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努尔哈赤私密生活全记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皇太极与阿敏又领着兵马,前往鞍山铁矿增援,乌尔古岱已在矿山下屯兵半个多月了。由于后金坚持用大炮轰击的办法,铁山的墙体很快倒塌了,铁骑兵冒着矢石冲上山去,经过大半天的混战、厮杀,赵家林与邱老将军等只得领着残余的矿工队伍,退回锦州方向去了。
  在这斗争日益尖锐的时候,明朝政府也派了一名总兵官名叫王朝定的,坐镇朝鲜王国进行指挥。在辽阳城失守时逃出的参将毛文龙,也占据了海岛,不断地派遣辽人,暗中潜入南辽四卫进行策反,于是,明朝的官军与辽民一道,相互配合起来袭击辽南各城的八旗兵。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辽南四卫成为朱明王朝与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激烈争夺的第一线。
  在额亦都与安费扬古两员大将连续去世之后,努尔哈赤仍然没有从沉痛的怀念与追忆中解脱出来,年纪尚轻的另一位大臣扈尔汉又病逝了。
  努尔哈赤痛苦万分,整日哀叹不已。
  范文程与众贝勒也整日陪着他在悼念死去的四位大臣,为了给汗王解忧,范文程只得陪着他下象棋,借以宽慰他那伤痛的感情。谁知不久之后,何和理也病危了。努尔哈赤闻之,急忙前去探望。
  这五大臣中的最后一位大臣何和理,自从得病以来,一直高烧不退,浑身烧得滚烫,以致饮食不能进,夜夜不能寝。绰尔济医生想尽办法,也退不下他身上的高烧,病情愈加严重起来。何和理自知得了不治之症,便不由得想起了费英东、额亦都、安费扬古、扈尔汉四位战友、兄弟,时常是想着想着便哭起来了,有时竟然自言自语地说话,如此一来,病情越发加重。一天夜里在面见汗王后便咽了气。努尔哈赤不禁大声号啕恸哭。)
  近四十年来,何和理紧紧跟随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帮其襄理政务,筹措粮饷,打制兵器,甲杖盔械等,无不兢兢业业,事事完善。在征伐黑龙江女真、灭乌拉,打叶赫,血战萨尔浒,无不立下战功。为了战争需要,何和理为努尔哈赤组织后金谍报组织,刺探明军情报,收买明军将士,为攻陷抚顺,占领辽阳等城,均立下奇功。
  这些日子里,努尔哈赤经常地叹息着说:“五位大臣走了,朕失去了‘股肱之臣’,失去了左右手。”
  孙承宗上任以后,对袁崇焕十分信任,二人对辽东的防务有共同的认识,于是关系密切,十分合作。
  后金自得广宁城之后,也没有派兵驻守辽西地区,加上两辽百姓处处掀起抗金怒潮,努尔哈赤不得不派兵镇压,使努尔哈赤深深感到自己兵力不足了。
  由于明朝的军队也都撤进山海关内,辽西这一广大地盘一时成为无主之地,后金与明朝,双方不断派出游骑侦察,经常捕捉对方人员,发生了一些小磨擦事件。袁崇焕建议务必要守住攻守两备的军事要地宁远城。
  不久,孙承宗便派祖大寿负责修筑宁远城。
  可是,这位祖大寿却没有意识到筑城的重要,敷衍塞责,按照孙承宗原来订的标准,他只完成了十分之一的任务,而且质量又差。
  一天,孙承宗带着袁崇焕,一起来到宁远城,察看以后,他们十分不满意。祖大寿却当着孙承宗的面,重弹“劳民伤财”之说,被他当面斥责一番。孙承宗指着地图,向祖大寿说明宁远城的重要位置,说明守住宁远,就是守住山海关的道理。
  后来,袁崇焕亲自对宁远城重新设计了新图纸,规定城墙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城墙底部宽三丈,顶部三丈四尺。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修筑,新的宁远城终于竣工了,孙承宗又亲临视察,非常满意,两人一起精心布署了一条抗击后金的新防线——宁锦防线。
  这条宁锦防线,是指从锦州、松山、杏山,到右屯、大小凌河等地,不仅遣将派兵把守,还对原来的城墙进行认真修缮,进驻重兵,严密防守。在孙承宗指导下,经过袁崇焕亲率军民辛苦了一年,一度荒凉凋敝的宁远,变为明朝抵御后金南犯的关外重镇。
  在孙承宗、袁崇焕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思想指引下,天启四年(1624年,天命九年)九月,孙承宗派遣总兵马世龙偕巡抚喻安性及袁崇焕东巡广宁,历经十三山,经过右屯,又从水路抵三岔河,让都司杨朝文去盖察访。
  这次袁崇焕等东巡三州两河,相度形势,察访虚实,训练了士卒,增长了胆气,实在是一次壮军威、鼓士气的举动。
  自孙承宗上任以来,定军制,建营垒,备火器,治军储,缮甲仗,筑炮台,买战马,“层层布置,节节安排,边亭有相望之旌旗,岛屿有相连之舸舰,分合俱备,水陆兼施”,一时之间,警报不传,烽火熄灭,逃难的百姓又陆续返回家园,开垦屯种,一度沉寂的辽西大地,又变得生机盎然。
  后金汗王努尔哈赤见到孙承宗与袁崇焕将帅一心,联手合筑宁远城,又建了一条宁锦防线,一时无懈可击,不便兴兵南来。便让大贝勒代善率领三千骑兵去攻打锦州,实施范文程的投石问路计策。
  锦州的明朝将领马士龙,宁夏人,武举出身,历任游击,副总兵等职。孙承宗来山海关就任后,见马士龙勤谨职守,对辽东防务比较重视,便向皇上推荐他为总兵,并派他守锦州。
  马士龙确实对锦州的防备很重视,先后修补了城墙,在认真训练士兵的同时,把城上的火炮装置妥当,带领士兵运来大量滚木、礌石,并准备了充足的粮草,还加强了军情的刺探,建立了完整的军事情报组织。
  因此,大贝勒代善的兵马一出沈阳城,就引起锦州探马的注意,他们一方面派人继续监视这支骑兵的动向,一边向锦州报告。
  马士龙立即登上城头,布置防备,沿城巡视,命令守军严阵以待,不可粗心玩忽职守。
  得知消息后的袁崇焕早已成竹在胸,立即派遣副将左辅、朱梅二将,带领二千人马,迅速前往锦州救援。
  二人走后,袁崇焕又让传令分别前往宁锦线上的松山、杏山二城,命他们也派出少量兵马前往锦州援助。
  大贝勒代善的兵马来到锦州城下,一见城上早有防备,若是领兵回去,不仅被敌人耻笑,也会受到兄弟贝勒的讥讽,只得命令骑兵攻城。
  顿时,城上城下喊杀声爆起,鼓声与角螺声相互应和,城上的大炮连续在旗兵中间爆炸,一排排旗兵倒在地上。
  马士龙在城上指挥守军,用滚木、礌石打击靠近城下的旗兵,把那些攀爬云梯的旗兵一次次、一个个地打下去。
  大贝勒代善骑在马上,指挥着他的旗兵攻城,只待城墙能倒下一个豁口,他就可以命令身后的铁骑,一马冲进城去!
  猛然之间,城南方向尘土扬起,呐喊声渐渐近了,大贝勒代善不由一惊,知道是明朝的援军到了,耳畔响起父王那“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叮嘱。
  明朝守军们见有援军到来斗志更旺,对准后金兵马猛开大炮轰击,滚木与礌石打得后金兵马晕头转向,而后金兵又看明朝援军到来,不免惊慌起来。
  这时,马世龙见松山、杏山的兵马已杀向后金队伍的背后,便当机立断,把城头守卫安排已定,立即领着五百精卒,从城里杀将出来。
  大贝勒代善腹背受敌,被前后夹攻,心知再不撤退,将受到包围了,遂命令停止攻城。他领着残余兵马,丢下攻城的器械,与围上来的明军混战在一起,拼命往外面杀去。
  努尔哈赤自大贝勒带兵走后,总觉得心里不甚踏实,急命四贝勒皇太极迅速带兵前去增援,以防代善有失。
  皇太极的兵马刚出沈阳不久,便有探马回来,要他快去救援,皇太极未等探马说完,便对座下战马连加三鞭,领着铁骑如旋风一般,沿着去锦州大道,飞速地驰去!
  宁远来的救兵左辅、朱梅二将领着五百士卒,也急匆匆往锦州赶来。等他们赶到时,见后金兵马杀开血路,想往沈阳方向逃跑,左辅一边向身后士卒喊着,一边手执大刀,迎头就向代善砍去。孙梅将军领着士卒随着围前来,把大贝勒代善围在中间。
  正在十分危急之时,四贝勒皇太极的兵马赶到了,在潮水一样的铁骑的冲击下,明军再也拦截不住,大贝勒代善才得已逃出重围,与四贝勒的铁骑合兵一处,往北逃去。马世龙等领着兵马随后追杀,他们用弓箭,又射杀了许多受伤的旗兵,直至天色将晚,才各自收兵回去。
  代善与皇太极领着残余兵马,回到沈阳城里,一查点人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