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大历年间于废墟中挖得丈八高铁佛一尊,庐州刺史裴绢奏闻朝廷;代宗皇帝李豫诏令重建寺庙,定名明教院。”王社冲晓涵笑了笑说,“明代以后,这个地方被叫做明教寺沿用至今。”
“原来如此。”晓涵捋一下被雨水淋湿的头发看一眼文正笑了笑,“王社到底还是有点学问的。”
“要不然怎么会创办文学社团呢。”文正不怀好意地给晓涵挤了一下眼,“他的同学都说他给哪个哪个女孩子打得火热,说不定,咱们最近要吃他的喜糖呢。王社,什么时候结婚,别忘了通知我和晓涵,咱们仨毕竟是同学,又是战友。”
“那是,那是,结婚的时候一定会通知你们的。家里人催着呢,看来,也就是夏天的事吧。暑假,差不多吧。”王社望一眼明教寺指了一下说,“里面的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风铃叮铛,殿脊高耸一巨大锡葫芦,银光闪耀,直刺云天,显示了佛教寺宇威严庄重的建筑特色。寺内钟鼓齐鸣,梵音缭绕,充满了神奇的宗教色彩。你们可能在所不辞,明教寺原名铁佛寺,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铁佛寺在兴建一百多年后毁于隋末的兵变之中,唐代皇帝李毅诏令重建,定名明教院,明朝以后改称明教寺的。它和别的佛教寺院一样也是由佛殿和藏经阁等部分组成,主殿飞檐翘角风铃叮铛,座落在高台上的殿堂错落有致,威严庄重。它的特色是有素斋食堂对外开放,时间长了,窗户顶上也被油烟熏的发暗。”
李明和小明冲他们仨挥一下手,并朝他们迎了过来。雨水刚过,天气晴朗,天深蓝而白云纯润,令人有欣欣然有出行之意。寺旁或多或少或高或矮或红或白开满了波斯菊,纤细高枝,黄蕊八瓣,独独一丛时别有种伶仃的秀美,开成一片花海时却能渲染出一片热烈的绚丽。晓涵想,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大抵是许多都市人都梦想过的吧,她突然会发现,原来美丽于这世间于自己眼前是如此慷慨。
“这花儿真的挺好看。”晓涵说着蹲在花丛边,用手抚弄着花蕾。
“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台上有屋上井和听松阁两处古迹,屋上井以超过民房屋脊得名,为当时曹军将士饮水之源。听松阁是曹操望敌情运筹帷幄纳凉休息的地方,周围松拍挺拔,浓荫蔽日。这里的教弩松荫能算是合肥一景了。”王社继续口若悬河地站在晓涵边喋喋不休。
“等你们老半天了。”小明大大咧咧地说,“王社,你们怎么才来。萧莉走了,刚才李明问她,她也没有说。”
“萧莉走了?”文正看一眼晓涵,明知故问地说,“晓涵,萧莉走了?”
“走了吗?”晓涵看一眼李明说,“你们怎么让她走了?是不是她学校有事?”
“也许是吧。”李明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他轻嗟一声说,“说好的,今天中午想在杏花村大酒家请你们喝酒呢。萧莉不在,咱们这酒喝得也没有劲了。”
“合肥大麻饼是合肥的名点,不如请我们吃个麻饼吧。”小明看一眼晓涵说,“你们当兵的难道吃一些地方上的东西,不如我去给你们买几个大麻饼吃?”
“是的。”王社点了点头说,“这个地方的大麻饼在国内享有盛誉,用白糖和冰糖为原料,配上青红丝,再和拌麻油做饼馅,用精细面粉做成饼状,并将馅包入其内,外皮粘上密密麻麻的芝麻,入烘炉炕制,熟了以后麻饼面如蟹壳黄色,边沿泛白,吃起来脆而不焦,香甜柔软。”
“大麻饼不就是一个烧饼吗?晓涵笑到,“一个烧饼,在有学问的人嘴里也有那么多讲究。”
“有讲究的。”王社看了一眼晓涵说,“相传在北宋时合肥一带就用面粉制作一种铜钱大小实心无馅的饼,其外还布着密密麻麻的芝麻,当时称之为金钱饼,为百姓逢年过节时常吃的点心。元朝末年红巾军农民大起义在淮北地区爆发,合肥离淮北很近,也有很多穷苦农民加入起义军。在朱元璋的部队中,将领张德胜就是合肥人。朱元璋派张德胜率水军为先锋,攻打长江边的港口裕溪口。张德胜的水军都是家乡子弟。为了让士兵们吃得好,更好地战斗,张德胜命家乡父老制作一种以糖为馅的大金钱饼,称作麻饼,作为水军的干粮。水军吃着家乡的点心,精神振奋,一鼓作气地攻下裕溪口,打败元军,并乘胜攻下采石矶。这一仗为朱元璋不久后攻占集庆,集庆就是今天的南京。朱元璋占领南京以后非常高兴,称这种麻饼为得胜饼。得胜饼在明朝是最流行的糕点之一。到了清代李鸿章的部属中有个叫刘东山的,辞官回乡,在合肥开了家食品杂货店。他雇佣几名糕饼师傅,对流传已久的得胜饼加以改进,将饼做得更大,加大馅的分量,表皮的芝麻粘得饱满均匀。新麻饼上市后,购买者蜂拥而至,店家供不应求,买者只好排长队等待。刘东山见此情形,命人精制八百筒送给他过去的上司李鸿章。李鸿章吃后认为此麻饼完全可以和苏州点心相媲美,又将它们分赠给朝廷的同僚。就这样,刘东山的产品一下便闻名全国。现在,合肥大麻饼仍是畅销全国的名点,在北京上海江浙仍可以购得。”
“我们仨是常吃个饼的。”小明看了下李明说,“李明,先去弄几个大麻饼垫垫肚子吧。”
“怎么?”李明拍一下小明说到,“还没有开始玩呢,就饿了?你最小,还是你去跑腿吧。”
“那行,你们等着我。”小明说着去买大麻饼去了。
“王社,你刚才说这明教寺,还没有说完呢。”晓涵见几个人都立在原地等小明去买大麻饼,便冲王社笑一下说,“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听你讲一下这寺的来历。”
“刚才说这寺原名铁佛寺,曾是曹操点将台。”王社好象受到晓涵的鼓励,他指了一下明教寺说,“这个寺始建于南朝梁,到了隋末寺院荒废,唐朝时在废墟中掘得铁佛一尊,庐州刺史裴绢上奏朝廷准奏重建,定名为明教院,明代改称明教寺,后迭经兴废。八国联军前后又毁于战火,不对,应当是在太平天国那一阵子毁的吧,一直到光绪年间才得以重建。日本人入侵中国以后寺院部分建筑被日军飞机炸毁,建国后政府多次拨款修缮。你们看,上面有个牌子,是1983年被定为的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明教寺历史悠久,建筑雄伟。在清代居合肥城众寺之冠,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客堂寮房。三国时合肥为曹操管辖之地,他曾多次来合肥部署对吴国孙权的战事,教弩台就是曹操所建的一个军事堡垒,它既可捍卫合肥城的安全又可用以训练强弩手。南距淝水仅几米,东距津水约百米,北距逍遥津百余米,均在强弩射程之内,据说当时经常有几百弓弩手在此比武操练,胜者赠以红袍以示奖励。百步穿杨,锣鼓声起,曹操哈哈大笑。为了使士兵们夏日不受日晒,台边种有许多松树,风来松声如涛。台上除有听松亭外还有一口古井,因井口高出街道平房屋脊,称屋上井,水味甘美,四季不竭。井口石栏拙朴古老现出提水绳沟,绳沟石质光亮如玉,栏上镌刻晋泰始四年殿中司马夏侯胜造字样,是供士兵解渴用的。经长年累月提水井口石盘上绳痕的沟很深,井栏上还有字样。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有个姓袁的削发为僧建了些寺,到清同治年间又重新修建,前人诗有登临收楚豫,吞吐尽江淮之句。寺由佛殿藏经阁西厢园三部分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风铃叮铛,殿脊高耸一巨大锡葫芦,银光闪耀,直刺云天。寺内钟鼓齐鸣梵音缭绕,有诗云:曹公教弩台,今为比丘寺。东门小河桥,曾飞吴主骑。”
“一个和尚慨然出家苦行募化建寺院,挺感人的。”晓涵说着看一眼寺院的大门说,“里面还有和尚吗?”
“有的吧。”王社朝寺门指了一下说,“我还让里面的僧人给我抽一签哩。说我彩头排二十三,二十三岁有红鸾,这话的意思是我二十三岁才能结婚。我是六五年生人,今年是八七年,八十七减去六十五是二十二,也就是说我明年正是结婚的年龄。如果再拖下去,八八年是二十三,到八九年我虚岁就是二十五岁了。应当算是大龄青年了吧,到时候也许没有哪个姑娘会看一眼了。”
“文学社里有那么多能写会画的女孩子,还愁找不到知音?”文正笑了笑说,“我不问你什么时候结婚,反正到时候要给我喜糖的。”
“不象晓涵当文学社长那时候了,现在的女孩子都讲究实惠。”王社看了看晓涵说,“晓涵,你上学时,学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