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活智慧之书--紫钦天太极博弈原理 txt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会跟感叹,“真想不到,你居然有这方面的能力呀!做得不错!”,“为什么他在这个任务上竟然失手了?!”……
②人性的定性
人性的定性,指的是这个人是怎么样的,如何的。那我们怎么去获取这些认识的呢?人性的定性有两种方法:
(1)轮廓识别——底线
………………………………………………………………………………
知识拓展:诸葛亮观人七诀: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的头号智者,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从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总结出的用人之道,不仅全面、深刻,而且可操作性很强,极具参考价值。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知人,最为重要的是要知其人品(注意,这里的人品解读为志向)。人品支配行动,行动反映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人个人志向是否坚定,意志是否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所作所为,能否经得起考验,是临阵脱逃的还是一往如前,这是一个人的人品之核心,也是知人的基本点。古往今来,任何一个事业成功者,无不是志向专一者,无不是信仰坚定者。考察一个人,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可“问之以是非”,看其对是非曲折的判断,对某事物的看法,观察其志向。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摸棱两可的人,那些随风摇动、忽东忽西的“墙头草”式的人,往往是善于察言观色、附炎趋势的人,他们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内心道德的操守,只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这些人最容易在关键场合、关键时刻损害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只有志向高远、立场坚定、胸怀宽广、志同道合的人,才会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业同命运、共呼吸,奋力拼搏,不辱使命。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即用激烈的言词激怒他,以考察是一个人气度和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古人曰:“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人为创设一个创难环境,“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勇是忠诚、勇敢、刚强与坚贞的优秀品质,只有在危难之时一个人所表现的胆识和勇气才是最真实的。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有这么一种说法,酒后喜欢唱歌的人,生活起居较具规律性,也是乐观进取之人,虽会酒醉,但心不会醉;醉后就睡的人是理智型的人,平常不喝酒时颇懂得自我约束,言行也少逾矩;醉后爱笑之人个性乐观、随和、不拘小节,也是颇具幽默感之人;酒后喜欢唠叨、争吵,甚至会动手打架之人,平常情绪不稳,是处在长期的时运不济,或屡遭挫折、不顺的际遇下,属于怀才不遇的典型,其目前之运势则是处在蹇滞阻塞难通的情况下;喜欢独自一人默默喝酒之人是落寞寡欢型之人,拙于交际与词令的表达。当然这种说法也有偏颇之处,不能以偏概全,但酒后往往误事或失德的人可见其定力不足,修养不深,若不戒之,恐难以担当重任。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对人最大的考验是什么?是金钱,是利益,是物质引诱。人性本有贪欲,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一个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出必行,一言九鼎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下属的信服。信任是识人用人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件事,信任是用人者取得下属忠心拥戴的重要条件,也是用人者对其下属最基本的要求。
………………………………………………………………………………
以诸葛亮的观人七法提到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项内容为例,我们试着使用数学方法表达:
底线1。1<志<底线1。2
底线2。1<变<底线2。2
底线3。1<识<底线3。2
底线4。1<勇<底线4。2
底线5。1<性<底线5。2
底线6。1<廉<底线6。2
底线7。1<信<底线7。2
什么叫底线呢?底线指的是某种特性变化的临界状况。就如同我们经常说的,人格底线,伦理底线。(和本书在太极建模一章里面提到的拐点是一样的)
自成长以来,我们是怎么认识人的呢?
如果你开了某种玩笑然后他就发怒了,于是你就明白了:他是“谦谦君子”,“不发怒”的底线就是你不能开某种玩笑。一旦你开了这种玩笑,他就变了。
如果你给他两毛钱,你就可以收买他了,于是你就明白了:他“信”的底线就是2毛钱,低于这个价钱,他就叛“变”了。
……
所以当你对一个人的底线了解很多的时候,你对他就会感觉很放心,因为对方的性情变化都在你掌控之中。
我们人与人的交往也是一样,你知道对方越多的变故经历,你看到对方越多的喜怒哀乐,你就感觉到这个人很真实,很实在。假如忽略价值观念不同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很愿意亲近这样的人。我们每一个人不一定数学都很好,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但是我们能通过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变故,能够感知出这个人的各方面的底线!
我们的前辈通过无数的经验警示我们,我们要小心陌生人:熟人尚且能做到温文尔雅而背后却暗里藏刀,更何况是一个陌生人——你并不知道对方的经历,不知道对方的背景。
………………………………………………………………………………
本书提示:
当一个人向你呈现某种状态,如人品好,如条件好;环境差,行为差。你只看到他们静态的一面,没有看到他们变化的一面。那么本书建议你在心底中酌情考虑予以信任的程度。因为你不知道对方给你的形象何时会发生变化。
………………………………………………………………………………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如此,探知事物的轮廓,从而识别不同的事物。比如戴眼镜的朋友可以尝试摘下眼镜来,你要认出一个人,并不需要精确到“对方的毛孔”而是你可以看到对方的轮廓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从一些经验统计里面发现,出色的管理者,出色的领导大部分是理工科专业的出身的。
因为他们读的专业所锻炼出来的思维,能很快地感知到各种关系公式的综合结果,就这个例子来说就是他们能瞬间感知到事物的轮廓包括人的各个方面的底线。当然,对于这种能力,虽然他们并不一定能表达清楚,但是已经内化为一种直觉,感觉,也就是我们经常谈的职业直觉,第六感。(读者可以跳读到本书关于潜意识篇里面提到的:显意识内化为潜意识以及逻辑里面提到的感觉思维。同时建议联系一念化三千一文。)
为了让读者明白以上的例子,笔者使用了单纯的思路,没有考虑外界更多的环境。比如说,平常你开了这种玩笑,他就发怒了,但是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中,他可能就不会发怒了,因为可能这种场合让他需要克制一下。也就是实际情况,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万象演化一章里面称为自建平衡体系,在阴阳流转一章里面称为平衡)
所以这个底线,一般指的是一个大概率,其成立必须有一个大前提,即太极。
从过去事件,可以探知一个人的底线。比如有很多恋人,包括已婚人士,都非常关心另外一半的过去。他过去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人呢?有无出轨过?现在是不是只是从良了?……
但是很多人是没有思考方向去正确从一个人的过去中提取出准确的底线,和准确处理底线(信息)(阅读提示:请联系信息对抗)。如果偏差了,有可能造成原本一个想改过自新的人得不到接纳,只能复归原本,这样原本趋好的现象最终变成遗憾。
所以面对这些问题,你必须要清楚,底线究竟有什么作用?——底线只是变数的参考,而不是过去就等于未来!
因此你可以这么做:
(1)分析现在已有的情况,其维系现有平衡的各个因素。
(2)底线就是引起变化的引动条件。你要想不变化,就要避免这些引动条件的出现;反之,则引入引动条件。(注意运用太极归宗提到的虚实,以便更好归门别类,条件不一定完全一样,可有类似。)
(阅读提示:更深入启发,请阅读一念化三千一文)
………………………………………………………………………………
知识拓展:21天效应:
(笔者提示:这篇补充文章说的是习惯,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