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牙痕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但是,真正的政治权力仍掌握在赵?的祖母谢太后手中。不过,她已老迈,疾病缠身,加上自1274年至1275年导致贾似道倒台的政治危机,她在朝中很少有可信赖的顾问。官员的叛逃更使她形单影只。随着蒙古大军不断向临安推进,她越来越担心王朝的存亡。这个时期最有名的文官文天祥建议皇室离开临安,迁往南方比较安全的地方。南宋最著名的军事指挥将领张世杰也支持文天祥的建议,但是谢太后显然不愿意放弃都城。然而,随着伯颜大军步步逼近临安,她终于妥协了。她把皇帝的兄弟护送出临安,迁往南部某处,但她和皇帝仍留守在后,集合当地百姓。与此同时,伯颜的大军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在很多情况下,宋朝的军民不经任何抵抗就投降了。南宋王朝正在土崩瓦解。即使如此,谢太后仍希望获得一种适当的平等待遇,而不是作为被征服者向侵略者投降。1275年12月23日,她派遣一位使节劝说伯颜放弃他的远征,以换取宋廷定期的进贡。这位蒙古大将在胜利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决不会接受这样微不足道的战果。伯颜列举宋廷的种种背信弃义行为,包括扣留郝经和杀害忽必烈的使节,因此拒绝了这个建议,三言两语便打发南宋特使回去了。吸取了这个教训之后,宋廷决定提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方案。1276年1月11日,它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条件:南宋每年将向蒙古进贡白银250000两,丝绸250000匹。然而伯颜仍不为所动。他唯一的要求便是宋廷无条件的投降,此外别无所求。直到1月下旬,宋朝皇帝亲自向忽必烈称臣之后,伯颜才同意与南宋特使谈判。在双方代表几次毫无成果的会谈之后,谢太后把宋朝的大印交给了伯颜,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投降标志。然而,还不到一个星期,伯颜便获悉,张世杰正护送宋朝皇帝的两位兄弟逃往南方。伯颜的属下立即发起追击行动,但是没有成功,张世杰等人成功逃脱。伯颜决定暂不管宋廷安排部分皇族出逃的明显的欺诈行为。当宋帝亲自来向这个城市的新主人投降时,伯颜客气地接受了投降。他后来指出,南宋投降的结果是使南方和北方成为一家人。他命令他的官员对临安进行人口普查,登记粮仓和银库。与此同时,他命令手下善待宋朝皇族。他下令严禁部下挖掘宋朝皇帝的坟茔,不得掳掠他们的宝物。在反复告诫他的部队之后,伯颜陪同宋朝皇帝和太后北上,回到了忽必烈位于上都的汗廷。忽必烈对待宋朝皇室相当不错。虽然他没收了一些宋朝皇室的衮冕、圭璧以及其他珍宝,但他并没有存报复心理。他赐给宋废帝赵?瀛国公之号,并向这位习惯了锦衣玉食的年轻人提供他所需的一切奢华生活条件。赵?最终被流放到了吐蕃,并于1296年剃度为僧。忽必烈也向南宋普通官员和百姓许诺,将以同样的仁爱之心厚待他们。所有主动投诚者将得到宽宥,忽必烈还命令手下将士善待儒士、道士、佛教僧侣等。他承诺,政府将抚恤鳏寡孤独者。如此,他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重要信息:他决不会容忍对被征服地区的任何掠夺行为。相反,他会在南方采取和北方同样的政策,即医治战争创伤,促进经济增长。宋朝的谢太后和全太后在觐见忽必烈之后,被安置在大都。她们的两个侍女,一个姓朱,一个姓陈,不忍见其主人受辱,于是双双上吊自杀。忽必烈也许被这种自杀行为激怒了,但更可能是为此感到难堪,于是便把她们暴尸,并且把她们的头颅悬挂在全太后的门口。察必对忽必烈的野蛮行径感到非常生气,她要求把全太后和谢太后送回中国南方去。忽必烈承认他妻子的严厉批评有道理,但他仍然认为,允许宋朝太后回到南方绝不可行。南方的南宋遗民会造反,而且皇太后的安全也无法保证。因此,忽必烈建议把她们留在大都,并且承诺他会很好地关照她们。察必负责照顾她们,而她显然对她们非常宽厚。谢太后一直住在大都,直至1282或1283年去世。而全太后则出家当了尼姑于1296年后去世。蒙古统治者对宋朝皇室如此的优待博得了人们的好感。尽管占领了临安,但是征宋战役仍未结束。得知都城陷落后,逃往南方的南宋将士于1276年6月14日在福州集合,为年仅七岁的皇帝赵?举行登基仪式。赵?是被俘宋帝的同父异母兄弟。正当大宋王朝急需一位强有力君主的时候,又一位幼主登基了。陈宜中总理一切,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各司其职。然而此四人皆欲控制朝政,无人能够化解他们之间的分歧。在一次冲突中,陆秀夫因胆敢质疑陈宜中的政策而遭到罢黜。当这些领袖人物继续争吵不休的时候,其他官员厌倦了这种权力内斗,纷纷投奔蒙古。宋廷内部的分裂使得蒙古军更加迅速和无所顾忌地向南推进。畏兀儿人阿里海牙受命平定宋境的西南。他率三万大军,于1276年7月向现在的广西挺进。在途中,他攻下了长沙,到了第二年的4月,他已经一路打到了广西北部。他显然对忽必烈的命令了然于胸,因为在他的军队占领广西几天之后,他便设立了官署,开始着手恢复该地区的经济。与此同时,在东部战场,蒙古军队在唆都的指挥下,一路追击南宋皇室残部,直到中国南部沿海一带。1275年,唆都占领处州港之后,迅速向南推进。到1276年底,他的队伍开始在福州会师。宋幼帝赵?刚刚逃到这里避难。蒙古大军只需几天就将到达这里,于是宋廷高层再次决定撤退。他们摒弃了任何投降的建议,沿海路向南航行,最后停泊在繁忙的口岸城市泉州。他们一到达,便立即开始与蒲寿庚谈判。蒲是一位卓越的沿海贸易管理者,出身于阿拉伯富商之家,其祖父最初定居广州。蒲寿庚因协助消灭为害泉州的海盗有功,被授予泉州市舶使。他的位置为他提供了迅速致富的机会。商人和官员的礼物,以及贿款和贪占,使得蒲寿庚腰缠万贯。他的实力使得他成为忽必烈和逃亡中的宋王室争相拉拢的对象。双方都想获得他的效忠,因为双方都认识到,蒲寿庚所掌握的船只将在未来决定胜负的海战中发挥关键作用。当宋朝残部到达泉州之后,他们立刻四处寻找船只和物资供应。但是蒲寿庚发现他们的态度非常傲慢,一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模样。他们好像是在要求,而不是请求所需要的一切。蒲寿庚强抑着愤怒,邀请他们在泉州多待些时日。同时,他加快了与蒙古人结盟的行动。张世杰和其他宋廷官吏对蒲寿庚的意图和忠诚表示怀疑。有一位学者认为,很可能当蒲寿庚请求宋帝留在泉州城时,就打算扣押宋帝。于是,宋廷在1277年初从泉州出逃。在4月或者更早之前,蒲寿庚正式决定与蒙古人合作,并且把他的意图告知忽必烈的元廷。忽必烈自然喜出望外,因为蒲寿庚的效忠将大大增强蒙古海军的实力。他立即与这位阿拉伯裔官员结盟,任命他为闽、广大都督兵马招讨使。忽必烈确信,用这种方法将能够得到蒲寿庚的优良船只。但是蒲寿庚在该年年末遭遇了一场危机。张世杰组织了一支由精良战舰组成的舰队,封锁了泉州港,蒲寿庚似乎处境非常艰难。两个月后,忽必烈派遣蒙古援军增援蒲寿庚,张世杰被迫退往南方。宋军残部仍在不断地转移。在离开泉州以后,他们从一个港口转移到另一个港口,首先停留在潮州,然后到了惠州。127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待在广州,但他们无法安心地苟延残喘。唆都决不会放弃粉碎南宋最后抵抗势力的终极目标。每当遇到抵抗,他便会用穆斯林发明的石弩和其他武器粉碎他们。1277年11月他试图与宋廷谈判,但是张世杰断然拒绝了他的提议。于是,唆都发兵攻占了广州,1278年2月,他的队伍也挺进到了潮州。当宋廷再次出逃时,他们在1278年1月6日遇到了一场巨大的风暴。宋帝的船只沉没了,他和张世杰几乎殒命。压力、严酷的生活以及气候和环境的不适应,使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再也无法承受,就在他十岁生日到来之前的5月8日死去。他的死对南宋残部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张世杰仍设法把他们集合起来,做最后一搏。他把刚刚驾崩的皇帝赵?的同父异母兄弟赵?扶上皇位,然后与陆秀夫一起,代宋幼帝行政。在此之前,宋军残部一直在中国的最东南方避难。实际上,他们是在雷州半岛外一个名叫?洲的海岛避难。他们明白,他们这样做只能是在蒙古袭击的威胁下苟延残喘。陈宜中提议皇帝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