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们的速度都不高,飞行高度大都也不高,以高速战机攻击它们难度比较大。我军总部对美军大量使用无人机的战术非常重视,专门组织力量研究对付的战术和装备,并组织了专门的特别中队进行训练,以扫除这些无人机。无人机的最大弱点是自身缺乏能动性,一般不能与对手主动作战,又极为依赖通讯链路。它们又必须深入敌区,等于是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40年后我军已经拥有了对付无人机的趁手工具。双座的歼侦-17是侦察那些无人机的最佳手段,它装备的前视红外成象仪能搜索、跟踪无人机的发动机,而“天眼通-2”的升级产品“天眼通”-3型已经脱离了雷达告警接收机的范畴成为电子支援系统,它能搜索并跟踪、锁定8个辐射源,那些不断与控制站交换信息和指令的无人机是相当强烈的辐射源。歼侦-17的长航时可以在相当大的区域内搜索目标,它自身极佳的隐形性能使那些无人机的操纵人员几乎无法发现它们。在中印战争后期,印军为了保护越来越少的宝贵的飞行员,更多地购买了无人机来使用,让我军飞行员得到演练技战术的机会。通常以1架歼侦-17搜索、跟踪目标,再指挥2-4架歼-17逐个摧毁。
为了备战台海战役的无人机大战,总装备部下达指令研制打击超高空无人机的战机。哈尔滨飞机集团欣然接下了任务,他们研制的歼-17和改进型歼-17A在实战中大显神威,自身也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制造经验。而我军的航空电机的研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提高了比功率,达到4千瓦/千克,而且转速范围达到了12倍的比例。美军在“太阳神”超高空无人机上的小电动机在低空和高空的转速相差10倍,不过功率非常小。
他们决定还是在歼-17A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加大翼展到40米,采用高升阻比的机翼剖面。电池和变频器均匀分布在机翼内,4台额定功率为450千瓦的变频电动机螺旋桨埋在机翼中,驱动低噪声推进螺旋桨,机身基本借用歼侦-17的,座舱被加大了改为双座,前座为驾驶员,后座为任务指挥官,负责操纵复杂的侦察设备,并把目标分配给战斗机。实际上成了一架空中指挥机。巡航速度提高到380公里/小时,巡航时间14小时,最大速度提高到750公里/小时。升限更是提高到21000米,足以对付“全球猎鹰”以及新型的U-2侦察机。自身装备了25毫米的“雷霆”式机炮,有6管,每管15发炮弹,有相当的攻击力。由于采用镁钠合金与碳纤维玻璃钢制成的组合材料,隐形性能仍接近歼-17A型,被赋予歼侦-17B型号。至于那些“猎人”、“捕食者”、“蠓虫”“海洋巡航者”之类的无人机仍由歼-17来对付。当那些三军联合军演的部队在客人面前着力表演的时候,那些反无人机的空军部队正在艰苦的作最后的演练,我军研制的无人机落力地模拟美军的那些无人机给他们当靶机。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美军的那些“猎人”和大名鼎鼎的“捕食者”蜂拥而来,迅即被歼侦-17的前视红外仪探测到,它们的位置即时被发送给在各空域巡逻的歼-17。这类小型低速的隐形战机是打击无人机的最佳武器,美军的预警机也不能在远距离发现它们,也就不能指令无人机作规避动作。它们的速度与“猎人”、“蠓虫”、“捕食者”等也差不多,低空飞行性能极佳,可以沉着地占位-瞄准-射击,正是一打一个准。最有趣的是我军在花莲以东近岸处的“银星”反射体密集区的上方埋伏了一批最新型的歼-6Z,有9架“猎人”从300米的低空逼近了这个区域,被高空的歼侦-17B发现。决定由这些歼-6Z客串一下捕“猎”者。一般来说高速喷气战机要攻击这些低空低速飞行的小目标是相当困难的,即使尾追速度差也太大,那些空空导弹大都是针对高速战机的特征设计的,对小小的无人机命中率实在是不高,以我军飞行员节约的观点也觉得太浪费了。用机炮也很难,瞄准的时间太短促,炮弹的散布稍大一些就打不上这些小东西。当年那些打击高空无人机的歼-6飞行员实在是高手,能发现97次,击落20架真是难能可贵。
不过现在的歼-6Z拥有了超低空、超低速的性能,又装备了“雷霆”式机炮,对付这帮小东西就容易多了。根据歼侦-17B的指示,借助微光夜视仪和热成象仪很快就咬住了一架架小“猎人”。飞行员都是第一次驾驶歼-6Z实战,大多数小心地逼近到150米的惊人近距离才开炮的,本来“雷霆”炮的散布就极小,这一下那些小东西全都粉身碎骨了。它们刹那间就在美军战舰上的操纵人员面前的屏幕上消失了,操纵员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故障呢。至于那2架“环球猎鹰”就只能劳动歼侦-17B自己去攻击了,实际上歼侦-17B还不及“环球猎鹰”重呢,只是翼展略大些,两者的任务也大不相同,后者装上6750千克燃油可以飞行1万多千米呢,而歼侦-17B只装了1800千克的金龙电池,2名飞行员及相应装备也不过500千克左右,在低速飞行的情况下电动螺旋桨的效率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可高多了,航程也有4500千米呢。“环球猎鹰”尽管有遥控人员操纵也没有可能同“王牌”飞行员驾驶的战机格斗的,“猎鹰”碰上“猎人”算是完了。
※※※
台湾以东洋面美军特混舰队3月21日3:40
特混舰队的参谋长发现,尽管无人机的损失并未导致人员伤亡,可是它们也未取得预想的效果。他明白在未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派遣无人机意义不大,它们无法突破中国人的拦截。看来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的经验还不能随便用到中国来。但他和梅里斯一样相信中国人绝对无法承受他的舰载机联队和空军联队的联手猛击。那些“猛禽”将彻底摧毁中国空军的士气,即使F-15C“鹰”式的打击威力也决不是那些中国人能承受的。
“报告,F-22机群将与中共的苏-27机群接触,预计汇合点在西表岛和花莲之间的空域,目前距离110千米…”
为了便于读者对这场空战的理解,对涉及的地理和两军的战略态势略微介绍一下:美军的陆基空军都是从冲绳的嘉手纳机场出发的,那里距离巴士海峡950千米左右,距离台湾的花莲约680千米。而花莲正东220千米处就是琉球群岛的西表岛,西表岛上有一条飞机跑道,不过美、日都没有部署空军进驻。巴士海峡南边的亚米岛距南湾仅120千米,我军在上面秘密部署了1部“冷眼”-II被动雷达系统和一个观通站。巴士海峡北部的兰屿岛在南湾东面80千米处,原来是台湾的核废料堆放基地,我军控制南湾后立即出动一支突击队控制了这个岛,并在岛上也隐蔽地部署了1部“冷眼”-II。台东市以东30千米的绿岛也被我军控制,上面也部署了一部“冷眼”。美军特混舰队的中心在距离花莲以东约350千米的洋面,4艘重型航母都需要一个长边为60千米的矩形海域作机动,而统一指挥的4支护卫舰队在航母群外围约50千米处组成护卫圈。
一般来说美军航母群都采用豪华型的3层防御来护卫航母,外防御层,配置在距航母185…450公里处,由卫星、E-2C担任远程反潜。水下有1艘攻击核潜艇先于编队3-4天隐蔽出航,执行探路和驱潜任务。
中间为区域防御层,配置在距航母50…185公里处,仍由E-2C和舰载雷达提供预警,防空兵力为165公里外的F-14和F/A-18及舰载宙斯盾系统,反舰手段为机载和舰载的“鱼叉”和反舰型“战斧”导弹。区域反潜的主力为编队前侧方100…185公里处的攻击核潜艇,有时还在编队後方50公里处配置另1艘,以防敌潜艇尾追偷袭。在未配置潜艇的扇面内,由距航母30…40公里处的护航舰用拖曳声纳进行概略搜索,然後引导反潜直升机进行攻击。
内层为点防御层,设在距航母50公里以内,以自卫防空反潜为主。防空主力为舰载宙斯盾系统,北约海麻雀、“拉姆”和密集阵近防火炮及电子对抗措施,反潜主力为反潜护航舰只及舰载反潜直升机,反潜兵器为“阿斯洛克”反潜导弹,Mk46鱼雷和水声对抗措施。护航舰只一般呈环形配置,以确保防空网无空隙。此外,环形配置也无需因航母收放飞机迎风转舵而调整队形。在高威胁时,可沿威胁方向前出40…50公里作前沿布置。
航母群的运作是海军中最复杂的,航母的弹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