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活智慧之书--紫钦天太极博弈原理 txt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味着你消耗其余的机会资本——你对其他方面的思考的机会减少了。
我们曾在太极归宗这一章里面谈到一个概念:系统总量恒定。所以如果一个小孩对某一样东西沉迷的话,你必须要提供一些机会让他的其他方面发挥出来,由于总量恒定,因此所沉迷的一面必然会减下来。所以你想想,小孩子是不是学业很差劲,有无没有赞扬并且让他好好发挥他的某一方面?或者我们使用边缘性原理去思考,想想生活环境是不是太久没有换过,你更换一下环境,在他适应新环境的期间即边缘期间去引导他,比方说一些人在家里很捣蛋,但是刚去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就显得有点检点,这时候的引导效力会很大……
有不少人却曾说:现在的离婚率那么高,我都不敢谈恋爱了。说得还挺理所当然。也有不少女人看到有关的诸多报道,就对自己的另一半忧心忡忡,会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对这些话题,不少人或者所谓的专家告诉各位“做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要乐观”,“虽然道路多艰险,我还是那个会平安过马路的人,只要我小心一点,不必害怕过马路。”……
各位,这些的观点都是处于百科归类图的上层,是很虚的,没有真正地解释了事情的具体缘由。
如果你反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会不自信,不乐观呢?”相信他们会懵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书上强调阴阳,策略,心力,只有考虑到这些,才能知道现象下的必然性在哪里。而非我们经常听到的泛泛而谈!
如果你要学生画一幅画,具体叫他画哪些,学生容易下手;但是如果主题叫乐观,他们反而会觉得很难画。(建议联系化文为象化象为文一文)
这个分解的方法其实就属于上一章谈到的太极分解法,把一个很抽象,很虚的概念转化为实的东西。
笔者见过一位朋友,第一次见面,就大谈特谈他的经历:一个人只身来到北京跑业务,后来给骗了,口袋里只有10块钱,睡天桥,撑了足足一个月。后来做策划,做生意。特别谈到当初做卖奶粉的生意,要不是因为贪心就不会给没收才搞到破产,现在才沦落如此(笔者注:当时某个牌子的奶粉的代理有地区保护,他为了能更赚钱,从其他地方串货过来。)……
第一次听,笔者对他的印象还不是很差,但是后来每一次碰到他,他都提起这件事情,也据别人说,他每次见人都对这事侃侃而谈。笔者就对他很失望,虽然作为一个业务人员要懂得赢得共鸣,争取别人的站队,有需要对自己进行必要的包装。但是笔者觉得他沉溺在“贪心”这一个思想深度上,没有取得半点进步。
为什么?你为什么不去打劫银行?是因为你贪心不够吗?你可以这么认为,但是你无法再从“贪心”这个角度去准确解释你为什么同时宁愿不停地跳槽拿更高的工资。是因为“贪婪的心有个度”吗?你再这么想,那就麻烦,因为你很难去量化这个概念!兜来兜去,你想的东西跟怎么去行动还是有一段距离!
所以我们在百科归类图里面就首先提出层次理论,虚实的理论,目的是让读者能有这个概念,一下子知道我们要太极分解啦,要分到什么程度才行。
你要把人的心念,为何会这么想,分解出来,再得出“究竟由什么影响人的判断”。例如初生之犊不畏虎,是因为它不知道各种厉害关系,所以它就一直向前,那你教育他就有方向了。但是从文艺青年的角度,他可以认为这个乳臭未干的东西压抑不了自己的性情,很贪心——但是这种想法是很抽象,肤浅,于事无补的,你跟他说不要贪心,他也不知道怎么样做才不贪心。
因此这位朋友当年的失误,是他无法看准当时的各种形势。现在的他只是用了一个抽象难以具体化的词语去圆他的不足之处而已!正因为此,所以一个人很容易停留于现在,容易重蹈覆辙。
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所以许多人都在寻求幸福的婚姻,但是别忘了,真正能够维系婚姻的恰恰是共同的价值观。”,很多人听到类似的话,就觉得很对,把它作为座右铭。可是笔者告诉各位,这些观念都是经不住深入考究的,不用实践的话,作为自我陶醉没问题,但是一旦实践起来,就会出大问题。
你们可以对“真正”、“共同的价值观”进行太极分解,就知道哪里出问题了。如果我们改成“真正能够维系婚姻的恰恰是爱情。”很多人听到后也觉得这句话好像也很对哦,在结合对比,就会发现“共同的价值观”并不等于“爱情”,但是为什么两句话都像对呢!
如果我们再进行深度结点的探索,我们可以得出维系婚姻的有精神层面和物质上的利益层面,然后物质上的利益和精神可以再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再进行分解,最后得出不同的维系因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造成了我们所见的现象,即平衡的结果),而这些因素并无真假之分,只有力量的强弱之别!因此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那么复杂!——为什么有些少女特别会喜欢老头?为什么明明没有感情的却可以一辈子过去呢?为什么和小三偷偷摸摸而男主角又愿意离开正室?
所以,有时候笔者在很烦躁的时候,听到那些泛泛而谈的没有涉及到综合平衡因素的结论,都很想破口大骂:“实在太肤浅了!一点务实精神都没有,生活的反例比比皆是!”
有一次笔者很难得去一家书店,看到一本书,整本书谈来谈去都类似这段话:
“培养你的气质美:读最优秀的作品;听最美好的音乐;学最喜爱的舞蹈;赏最经典的艺术;做最独特的气质美女,享最智慧的幸福人生;内外兼修美丽一生幸福一生。”
笔者顿时摇了摇头,其实《理想国》可能会更值得看一点。想起了某一次讲座,那个教授级的人物在台上侃侃而谈,也是大部分是一些很美好很抽象的话语,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听,为什么呢?因为这是麻醉药,虽然不是根本治病的药物,但是还是有部分人需要它的,所以它就有市场啦。
有一句经典唯美的话:“心中无尘,心自安。烦恼由心生。同一桩事,想得少则无忧,想得多则是自寻烦恼;同一个问题,看到光明的一面则喜,看到灰暗的一面则忧。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简单一些,积极一点,烦恼自然会少了一些。清空心里的阴霾,心净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舒心。”
其实如果我们反问一下就会发现一些大问题,“怎么样才算多,怎么样才算少?”——你自己本身就分不清,“当我们面对大困难(如亲人遇难,工作上有小人针对,剑走险锋等),你能告诉自己要简单些吗?”——你简单些也甚至落得被人唾骂为不负责任的下场。所以对于这些话,我们怀有娱乐的心态去看就好了。
这些麻醉药,可以将一个人麻醉一辈子,一直到你离开世界;也可以麻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就有机会能理清思路,继而等待成熟时机的到来,而这个时机或是你的运气带来,或是你自己创造的。
☆读者来信之年轻的美好的时间里为什么不放纵
读者来信:
近来阅读春上春树的1Q84,文中不间断提及单身男女对性爱的态度,也强调了年轻人要珍惜美好光阴的做法。
当然小说与生活也许不尽相同,但终归是生活的投射。文中提及的,找一个安全的干净的人,共享一个晚上的盛宴。干脆利落的关系,没有多余牵扯。说白了其实就是ONS,只是他强调一个度的问题。
生活带给我们的除了欢乐自然会有疼痛,憋屈,压力,等等负面情绪,若是以此为理由,享受一场无爱的性。有多少人能接受呢?
毫无疑问这与我们老祖宗的想法是背道而驰的,但如今社会还有多少人在恪守信条?男人本就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若是询问他“你有需求吗?”连我本人都想笑。但是女性呢?有多少单身女性在失落难过或者兴奋开心抑或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产生想与异性身体接触的需求。也许是拥抱,接吻,并非一定是根本的触碰。前两者显然为数不少,现在已经出现很多机构专门提供陌生人的拥抱或接吻,只是这项,一直是隐晦的,含蓄的,并不公开的。
社会的不同情况,究竟是因为畏惧流言的杀伤力,还是依旧希望追求精神与肉体双方面的契合,又或者是拥有坚定的信念,坚持自己的信条呢?
在年轻的美好的时间里,我们极力去忽视去掩盖身体发出的讯息,最终等待的,希冀的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