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23炮击金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好, 后面又有一艘如仙船飘然而至。周方顺掏出手枪连打4发,以期船上渔民能够发现。准想,那船却突然加速,兔子遇到狼般撒腿开溜。
  他娘的,生生能把大活人气死。
  再看,后面还跟着一条呢。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因为,环顾四周,显然看不到第四条船的踪影。
  周方顺不再喊也不再开枪,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力,一阵猛游,靠近渔船,抓住了船尾拖带舢板的绳缆才叫:船老大,快停下!
  没人回答也看不到人影,只听砰的一声,手中的绳索断了。也难怪,这里渔民经常受到敌舰敌特的骚扰,怕爬上来的又是“水鬼”,故意把绳索一刀斩断。
  周方顺抓住断绳的手没有松开,一把一挪靠近了后面拖带的小舢板,攀住船帮,使尽吃奶的力气终于翻了上去。翻上去就只能仰躺在那里,呼呼喘着粗气动弹不得。大船又靠过来,下来一人,矮小、粗壮,俯视着他,用福建方言发问。他听不懂,用普通话解释,对方又听不懂。周方顺真怕这条鲁莽的汉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己重新丢回大海,那有多冤,自己可是一点点挣扎反抗的能力也没有啦。终于,那人低头看到他军服上带有“八一”军徽的钮扣,又用手摸了摸,笑了。周方顺会意地点点头,也笑了。直到此刻,才确信,自己已经脱险。
  周方顺引导,渔船在海面上来回搜寻,季德山,赵庆福相继被捞救上来。最后发现了已经不省人事的李茂勤。他以为是敌人来抓他,扑打着海水拒绝上船,嘴里还不断喊:放开我,我不上去!直到周方顺紧抓住他叫:老李,是我呀,上来吧,我们来救你啦!才顺从上船。
  大概也是这个时辰,黄忠义在另一海域被另一艘大陆渔船救起。
  朝阳, 给人间降生下一个新的黎明。历尽艰险、残破不全的175,返航归来。蓝蓝的料罗湾,不得不臣伏于“海鹰”脚下。“海鹰”在征服大自然过程中所昂扬焕发出来的不光是人的求生本能,还更深刻地证明着这个国家不会动摇的历史意志。
         7
  在南京张逸民老人处了解到175艇轮机长李茂勤的确切住址,我没有任何迟疑,立即北上。于是,在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见到了当年差一点就当了烈士、现任市外贸机械设备公司副经理的李茂勤老人。
  微胖、鼻梁上架一副方框眼镜的老人俨然一副“老板”派头。显然,他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突然光临很感惊讶,175,在他的记忆中已是一段相当久远的往事了,现在,居然还有我这么一个人惦记这桩事,为此专门来拜访他,他笑出了一脸的不解和勉强。他说:六十年代,我还到学校、工厂去乱吹一吹,可能有一些教育意义,这些年,没有人再讲这段了,我也不愿唠叨这段事,在单位从来不讲,回家同老伴、孩子们也不讲,再讲这些事没有意思啦。
  轮到我困惑不解了: 1958年8月24日、25日两天,明明是他平凡一生中刻骨铭心的高潮,但他却希望将这一段生与死的激烈角逐深埋心底,悄然淡去。而且,许多被采访的老人也都极不情愿谈及1958年,为什么?
  我不得不发表鸿论、大侃高调,向老人阐述了回顾这段旧事,并把它写出来对于以史为鉴、和平统一祖国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
  老人的笑终于不再拒绝和具有排斥性,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单位政工科一名同志参加旁听,理由:这次采访不应是我俩之间的私事,而应是由组织出面安排的公事。
  那个时代的老人组织观念都特强。我似乎从中也窥见了老人微妙的心态,他希望工作了已近七、八年的单位对他的过去能够有所了解。
  我很高兴。老人将一段往事锁进心的保密箱,但他并未失却对这段往事的光荣感,因为,无论谁,只有光彩的故事才能够才愿意重新翻开示人的。
  在青岛,我不但采撷到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也迈进了李茂勤老人依然大海般丰富充沛的感情世界。
  就如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视母校为终生的骄傲,在英雄部队摸爬滚打过的军人那份优越良好的自我感觉同别人就是不一般,“我们鱼雷一大队”在老人的记忆中永远是一枚熠熠生辉的金质奖章,拥有她是一种长久的荣幸与自豪,因为曾为获得她付出过血和汗。
  不谦虚地说我们鱼雷艇一大队应该算是海军的王牌了,小艇打大仗,
  谁也没我们多,击沉敌舰,谁也没我们多。好多大艇大舰不服气,说,上
  级对你们偏心眼老把重要任务给你们嘛。我认为干啥事确实有个机会问题,
  但机遇绝不是天上掉馅饼白来的,要不是我们训练严格仗打得好,先后打
  掉了“太平”号,“洞庭”号,上级把重要任务交给你能放心?一大队各
  方面过硬,岸上靠刘建廷,海上靠张逸民。张逸民这个家伙比较有才,战
  术技术确实好。
  我们一大队长期驻宁波。福建沿海一直没摆海空军,制空制海权没拿
  到,在老百姓心目中,共产党的力量还是不大行,国民党仍是很吓人的。
  1958年中东形势紧张,中央确定打这一仗,拿金门示众,惩罚教训美蒋,
  海军把我们一大队派往厦门,我们九条艇可以说是海军的尖兵连,构成了
  前线主要海上突击力量。这回又叫我们一大队上,别的部队都挺眼热。我
  心说:打铁还得榔头硬,是金刚钻才敢揽这个瓷器活,攻坚任务,不给我
  们一大队给谁?那个时代的人,好胜、单纯、可爱,任务越困难越艰险,
  越觉着光荣、体面、来劲儿。
  一首《战士与枪》的小诗写道:
  战士有一个忠贞的伴侣——枪,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般爱护她夜晚抚摸着她才能进入甜美的梦乡,
  硝烟战火让伟大的爱变得更深沉更专注更真挚,
  流血负伤不哭唯与枪道一声再见时泪水才会顺着男子汉的脸颊流淌。
  我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在海上跑多大的速度都不会晕船,天生一副鱼
  雷快艇体格。
  分配到快艇部队工作, 我挺高兴。第一回上175,这摸摸,那看看,
  但思想上顶多也就是新奇吧,这玩艺不过是在大海上跑得跟飞一样的一条
  船一部机器呗,和它还没建立什么感情。后来,吃在艇睡在艇,感情慢慢
  就起了变化, 觉得175就是自己的家啦,上岸办事真要有几天不见面,还
  怪想它的。再后来,越来越觉得这艇除了不会说话,和人是一样的,它也
  有心脏胳膊腿,也得吃喝拉撒睡,而且,也有个性和脾气,你悠着使唤它,
  勤着保养它,它乖乖听你的,你要把它不当一码事。不好好侍弄它,到时
  候,它就给你扔挑子撂蹶子出难题,干没治。特别是,你只要驾艇出海参
  加一回战斗,和它的感情就更深了,说是战友情也不过分,它安全地把你
  驮去驮回,又按照你的意志把敌舰捅个大窟窿,没有它,你能干啥,屁也
  干不成。
  在175上, 我是轮机长。电影《海鹰》你看过吧?从前边看驾驶舱,
  中间站着艇长,右手是水手长,管信号、联络,轮机长站在艇长左边,负
  责艇上的电器机械维护。 平常,我只要一听175的发动声,就知道它哪正
  常哪不舒服,我就像保健医生一样对它的五脏六腑心里全有一本账。
  “八·二四” 海战,175和指挥艇在主攻方向,其它艇担任侧攻,防
  止“台生”号转弯。快艇就这么一招,放了雷,赶紧掉头向后跑。敌人护
  卫舰的速射炮也很厉害,梅花枪一样打在我们的前后左右。如果我们能开
  最高速五十几节,我估计得了便宜开溜没啥大问题。可惜艇底结了许多海
  蛎子,我们又有一发鱼雷因故障没射出去,艇身重,我心说,伙计,争点
  气, 快跑呀,可175就是跑不快啦,真恨不得拿鞭子抽它。我们赶紧给剩
  下的一条鱼雷排除故障,想把它打出去,但没有成功。《海鹰》演的是把
  故障排除后又击沉了一艘敌舰,纯属艺术加工。
  跑着跑着, 艇身猛地震动,接着底舱冒出烟来。175被敌炮击中了。
  我赶紧下去,底舱进水已经齐腰,露在水面上的弹洞大大小小可以看到三、
  四处。我用一个水泵排水,同时组织堵漏。搞完,上去报告艇长,已经堵
  好了。底舱又叫,“仍在进水,很快”,实际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