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神秘事件录之古墓秘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婷白了我一眼,没好气地说道:“什么揣测?犯得着吗我。这是我爸爸从兰陵王墓中的那卷羊皮卷轴上所记载的史实。”
“那后来又怎样了?”我急忙追问道。
孙婷耸耸肩,说道:“我们才进入这地下城时,你也看到了,又何必问我呢?”
第60章鲜卑族秘密
我大吃一惊,就连声音都有些颤抖了,我问道:“什么,你……你是说,这地下城中那些干枯得轻轻一碰就变成灰烬的士兵,难道便是夏桀所纠集的残余势力?”
“没错,这些士兵也并非在训练,而是准备出征,攻打成汤。”
我细细回忆了一下我们初进地下城时所看到的情形,起初我还以为这些风化了的士兵是陪葬的士兵,可是从这些士兵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来看,又并不像是陪葬的,看他们手中拿着青铜武器,迈着大步,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虽然这些士兵,每一个都截着一面“鬼面具”,但不难看出,这些士兵的姿势和形态,正是大军出发时的神态,可是,他们为什么会一个一个立在那里,就好像时间仿佛在一瞬之间暂停了,他们全部都定格在那一瞬间,直到几千年后,我们这一等不速之客的到来。
我知道在商朝初期,并没有规模很大的战争,直到商朝中期,才有“九世之乱”,也就是说,历史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情形一样,或许夏桀真的没有死在巢湖,他还准备举兵伐商,在出征之时,遇到了一件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死亡,整之军队还没有来及得开出山谷,就已经覆没了,就像是世界闻名的庞贝城一样,突然起来的灾难和死亡,将历史的瞬间定格起来,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没有一个人幸存,这些士兵甚至到死亡的时候,都没有感觉到灾难厄运已经降临在他们的头上,这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情呢?
孙婷见我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她,急忙摆摆手,说道:“你别这样看着我,我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那羊皮卷轴之上,并没有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说是一场天谴。”
听孙婷这么一说,我也算是明白了个大概了,看来成汤灭夏,夏桀仍想作困兽斗,招集旧部残众,在巢湖休生养息多年后,准备与成汤决一死战的时候,一场突然其来的灾难,使得夏桀和他数万精锐之师,长眠于这黑暗的地下,至于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任何文献记载,不过,从这些士兵风化的情形来看,这一场灾难来得十分突然,这些士兵甚至在没有感受到痛苦的时候,生命已经远离他们而去了,他们脸上,依旧挂着一副坚毅勇敢的表情。
第61章鲜卑族秘密(二)
我虽然在脑海中不断地猜测着各种灾难的可能性,但我也心知孙婷叙说些事,只不过是一个引子而已,好戏还在后头。果然,孙婷深深吸了一口气,又接着往下说。
孙金国在穷毕生心血,将羊皮卷轴中所记载的文字直译了出来,得出的结论使他大吃一惊,这段文字记载了许多史书不曾记录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文字,是古老的鲜卑族文字的雏形。鲜卑族同契丹族一样,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尤其是在五胡乱华时期,鲜卑一族极为强大,曾经建立过强大的政权国家,可是,这样盛极一时的民族,也罢脱不了被汉化的命运,鲜卑族同契丹族一样,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这样一个强盛一时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很书文献中均有记载,鲜卑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而且也有自己的文字,但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都未曾发现过用鲜卑文字,孙金国这一重大发现,无疑解开了鲜卑族的起源和文字之谜。
之前历史学家认为,鲜卑族属东胡系,居于鲜卑山,因此而得其名,比乌桓族的兴起稍晚,但也算是同一时期,而有春秋之前,山戎则是鲜卑族的祖先,但孙金国将羊皮卷轴直译出来后发现,鲜卑族和东胡系根本就扯不上关系,至于为什么会居住在鲜卑山而得名,那是因为在春秋,甚至更早的时期,鲜卑一族的族先曾经率部落大兴东迁,这才来到了鲜卑山一带定居,在商朝中期的“九世之乱”时,岷山一族就曾经大举东迁,却并不知他们迁往何处,自从岷山一族东迁之后,岷山族从此也消失在历史的岁月之中,而鲜卑族的出现和岷山族的消失,在时间上竟然吻合得天衣无缝。
孙金国知道这个发现非同小可,不过在当时那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他并没有敢立即上报中央,。孙金国凭借着直觉,早就预料到“孝观山”和兰陵王的“孝瓘”二字一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于是他带着他年轻的学生,也是他最为信赖的助手,悄悄来到了孝观山。
第62章绝活(一)
孙金国和乐万山祖上都是倒斗的手艺人,两家本是世交,直到孙金国这一代,才算是进了三百六十行里(倒斗是在三百六十行之外,也就不算是正当的职业),孙家和乐家虽然同为倒斗的手艺人,但两家倒斗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先不说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搬山道人,卸岭力士四大门派,道上仍有许许多多的小门小派,这些小门小派虽比不上“摸金校尉”之辈,但也绝不容人小觑,要知道,存在即合理,自倒斗这一行当出现以来,这些小门小派能够延续至今,不能不说他们也有各自的生存之道,而这孙家祖上,本是籍籍无名之辈,虽说干得是掘墓挖坟的勾当,但不懂得分金定穴,也不懂得看风望水,所掘之墓,大多都是油水太少的“民墓”,至于“官墓”,那多半就属于摸金校尉这些大行家的了。
该是孙家出头,孙金国的太爷爷叫孙三郎,家中排名老三,大家都叫他孙三郎,久而久之,其真名都没人知道了。这孙三郎虽然继承了祖上的手艺,仍是干着掘墓挖坟的勾当,但他的胆子特别小,从来不敢一个人去倒斗,每次去倒斗,他两个哥哥都嘲笑他,说:“三弟哪,你干脆去湘西走走水,没准遇到卸岭高手,拜个山头入伙,将来掏沙也好有个照应。”一句话,说得孙三朗头都抬不起来。卸岭源于汉朝时的赤眉军,他们遇山开山,遇墓挖墓,所到之处的古墓几乎没有完好的,而且他们都是拉帮结伙,从来没有单独倒斗的先例。
孙三郎知道两位哥哥看不起自己,索性想单独去倒一次斗。他料想中原一带的古墓虽多,但稍有名气来历的古墓,大多都被已经被政府保护起来,一些鲜为人知的大墓,多半也被摸金、搬山之辈光顾过,再去找这个大墓,能捞的油水不多,于是索性往滇南方向而去。
滇南就是指云南,在《史记》中已有记载,称之为彩云之南,意思是指天下最南方,毕竟中国古代都有天圆地方的概念,所以云南也被认为了是天下的最南方,那是崇山峻岭,多为三苗九黎杂居之地,葬俗与中原大异,就连摸金、搬山之辈,都不敢轻意下手,也是倒斗这一行当中的伊甸园,谁要是能够在滇南一带单枪匹马倒出一两件明器,那可是会被人传为佳话的。
第63章绝活(二)
孙三郎起初单枪匹马杀到云南,本是赌了一口气,想倒个大斗给哥哥们瞧瞧,可当他来到云南之后,心理便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可是来都来了,真要是两手空空回去,那还不让人笑掉大牙?尤其这一圈子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真要传出去,孙三郎只怕在这一行混不下去了。
孙三郎只好硬着头皮,假装游山玩水,在大理点苍山一带活动,在云南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过三个最为辉煌的时期,一个就是传说中的古滇国,尤其是那蛇妃的陵墓,简值可以说得上是“引无数倒斗的手艺人竞折腰”,多少人想要倒蛇妃的斗,包括能够分金定穴的摸金高手,根本就找不到蛇妃埋骨的所在。第二个辉煌时期,便是南诏六国时,那时中原正处于盛唐时期,而云南则分为大大小小数十个“诏”(地方邦国),其中以南诏为首的有六个诏最为强大,被称之为“南诏六国”,后来南诏得大唐出兵相助,统一了其余五诏,自称为“南诏王”,至今“南诏王”的陵墓并没有找到,虽然不断地发现了许多南诏王的墓,但一一证实都是假墓。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辉煌时期,便是大理国时期。南诏国没落之后,杨氏掌权,而大臣段思平并向东方黑爨、松爨三十七部借兵,在石城(曲靖县)会师,以董迦罗为军师,攻入太和城,建立大理国。大理国可算得上是古代云南最为鼎盛的时期了。
大理王朝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很多皇帝正在壮年,却退位出家去做和尚,这至今都还是一个谜,,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