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挑灯看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李纲拜相之后,所发布的第一道政令,便是修建这座节烈贤良祠,祠中奉祀的人物不取前朝开疆拓土之名臣勇将,却都是取的在对女真抗战之时,义勇不屈之人。
    当时亦颇有人对此表示难以理解,毕竟当时宋室宗庙神器,被迫南迁,凄惶如丧家之犬,江南之地,虽然风物繁华,然则终究是边陲之地,可谓百废待兴,李纲相公原本便自声威赫赫,被任为第一任首相之后,更是被时人寄以厚望,大家都觉得他应当立即着手建立政纲,稳定国本,恢复经济民生,方为允当,却是没料到其第一道政令却是建祠立庙,纵然不被人觉得他急于树立自己一身身后声名,至少也是置军国要事于不顾,却是急于这等不急之务,不免令人失望。
    甚至当时与李纲志同道合的几位好友亦曾就此事或谏或劝,然而李纲在这一点上,却是非常之坚持,在他看来,大宋要站住阵脚,锐意恢复,经济民生固是根本,政纲国本自要扶固,然则眼下最重要的东西,却是务须先正人心,正士气。
    大宋最缺乏的东西,不是安稳的朝局,更不是财帛子女,而是那敢打敢拼的精神,是那哪怕被人砍掉了脑袋,在脑袋掉到地上之前,也还要咬上对手一口的那分血性。
    当日的大宋又何尝缺过人,缺过粮,缺过军饷,然而女真人一路南下,势如破竹,镇守大宋千关万隘的军将,到得后来竟尔是纷纷在女真人未到之前就自闻风丧胆,弃关而逃,竟自将那中原门户,洞开给女真强盗。
    甚至就在兵临城下的时候,朝中主张迁都避祸,主张屈辱求和的,都还不在于少数。
    是时虽则女真人弃汴京不守,伪楚之张邦昌自去僭号,请旨归附,汴京实则已重归宋室版图,然则当时的天子官家却是已经被吓破了胆,无论李纲再如何拼死劝谏,都只是一意龟缩在临安一带,甚至不敢巡行建康,更遑论还都汴梁了。
    既然大宋的天子官家是如此盘算,形若大宋已然自弃江北,江南风物,六朝金粉,民风物性原本便要比得江北豪杰来得奢靡柔弱,这一干君臣又都是喜奢而厌苦之辈,在这江南的和风之中浸泡得久了,只怕那被国破家亡稍激起来的一点血性,也就转瞬间消融无痕了。
第110章 异变
    包大仁拾步入庙,入眼处便是那李纲手书的那个大大的“耻”字石碑,血红的字体筋骨贲张,令人哪怕是在此时此地,都能近乎直觉地体会到李纲当日里书写这个字的时候,那种愤懑,那种怒火,那种恨不得立即提枪跃马,痛斫胡人头的男儿血气。
    包大仁并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以往每次看到这个饱醮鲜血书就的“耻”字,总是忍不住要为那份直欲喷薄而出的血气引吭长啸,然而现在他在这块“耻”字碑前默立片刻,却只是轻轻一叹。
    山河零落依旧,可是临安城内是处莺歌燕舞,又有几个人还能记得当日李纲相公用毕生心血书就的这个字?
    当日里李纲相公入朝主政之后,便将修成这座节烈贤良祠,立起这块“耻”字碑作为至要紧的第一桩事情来做,就是因为他对于那一场君臣间的秉性看得太过清楚,所以他痛心,他激愤,他害怕。
    他害怕用不了多久,这个江南小朝廷从上到下,就会忘了那一场原本应当是毕生难忘的切肤之痛。
    所以他建节烈贤良祠,立“耻”字碑,并奏准天子官家,应依时依节,由天子官家亲率文武百官并携临安城内父老乡绅,一同到此致祭。
    他要不断地提醒他们,不要忘记江北,不要忘记原本的大宋,不要忘记那一夜汴梁城的怒吼,那一夜父老兄弟们的哭号血泪。
    知耻近乎勇,只要临安城内的天子官家与文武百官,只要江南半壁的大宋子民,还能记得那一份国耻家仇,那么大宋终有一日,能够向女真人讨回这笔血债。
    大宋以孝治天下,当日里现今这位天子官家得位不久,而父兄为女真人所掳,生死不知又是铁一般的事实,是以并不敢将主和之议明说出来,自也没有理由反对李纲的这一提议,斯后李纲虽被罢相,然而这一应时献祭的条款却终究是流传了下来,只是只是既然朝堂上下都是一派以粉饰太平为乐的氛围,这个所谓天子率百官乡绅亲至节烈忠良祠明耻献祭的仪式,却也就渐渐流于形式了。
    只怕连史官都记不清赵构有多少年未曾来到过这个地方了,只是每年由太常寺循例发一道恩诏,说明因天子事忙,特委近臣代天子前往之类的,今日包大仁前来,但是因为身居起居舍人之职,代替天子官家,前来举行这个明耻献祭仪式。
    换在以往,纵是包大仁自己,对于这等已经渐流于形式的仪式,却也并未曾多有放在心上,然则这些天来,他经过在主持加征那两项捐赋的过程之中,亲身见识了临安城内万民对于国仇家恨的淡漠,亲自尝尽了人情冷暖,这一番再次立在这块血红的“耻”碑面前,却是有了一种全然不同的心境。
    他终于体会到李纲老相公是何等地高瞻远瞩,早在数十年前,他就已经预知到了临安城内,乃至整个龟缩于江南一角的宋室皇朝,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甚至他也已经猜到了,到了这般的时刻,这个节烈贤良祠,这块血红色的“耻”字石碑,必然也将是如今日这般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境况。
    然而他却还是要把这个“耻”字大写出来,他还是要把这座节烈贤良祠竖立起来,因为他要让后世子孙知道,终究曾经有过一些前辈,血是热的,因为他希望这座“耻”字碑跟这座节烈贤良祠,能够煮沸一些后人尚未曾冷透的激情。
    包大仁那血红的“耻”字石碑前肃容默立了片刻,口中默祷,这才举步向那供奉着曾为了力拒女真不惜洒血断头的一众节烈先贤的内殿迈了过去。
    原本他代天子官家致祭,自有一番应奉仪轨,然则自多年前始,天子官家便再不将到这节烈贤良祠致祭当作一回事,尔后太常寺揣磨上意,却也是连年裁抑供奉,简化仪轨,尽量将这“明耻献祭”之仪式淡化到若有若无。
    毕竟大家都自知道,现今这位天子官家虽是偏居一隅,却是向来喜欢以中兴之祖自居,这等“耻”字当头的仪式,实不啻于往这位天子官家以太平粉饰起来的颜面上扇耳光,太常寺又怎么会如此不识趣,来做这样的事情?!
    若不是其间碍着一个“孝”字,只怕早已是上下一心,一道旨意废除了这个不合时宜的东西了。
    更何况,现下临安城内沸反盈天,各部院有司,倒是有多半已是不理事务,要不是因着太常寺衙门原来便只是掌管卤薄仪仗的清水职司,非是那些可借国法擅行私意的刑狱部院可比,主掌太常寺的太常卿胡不恶又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向来并未曾过深地介入到朝堂之上的文武争端之中,只怕这一节应奉的“明耻献祭”,早已被大家伙抛到九宵云外。
    倒是现下主常临安防务的刘琦对于这座节烈贤良祠十分钦慕,日前曾说过要与他一同前来致祭,只是此时军队入值临安各部院衙门,而秦桧与岳飞又双双被扣在宫中,刘琦实质上成为临安城内一应大小事务最终裁决人,要维持眼下这等暂时的平和均势以待天子官家归来,全仗他闪转腾挪的功夫,只要稍有不慎,便自变生顷刻,是以此时刘琦可谓日理万机,千头万绪,纵然心下再为渴慕,也未必倒能成行,是以包大仁见他未至,却也并未曾再去打扰于他。
    祠堂司仪官员替他拉开了内殿高大的正门,便自恭行一礼,退了出去,又自将殿门合了上来,却是退在祠堂正门之外等候。
    包大仁虽则官品仍自不高,然则此时名义上却是替天子致祭,虽则已然一应从简,却也仍是不可轻慢。
    深暗的殿门,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天气原本便自阴沉难见,此时更是惟有神台前的长明灯,以及那牌位两畔的烛火,映着这深广寥廓的大殿,平添了几分庄严肃穆。
    这也是原本李纲参与制定的“明耻献祭”仪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原本应当是由天子官家亲至,幽闭在这大殿之中一个时辰,本意是希望能让天子官家与这些节烈忠良独处独对,回想他们的事迹生平,倾听他们无声的诉说,然则此时赵构早已是多年不来,包大仁也是升迁为起居舍人之后,第一次替代天子行此仪轨,却也是丝毫不敢马虎。
    他恭步上前,拈起神台前的信香,就着烛火点燃,端端正正举在额前,正欲默祷,忽然一个若有若无的声音,阴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