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华年(胤礽重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就在与他物色太子妃人选,也命了钦天监选吉日,内务府和礼部都在做着相应的准备,只等胤禔的婚事了了,就轮到他了。
  然后胤礽也确实忆起因为胤禔是提晚了大婚的,他的太子妃也是快要过门了,于是又看了一眼那笑得温柔和煦的大福晋,暗想着不知道汗阿玛会不会干脆给他也换个福晋呢?反正老三也是铁定要换的嘛。
  正胡思乱想间,胤禔便领着董鄂氏到了他跟前来给他见礼,胤礽看着董鄂氏嘴角带着浅笑,微低着头,落落大方地福身子,便也笑着给她回了家礼:“大嫂客气了。”
  胤禔一看胤礽和董鄂氏各自俱是从容不迫自在得体,还客套地闲聊了起来,心里却生出一丝怪异的别扭,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尴尬。
  其实说到底还是他自个心虚了,明明除了他和胤礽,便再无第三人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之后胤禔还要领着董鄂氏去见康熙再见惠妃,便先告辞了,胤礽又陪着皇太后唠嗑了一阵,也回了毓庆宫去。
  毓庆宫里已经有人等着给他报喜,说是承乾宫那边传来好消息,平贵妃刚刚诞下了龙子,母子平安。
  胤礽一听脸上当即就绽开了笑容:“当真?”
  报喜的太监眉开眼笑,说着:“十五阿哥不到两个时辰就顺利下来了,又白又胖哭起来嗓音洪亮,一看就是个极好的,贵妃娘娘当真是有福气,皇上也在那里,见了便喜欢的不得了,当场就给赐了名。”
  赫舍里氏的生的阿哥依旧是被康熙赐名了胤禨,只要能平安活下来按序齿排行就是十五,虽然名字还是原来那个,但胤礽知道,与前世生下来就羸弱活了不到三个月就去了的那个可怜孩子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了,现在这个,定是能平安长大的。
  听得小阿哥身子很健壮,胤礽高兴不已,当下就吩咐何玉柱:“快去库房里多挑些用的上的补药送过去,还有上回缅甸进贡的那尊玛瑙罗汉,去年皇太后赐的那对玉如意一并送去,再添上些小阿哥能玩的小玩意儿,不必拘着,多选几样。”
  何玉柱听着连连点头记下,最后小心提醒道:“主子,是不是太多了?”
  每回宫里添了皇子皇女,胤礽送上的礼总是不多不少,中规中矩的那么几样,对谁都是一样,这还是头一回出手如此阔绰,让何玉柱听得不由得额上冒冷汗。
  胤礽睨了他一眼,道:“无妨,爷就是要让宫里人都知道,爷就看重这个弟弟了。”
  十五阿哥不但是他的亲弟弟,生母还是他的亲姨娘,就冲这层关系,别人就不能嘴碎议论,康熙那里也定不会多说什么。
  转眼间又是半个月过去,这半个月里,新娶了福晋的大贝勒春风得意……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大贝勒每日与新福晋亲亲我我,恩爱有加,羡煞后宫一众,而新添了弟弟的太子爷同样春风得意,隔两日就跟着康熙一块去承乾宫探望新弟弟,每日脸上堆积着的笑容几乎晃瞎了毓庆宫一众奴才的眼。
  只不过另有一人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胤禛担心了大半个月,眼见着就快到六月下旬了,胤禔那边迟迟没有动静,一旦等到六月底,今年的夏税火耗开始征收,这事情可就麻烦了,只是若要他亲自动手,且不说他现下手上人脉有限,胤礽只要有心追究,到时候一查就会知道是他做的,而他,又实在是不想得罪太子爷。
  只是日复一日,胤禔仿佛当真是沉溺于新婚蜜月中,半点不闻窗外事了,胤祉几次去问,得到的回答都是‘别急,快了,正在让人拟折子上奏’,胤祉倒当真是不急,他与胤禛的目的本就不同,早一点晚一点于他而言根本没有差别。
  所以胤禔这么说,他也就这么听了,回头照旧去敷衍胤禛,至于胤礽那里,便仿佛从来不知道这事情一般,镇日以逗弄小弟弟为乐,日子过得惬意无比。


☆、分忧

  六月底;山西文水县发生暴/乱,闹事的民众将县衙门砸了个底朝天;又一把火将知县的府宅给烧了个片瓦不留,还差点闹出人命,最后是出动了当地驻防八旗兵平乱;才勉强将事态平息下去。
  再接着是御史上奏,弹劾文水县县官在巡抚包庇下遮掩灾情隐而不抱,不顾实际民困;强征火耗引致暴动等等罪名。
  再之后;朝堂上就这火耗归公到底好还是不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辩论;而这一回持着反对声音以徐乾学为代表的一派显然是占了上风,咬死的一条观点就是;一旦遇上灾荒之年,就比如这山西文水县,火耗列做正税强制征收,于百姓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是引致民乱社稷动荡的祸根!
  而声张火耗归公这一主张的派别则显然不愿苟同的,辩驳道昔日火耗没有明文列入征收范围之内时各府各县,又有哪一年是收得少了的,碰上些居心叵测的官员,只怕更是狮子大开口。
  可昔日还从来没有哪一处的百姓会为了这一两钱的火耗滋事!
  那是因为从前闹出来的那些都是胃口太大胆子太肥的官员做太过了才会引致民愤,剩下的只敢收个一两钱的那些,本也就是在朝廷默许范围内拿点蝇头小利,这样的人多半并不敢贪墨太多,虽是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默许了,到底也不是太光彩的事情他们自个也心虚,所以碰上灾荒年,除了必须上缴的正税之外,这火耗多少是能准了老百姓拖一拖来年丰收了再补上的。
  但是如今不同了,火耗当做正税强制征收,虽然不多,但碰上灾年,一个铜板都能叫那些暴/民跟你拼命,更何况因为是第一年推行这火耗归公之法,康熙又颇为看重,所以当地官员自然是想着把这事办好了皇帝老儿高兴了他们就又添了一笔政绩,于是灾情隐而不报,拖也要拖到夏税征收之后,便哪里还顾得上老百姓的死活,交不出来把你祖屋给拆了你也得赔上来!
  至于那砸县衙烧县官宅子的暴/乱之举,则是胤禔听了胤祉说的之后,让明珠派人特地去煽动的,为的就是要将这事情闹得越大越好。
  朝堂之上的争吵又是愈演愈烈,比起前一回的胸有成竹,这一次胤禛微垂着头紧抿着唇站在一旁一动不动心里却是懊恼不已,从康熙下圣旨在直隶、山西、山东推行火耗归公之法开始,他就派了人在这三处盯着,就是怕有个意外,没想到最后却还是出了事。
  原本若是今年的夏季火耗能顺利征收上来,他这法子便是成了,那才是真正能让康熙对他另眼相待而他也能在户部站稳脚跟的开始,不曾想偏偏这么不凑巧的是山西发生灾荒,而山西巡抚又恰巧是胤礽的人,地方官为了抢政绩压着这事胤禛其实很能理解,但一旦最后事发就如如今这般这火耗归公的提议必然要遭到那帮子原本就不赞成此法的官员的强烈抨击,康熙也会不满会怀疑,他之前做的那些可就全白费了。
  所以唯一的法子就是赶在夏税开始征收前,让康熙知道灾情,如此他必然会下减免今年赋税的圣旨,到时候这火耗也一并减了,自然就不会闹得民怨沸腾。少了这一处火耗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其他地方没有再出岔子,他的提议就还是成功的。
  但问题就在于,要让康熙知道灾情,就必然要牵涉到隐而不报的山西巡抚,如果是他自己找人上奏,依旧是那句话,他手上人脉不多,胤礽一查就能查到他头上去,如此他便要得罪太子爷,胤禛不想得罪胤礽,这是肯定的,要不当初他也不会故意去先与胤礽提了这火耗归公的法子,得到太子爷对此不感兴趣让他自己看着办的示意才去康熙面前表现。胤禛心里明白得很,他不是胤禔,身后没有半点支持的外戚势力,贸然跟胤礽对着干就是找死,他不过想得到康熙肯定想崭露头角而已,却也一点不想从此被太子爷给记挂惦记上,所以他找上了胤祉。
  不直接去找胤禔,一是因为他与胤禔不熟,二是他也根本不想让胤禔知道他的目的,他的直觉告诉他胤禔一定不会帮他,所以他只能通过胤祉去和胤禔说,而胤祉则与他可谓是一拍即合,不为别的,胤祉想要的却是那山西巡抚的位置。
  只是他们都没想到最后还是被胤禔猜出来了真正托事与他的人是胤禛以及他的目的,而胤禔也确实不帮他,一直拖着事情,等到火耗征收开始,再私下落井下石找人煽动百姓情绪闹事,最后等到东窗事发瞒不住了,自有人上奏弹劾根本不用他动手。
  当然胤祉是不在意的,反正不管怎样,山西巡抚倒台是倒定了就对了。
  群臣之间的争议依旧是无休无止,徐乾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