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趋势。
    因此,眼见无忧谷主和司马渊相继表态,凉州的文官们顿时有一大半人纷纷附和起来,锋芒所指的则是云济所提出的迁徙巴蜀富户的建议。
    “自古圣龙以纲常伦理治国,百姓定居于土地之上,若无特殊变故便不得迁徙,故而能够确保圣龙千年的安定。纵观古今,凡是黎民安居乐业则天下康盛,若黎民流离失所则群寇狼烟,事关社稷苍生,风侯千万谨慎啊,莫要让那无耻小人乱了天下的纲常!”
    “巴蜀豪门历来都是支持朝廷维系地方的柱石,贸然迁徙势必引发激变,内则民众不安,外则强敌乘机,实在不智,不智之极!”
    “当日皇甫世家归降,风侯亲口答应善待巴蜀降者,如今战事刚定,便要将富户迁居,则致风侯信誉于何地?”
    ……
    纷至沓来的反驳,出自那些满腹经纶的文官们,全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言之酌酌,群情愤然之下,似乎左右了所有的舆论,任何的异议都成为了人神共愤的谬论,为千夫所指、天下共弃。
    唯有舆情滔滔之下的罪魁祸首云济,却似乎依旧悠哉游哉,嘴角边浮起一丝高傲的冷笑,根本不屑一顾的样子。
    但是,不管云济如何自命不凡,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却是这位雄心勃勃的前任麦坚特使,至今尚未真正建立起鼎足而立的新风云世家,因此面对如此激烈的指责,真正站在云济身边出言应对的实在是寥寥无几,主要都是一些负责技术革新的官员,在风雨军中人微言轻,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
    而剩下的没有出声的官员,几乎清一色都是出自李氏家族一系,他们显然是接受了家主的指示,在这场争吵中坐壁上观,不置一词。
    官员们各异的立场,实际上非常鲜明的将风雨军的文官系统分做了三大阵营。
    人数最多的,是由士林清流们组成的官僚集团,主要集中在无忧谷周围。无忧谷因为收留耿直而不容于朝廷的名士清流而闻名天下,在士林之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当风雨军初创之际更是在当代无忧谷主欧静的带领下,全力以赴的支持风雨,劳苦功高,因此在风雨军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无与伦比的。再加上德高望重、有着很大的号召力的陈善道和精明强干、主持着实际的事务的司马渊主持大局,几乎把持了整个风雨军的舆论。
    这股力量代表着圣龙帝国传承千年的主流思潮,也累聚了神州正统的精英力量,虽然过于保守未必符合风雨的心意,但是却不得不加以重视和安抚,否则便只能够象那个造反的庞勋那样,将自己陷入同整个圣龙帝国相对抗的窘境。
    李氏家族则往往处于无忧谷的对立面,数代人积累的基业在带给了当初羽翼未丰的风雨军人才、情报、财富、网络等强大的软实力的同时,也给家族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因为当代家主李中慧同时也是定凉侯夫人,处于风雨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因此实力不容小视,引来了大批中下层官员的依附。
    虽然由于老家主李淳在乱军中阵亡,而家族的一大批重要成员又因为贪墨钱财在军事防御体系的工程中偷工减料,被受到了军方压力的风雨严厉惩处,剩下的良莠不齐,既有济世经国的优秀人才,也不乏附炎趋势的阿谀之徒,再加上风雨刻意维持着权力的平衡,因此成员大多都是主持着很有油水的实际事务,却很少参与到战略决策;但是家族以血缘为纽带,互为党羽、相当团结,比起依赖相近的理念而松散结盟的无忧谷,实在严谨很多。
    这个阵营,尽管前期因为主张问鼎中原而和风雨的策略背道而驰,引起了很多得不愉快,但是在处理具体事务方面却远比一味主张仁义道德的清流派来得务实,和风雨的理念也更为接近,因此每当遭遇十分重要却很难堂而皇之宣诸众口的事情,往往便是风雨最为坚定的支持者,更被风雨所倚重。
    从麦坚归来的云济,则是最近才刚刚出现的另一股势力,凭借着和风雨的血缘关系,以及风云世家这么多年来在神州渗透的势力,正在逐渐经营起新风云世家,但是由于投入风雨军甚晚,既没有足够的功勋,又没有足够的人脉,自身至今尚没有明确的官职和身份,因此就实力而言只能够暂时敬陪末座。
    不过,云济对于天下大局的战略观点却和风雨即为近似,成为了支持风雨远征异邦的最强有力的支持者,而且出身麦坚的表兄也没有清流派那样恪守道德的讨人嫌,因此越来越得到风雨的重用,此次出征巴蜀陪伴左右便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不得不引起李氏家族的注意和警惕。
    而如今,新征服的巴蜀,显然成为了这三大阵营角力的焦点——无忧谷的人选是无忧谷主的弟弟近卫军统领欧仁,李氏家族的人选是印月归来的少年,新风云世家的人选则是目前提出尽迁巴蜀富户的云济。
    尽管,在这一轮交锋中,李氏家族由于能够推举出来最有希望担任巴蜀总督的人选——远征印月凯旋的李逸如,因为定凉侯的另有安排而提前出局,基本丧失争夺巴蜀最高军政长官的可能,最终选择了旁观的态度,但是剩下两家的斗争却因此而更加激烈了起来。
    想到这里,李逸如不由叹了一口气,立即明白了这场表面看来是关于巴蜀内政的争论背后更为深刻的根源。
    身为家族一员的少年当然毫不犹豫的追随家族的态度,当下小心翼翼的乘着官员们吵闹进入议事厅,准备蜷缩到不引人注目的位置中去。
    然而,就在此时,一道懒洋洋的声音从主座上传来:“我们凯旋的英雄终于来了,何不发表一下高见?”
    李逸如抬头望去高高在上的圣龙帝国西北定凉侯,正微笑着注视自己,显然并不准备放任李氏家族的无所作为,以达到一贯坚持的权力平衡。
第六章 霸者无奈
     第二十二集第六章霸者无奈 “末将年轻识浅,又刚刚自印月返回,不明了神州局势,因此对于如此重大的决策不敢妄言!”
    李逸如的回答,在风雨的意料之中,却也不免微微感到了一些失望。
    在圣龙帝国西北定凉侯看来,无忧谷人才济济,官员们大多清廉而且梗直,但是在很多重大战略方面却始终都不能够完全顺应自己的心意;李氏家族则需要防范尾大不掉、外戚专权的危险,必须严格限制其在战略决策方面的影响,而且其成员复杂、良莠不齐,不得不谨慎使用;云济正在筹建的新风云世家倒是为风雨所看重,可惜时间太短,多半都是一些负责技术革新的官僚,缺乏独当一面的人才,暂时还无法真正的和其他两个阵营正面交锋。
    这种权力体系的平衡,虽然有利于掌控风雨军,但是至少在此刻,却成为了风雨非常头疼的麻烦——当李氏家族退出争论之后,云济一系便很难和声势浩大的无忧谷相抗衡,即便风雨其实很倾向于云济的建议。
    眼看李中慧故意缺席,李逸如也满是推托之词,显然无法从李氏家族方面得到支持,风雨只能够将目光转向了云济。
    “凉州已经空虚,必须注入新的生命力,望风侯三思!”
    可惜,意识到自己独木难支的云济,回答非常简单,并没有如风雨所愿的对清流派们全力反驳,反而将问题重新推到了圣龙帝国西北定凉侯的面前。
    这却是一个让风雨无法回避的问题。
    风雨军的崛起,很大程度之上收益于伦玉关的获取。当年,呼兰人南侵,如同风卷残云一般的扫荡了整个中原,将圣龙帝国中央朝廷直接控制的富饶地区洗劫一空,其中所掠夺的大部分财富和相当数量的青壮人口,都集中在了作为草原和神州之间的中转站——伦玉关,因此风雨夺取了伦玉关,便等同于直接继承了圣龙帝国皇室的相当一部分财产。
    可以说风雨军并非凭空而来,伦玉关内的巨额财富,还有关押着的那些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是却强壮有力,富有战斗经验、劳作经验的战士和工匠们都成为了风雨军得以组建并且迅速拥有战斗力的物质和兵源保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风雨军实际上是经过千百年积累的圣龙军团部分实力的演变。
    这个事件的影响十分巨大,直接导致了圣龙帝国中央权威的衰弱和风雨军的迅速崛起以及随后的庞勋造反、诸侯割据。
    而作为最大受益者的风雨军,则乘着帝国权力格局的巨大震荡,先是威震圣京、解围锦州,继而收复西北、平定高唐,甚至远征印月,一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