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洪文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关路线,事关大局,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就要出以公正,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不怕离婚,敢于反潮流。……“在一片掌声中,王洪文兴冲冲地结束了讲话。
  中共“十大”与前几次代表大会比较,是节奏最快的一次:“七大”开了四十九天,“八大”开了十二天,“九大”开了二十四天,而“十大”按预定的议程,只开五天。
  这因为“十大”肯定了“九大”路线,不用在制定政治路线上多花功夫,着重于补上因林彪集团下台而造成的空缺。
  八月二十四日举行开幕式之后,花四天时间分组讨论。王洪文突然成为接班人,成为小组讨论的热点。
  党内毕竟有许多正直的同志,即使在那样的政治高压之下,还是有人对王洪文提出了异议:安亭拦车卧轨,能算是“革命行动”?二十多万人用暴力踏平“联司”,能算是“革命行动”?让这样的“造反司令”充当接班人,合适吗?妥当吗?
  在这个节骨眼上,上海组有人作了长篇发言,盛赞王洪文,给了王洪文有力的支持。
  此人不是张春桥,不是姚文元,却是那个“老干部”马天水!
  马天水的发言,令人作呕。
  “我觉得洪文同志到中央工作以后,进步很大,看问题、讲话,都很深刻,很全面,对我教育很深。……”马天水历数“造反司令”王洪文在上海的“造反”功绩,然后,竭尽吹捧之能事:“我和洪文同志相处工作多年,我觉得他看问题、想问题很全面,有组织工作、领导工作的能力,不是一个只会冲冲杀杀的人,这一点我可起誓!”
  “春桥同志、文元同志长期在中央,上海是洪文同志主持工作。我觉得;洪文同志至少比我强得多! 闭庖幌帧捌鹗摹庇峙淖判馗档幕埃热舫鲇谡糯呵拧⒁ξ脑蛘咄跣阏洹⑿炀跋汀⒊掳⒋笾冢残怼案腥玖Α本筒盍诵矶唷S删镁吵〉摹笆锻纠下怼彼党觯悴艽笥跋臁?
  就连江青,虽然没有直接听到马天水的发言,但很快有人向她汇报,她跑来紧握马天水的手:“马老,你讲得好,讲得真好!”
  八月二十八日,王洪文的名字,再度出现在中共中央委员名单里。
  耐人寻味的是,“王”与“邓”都是四划。在公布主席团名单时,“邓”在“王”前;公布中共中央委员名单时,“王”在“邓”前。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共中央于一九七三年三月十日,决定恢复邓小平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毛泽东对邓小平多次采取了保护性措施: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江青要求开除邓小平党籍时,毛泽东未予同意。当戚本禹编了一本《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言论集》,内中亦收入邓小平言论,毛泽东亲笔圈掉了邓小平的名字……曾被作为“中国第二号大走资派”打倒的邓小平,被选为中共十届中央委员,使他也成为大会的一个热点人物。
  在中共十届中央委员的名单中,还有马天水。他因为对张、姚、王曲意逢迎,从候补中央委员成为中央委员。
  八月三十一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在京举行,王洪文擢升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名列第三;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中共政治局委员:毛泽东王洪文韦国清叶剑英刘伯承江青(女)朱德许世友华国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姚文元康生董必武至此,王洪文作为中共第三号人物、作为接班人的地位,在全党内完全确立。
  一九六六年的“造反英雄”,成了一九七三年的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取林彪而代之,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
  张春桥在“十大”期间,见到上海国棉十七厂代表杨小妹,说了一句“名言”:“十七厂贡献了一个王洪文!”
  第十二章 四人结“帮”
  陪同毛泽东十六次会晤外国首脑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三日——林彪自我爆炸整整两周年的日子,王洪文与毛泽东的合影,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地位,刊登了新华社九月十二日所发出的电讯《毛泽东主席会见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电讯提到了当选才十几天的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
  这是王洪文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重大的外交活动。
  电讯全文如下: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二日讯)
  毛泽东主席九月十二日下午五时会见了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双方在无拘束的气氛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法国外交国务秘书让·德利普科夫斯基参加了这次会见。
  贵宾们由周恩来总理陪同来到毛主席住处,首先在门口受到王洪文副主席的接待。
  毛主席、蓬皮杜总统见面时,双方长时间地握手。毛主席对蓬皮杜总统前来我国访问,表示热烈欢迎。蓬皮杜总统说:我为有机会同你见面,感到非常荣幸,因为你使世界改变了面貌。他还转达了戴高乐将军生前怀有的同毛主席会见的愿望。毛主席在随后的谈话中回顾说,十年前在戴高乐将军的推动下,法国在西欧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了完全的外交关系。他请蓬皮杜总统回国以后向所有他见过的法国朋友问候。
  会见时在座的有王海容、唐闻生、齐宗华、罗旭。
  《人民日报》刊登了中法首脑会晤时的照片。在中南海,毛泽东那间堆满古书的书房里,毛泽东、蓬皮杜居中,两侧为周恩来、王洪文。这样的外事安排,最清楚不过地向全世界表明了王洪文的接班人地位。
  这一时期,毛泽东总是在中南海他的书房里会见外宾。美国作家斯诺与毛泽东的长谈,也是在这间书房里进行。斯诺一九七一年第四期美国《生活》杂志上曾这样描述过:“毛宽敞的书房里四面都是书架,书架上摆满了数以百计的中文书籍,其中也有少量的外文书籍。许多书中插着注有解释的、作书签用的纸条。大写字桌上高高地堆着报刊和手稿。这是正在从事写作的作家的工作室。通过宽敞的窗户,可以瞥见园景,据说主席亲自在园子里种植蔬菜和试种庄稼。……”当上中共中央副主席之初,王洪文进进出出于毛泽东的书房,一次又一次参加会见外国首脑。毛泽东确实把这个年轻人当作助手培养,寄予了厚望。毛泽东让王洪文与外国首脑见面,让他出现在照相机、电影摄影机、电视摄象机镜头前,树立他的威信,便于他接班,每一次参加会见外国首脑,都是对王洪文的一次大宣传;他的名字出现在众多的电讯上,他和毛泽东、周恩来、外国首脑的合影,印在中国的大报小报上,印在世界各国的报刊上。
  “WangHong—wen”,随着新闻媒介的传播,原本不名一文,如今在全世界享有颇高知名度:一九七三年九月二十三日下午,毛泽东会见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副总统侯赛因·沙菲,进行两小时的交谈。在座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一九七三年十月十三日下午,毛泽东会见加拿大总理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总理。参加会见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在中南海的书房里,特鲁多总理坐在毛泽东的和王洪文之间,周恩来反而被安排在一个角落里,他和毛泽东之间坐着外交部部长助理、毛泽东的侄孙女王海容。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会见澳大利亚总理爱德华·高夫·惠特拉姆。陪同会见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五天之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七日,毛泽东会见塞拉勒窝内共和国总统史蒂文斯。
  坐在毛泽东两旁的还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九日,当毛泽东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陛下和皇后时,王洪文和周恩来在座。这时的王洪文,坐在那格子布沙发上,已不象最初几次那般拘谨,正襟危坐,毕恭毕敬,而是翘着二郎腿,斜倚在那里。
  在一九七三年,王洪文参加了这样六次高级首脑会见。在外国记者的眼里,王洪文也就成了中国的首脑人物。一位英国记者写道:“三十八岁的上海造反领袖王洪文,已明白无疑地成为毛的继承人。毛在中共‘十大’之后每一次会见外国首脑,坐在他的两侧总是周和王。周已七十五岁,是毛的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