,便在黄土高坡上开起窑来。官府大力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各种工场,手工业慢慢发展起来,加上努力引种甘薯和马铃薯,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