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卦之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型杂志,老板傅步翔是偷税漏税的高手。
杂志的发行量不大,因而《星闻周刊》10名采编队伍的任务也不重,每人一星期至少向编辑部上交10篇有关影视歌舞娱乐明星的稿件,包括:至少1篇独家采访、跟踪、探寻新闻稿件(包括照片);3篇八卦稿件(明星身上有或者没有、发生或者没发生过的新闻事件),6篇转载稿件(天下新闻一大转)。独家资料是这些狗仔月收入的重头,在《星闻周刊》这样的小杂志,一则震撼性的第一手独家明星新闻最高价是3000元,一则录用的独家稿件最低价为300元,自编自导且要看起来有那么回事的八卦稿件每录用10篇200元,转载稿件每录用50篇200元。
编写、转载谁不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努力向明星靠近,频繁出入明星集中的场所,争取得第一手的独家资料,成了这帮甚至全世界每一个狗仔孜孜以求的目标。明星们丢垃圾的垃圾桶,上过的厕所……这些地方,很容易见到司夕的同行。
在《星闻周刊》这支狗仔队伍中,月收入最高的当数老王了。由于入行早,朋友多,门路广,关系好,老王月收入已稳定在1万2左右,在整个媒体狗仔行业中,这种收入也算是中上了。老王的最高月收入是5万4,那个月,他创《星闻周刊》记录的被录用了30篇独家稿件,包括8篇最高价!那一月,也是《星闻周刊》卖得最火的一月。
那么,我们的司夕月收入状况如何呢?
这样来算,从高往低排,三年36个月,司夕最高收入一月4400元,接下来两月并排3600,13个月收入大致在2500元左右,17个月收入大致在1800元左右,1个月1200,1个月底薪800元,1个月因为他一系列明星偷拍差点惹出一场官司,被剥夺当月工资,一分未得。
《私人游泳池洗澡,竟露一撮毛》,这一系列明星生活照为司夕赢得了独家资料2000元报酬,《胸脯平于机场、趾甲大过月亮》的一女明星低身露胸剪脚趾甲的系列照片也为他赢得了1500元的报酬,除此之外,司夕再也没有拿到过1000元以上的报酬。
而让《星闻周刊》差点打官司、让司夕一个月工资泡汤的是《强!感冒流鼻涕忘带纸巾烦死人,危急时刻还得靠卫生巾》一组女明星偷拍。后来那女明星派人找上来,扬言用来擦鼻涕的不是卫生巾,而是一新式手绢,并要求索赔……可是,谁都能看出来,那“新式手绢”的包装袋上隐约印有四字:苏菲弹力。
司夕每月房租600元,水电媒、上网费用300元,吃饭500元,最终能自由开销的所剩无几,因而,他目前基本是温饱阶段。
好歹也是一个大学生,工作三年了,平均一月2000来块,在上海这个高消费的地方,有些寒酸。从不懒惰,从不懈怠,但与高收入的狗仔比起来,司夕的劣势即是清高,老实,耿直。这恰好是一个狗仔最致命的弱点。
因为狗仔们有一座右铭:能不要脸就不要脸。

第一卷上海华尔兹 第3节 娱乐圈最后一个处男
(更新时间:2006…2…16 0:56:00  本章字数:2614)

司夕在上大学前做梦也没想过会走上这一行。
他是四川江油人,祖上三代都是大地主,这便直接导致了他家庭的不幸。到他父亲这一代,国家已经解放多年了,地主阶级已经不存在,但“地主成分”、“富农”这些称号却死死地扣在了司夕父亲的头上,他父亲本是一位在考据方面博学多才的人,50年代考大学被生产队阻止,70年代更遭受了非人的批斗和虐待,司夕出生后不久,父亲便英年早逝。从此,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地将司夕拉扯大,期间经历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不计其数。好在家里总还有些母亲小心珍藏的祖上老古董,她托人变卖后,将司夕从四川的一所小学供到上海的一所大学。2003毕业后他留在了上海,母亲仍独身一人生活在四川农村老家。
祖上三代都是地主,更是文墨世家,司夕还在吃奶时,母亲给他擦屁股用的都是古色古香的旧书籍。上小学时,同伴们看的是连环画、小人书,司夕看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及四大名著;上初中时,同学们看的时日本漫画,司夕看的是《论语》、《诗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四书五经;上高中时,同学们已开始热衷QQ聊天及日剧时,司夕看的是二十四史及《资治通鉴》;上大学时,同学们热衷的是恋爱、时尚及玄幻小说,司夕却将目光锁定了佛、道经文及《周易》。奇怪的是,司夕竟没有成近视眼。
十年读得万卷书,经过孔孟之道、朱子程颐的教导和洗礼,司夕的志向便是考进这所上海大学的历史系,完成父亲未能实现的大学梦和执着的考据学遗愿,然而阴差阳错地,他进了新闻系,最终成了一名狗仔。
有时,司夕会自我解嘲地说道:其实当狗仔未尝就不是考据。殷勤挖掘明星们的私生活、隐私以及他们的陈年旧事并公之于报刊杂志,和拿着放大镜钻研探索浩如烟海的古籍并公之于学术界,这没多少差别。
照理说,自幼与“之乎者也”打交道,司夕应该是一个老学究,古板、冥顽不化。其实司夕非常时尚和前卫,前卫得你都不能接受。读大学时,司夕曾宣称: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在中国,人才不缺乏,伯乐却不常有,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他向上海市政府写去一封信,洋洋洒洒万言古文一挥而就,信的核心意思是组建一个“上海伯乐集团”,以发掘人才。当时朋友们正在旁边吃菠萝,他自己也吃了几块,糊里糊涂地竟将“伯乐”写成了“菠萝”……不久,市政府秘书处回过来一封信,一句话:小伙子,种菠萝的人才上海暂不需要,建议你到海南。
朋友们将此事传遍了校园,司夕竟成了学校名人。
司夕从没谈过女朋友,虽然偶尔也有一些蜂蝶桃花之运。在大多数男孩“性生活基本靠手”
的初、高中年代,司夕埋头于书籍,无他所想;在大学时代,多数男孩女孩已经过渡到了“性生活可以用口”的要领阶段了,司夕忙的是更深层次的《周易》以及他的“上海菠萝集团”,虽然这次创业以失败告终,但他“菠萝王子”的称号却不胫而走。
在司夕心中,没有一位女孩能超越那位“嫦娥姐姐”,她已经是神的化身。19年过去了,自己都快26了,那位嫦娥姐姐定然已经30来岁,定然已经嫁人生子,为人妻母了……
那还是1987年,在司夕的老家,四川省江油市某村某生产队大礼堂。
一个建筑队正在这里修国道,工程非常艰巨,省上派了一支文工团来慰问他们,决定就在这生产队的礼堂里作文艺表演。山野穷乡,村民们哪见过什么歌舞、话剧演员?一时以为奇事,哄涌而至,将大礼堂挤了个水泄不通,热闹无比。只听广播里传出一女声:“在毛主席文艺百花齐放方针指示下、在党中央华国锋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这场慰问晚会……”
村民们仍然争先恐后地往大堂里挤着,门口突然传来一小孩子的哭声。是个6、7岁的身着破烂的小男孩坐在地上哭,原来是被拥挤的大人给踩了几脚,他年小瘦弱,挤且挤不进,又被踢被踩,甚是可怜。
里面的晚会已经开始,小孩哭声更大了——这便是司夕。
突然,小司夕感觉自己被一人抱了起来,而且一阵芳香竟扑鼻袭向他那还未发育成熟的鼻孔。小司夕一看,抱着自己的是一位小姐姐,约摸13、4岁,小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漂亮”、“美丽”,只听老人们讲过猪八戒在月亮里调戏嫦娥,那嫦娥长得非常好看……
这女孩冲着小司夕甜甜一笑,抱着他挤进了大礼堂,“乖,不要哭了。”女孩又摸摸小司夕的脸蛋,而小司夕清晰地看到,女孩的左手腕处有一猩红圆斑胎记。再一仔细看来,这女孩竟和台上表演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那她定然也是演员了。
这女孩迅即离去,跑向台后。而小司夕“嫦娥姐姐”一声刚刚叫出口。
果然,这女孩也是演员,她走上台,原来是她的节目了。尽管才12、3岁,已然甜美无比。她向观众一鞠躬,然后唱起了一支歌:“在那遥远的小山村,遥远的小山村……”是《妈妈的吻》,动人的歌声让台下这帮村民和建筑工人如痴如醉。
不远处,小司夕张大嘴巴,痴痴地望着这位“嫦娥姐姐”。
这支文工团第二天一早便离去,小司夕一直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