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23炮击金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行巡逻任务时,突遭由大陆飞来的中共米格17型机等多架拦截攻击。空
  战当中,中共机损失五架,另两架共机被击伤。击落共机两架的空军英雄
  是丁定中上尉,路靖少校、叶传熙上尉各击落匪机一架,张乃军少尉撞毁
  共机一架。张乃军少尉是江苏涟水人,二十二岁,空军官校三十八期毕业。
  这次奉派到马祖上空巡逻,他飞二号机。当空战开始时,他骤见一架匪机
  攻击友机,眼看偷袭的匪机正在开枪,在间不容发的时候,他不能再等机
  会瞄准,便毅然向匪机冲去,轰然一声,两团大火扭在一起,他做到了杀
  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壮烈牺牲,与匪同归于尽,而救了友机。张乃军的壮
  烈行为将永为我空军史上的最光辉感人的诗篇。
  这条由国民党军空军总部郑重宣布、“中央社”润色传发的消息,建立在张乃军的百分之九十九已经阵亡的推断之上。反正斯人已逝,不会开口,话便任由我说了。我想,消息的始作俑者怎么不曾思索,如果余下的那百分之一才是真实,张乃军仍在人世,将如何收场?
  千真万确,张乃军还活在人间。
  当台北费心劳神给他的“死亡”包装、贴金之时,解放军的一位护士小姐正在为他轻微的跳伞碰擦伤消毒包扎。
  张乃军神情沮丧呆滞,目光灰黯惶惑,如同一头落入陷阱的困兽,不知前途未来,等待命运裁处。长期先入为主的教育宣传和偏狭灌输,使他排拒一切的心理表现得相当固执。虽无“杀身成仁”的勇气,却抱定了“尽忠保节”的决心,面对必然的询问,他以不了解,不回答,不合作的“三不政策”为盾,坚守着防线。
  令张乃军感到意外的是,数天过去,他没有遭到呵斥辱骂,也不曾经受非人折磨。“匪军”派人给他认真疗伤,送来了棉衣被褥日用品,提供的饭菜也比台湾的伙食可口。他不得不承认,此刻,作为俘虏,他没有了自由,但作为人,仍有尊严。令他不感意外的是,共军果然来给他上政治课了。他意识中的“免疫抗体”本能地对那套共产党的大道理产生排斥反应。而他亦不得不承认,共军的长官个个水准颇高,均非等闲之辈,如果来一个换位思考,共军的道理站在共军的立场似也有其逻辑不无道理。不管怎么说,“共匪”其实也是一些普通正常的中国人,并没有原来想象中的凶恶残暴,他们给予了俘虏应有的人道对待,此是事实。这是否也证明了共军手腕的高明?因为如果他们采用虐待而非怀柔的政策对待俘虏,心中反抗的堤防本应更为坚固的。不知从何时始,张乃军对自己的将来树立起一种朦朦胧胧的信心,拥有了一份可以把握的安全感。不过,夜静人寂之时,他仍常常于惊悸中猛醒,泪水将枕巾洇湿,和衣而坐,想起了台湾那个温馨的家,他知道,此刻父母正以十倍的牵挂和担心在思念着自己。
  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询问台湾对自己失事的反应。解放军一位科长把“中央社”关于他已“成仁取义”的文稿拿给他看。阅读毕自己的“英雄壮举”,他如同被一闷棍打懵,呆呆地愣了半晌。“中央社”的超级玩笑开得委实太大,他混乱的感觉是一种被出售被利用被戏弄的综合体,脑海里,从小获得的有关这个世界的真实图象似乎也在一点点歪斜、变形。他努力克制住哭笑不得悲怜莫名的情绪,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我想同家人、父母讲几句话,报个平安,免得他们过于哀伤。”
  第二天,他的声音变成广播电波传到海峡彼岸。
  爸爸、妈妈:
  我是乃军。
  听说十月十一日台湾报纸登出我与解放军飞机相撞牺牲的消息,想你
  们看到了一定很悲伤,也许真的以为我不在人间了。事实上,我被击中后
  跳伞,现在仍好好地活在世上,只是离开你们的身边较远一点而已。
  十月十日早上,我的收报机失灵了,便采取了跟队飞行的办法。当编
  队转弯时,我的飞机突然猛烈震动,着火冒烟,后来才明白是解放军的飞
  机击中了我。于是我决定跳伞。被俘后开始也很担心,害怕会受到虐待与
  出现生命的危险。事实上并不如此,解放军待我很好。跳伞时,颈于、手
  臂、脚受了一点轻伤,解放军医生马上给我治疗,现在已经好了。同时又
  发给我衣服和日用品,在吃住方面,待我也很好,请不要为我的安全与生
  活担心。
  乃蓉、乃蜀还小,要多加管教,让他们好好地读书,将来好为国家和
  社会做些事情。
  这边气候已经较凉,早晚可以穿棉衣了,希望你们也要注意衣服的增
  减与自己的身体健康。
  时间关系,今天就说这些。请千万放宽心,再不要为我太悲伤。以后
  我还要常对你们讲话的。希望你们能够听得到。
  张乃军的话匣子一旦打开便收不住,尤其是被迁送到北京空军招待所监护居住之后。他一个人呆在房间太寂寞,提出希望能到外面多走走多看看,愿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对他来说,北京是一部古老而奇特、深刻而朴素的图书,随便翻开一页,都能够引起兴趣触发感想。他透过电波与父母、亲朋聊天的话题自然多了起来。
  参观了京棉二厂,他说:
  这个厂又纺纱又织布,共有十三万纱锭,规模很宏大,而且厂房的设
  计,机械的制造,机器的安装,全部是自己完成……新工人工资四十多元,
  厂长二百多元,相差不大。工人每月伙食十几元钱就相当不错,若一餐两
  毛钱,就可以吃到牛肉烧萝卜、鸡蛋西红柿、肉丝炒白菜……住房是厂方
  配给,按人口的多少分配,每月租金才一块多钱,冬天厂方还发给烤火费
  ……工厂内设有托儿所、幼稚园、医院、电影院、洗澡堂,工人生活便利
  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劳作贡献……
  参观了四季青人民公社,他说:
  社员吃饭真的不要钱,完全由公社供给,令我惊讶。另外还按日发工
  资。工资的多少按每个人的劳动力评定。有的人有专门技术,每月还有技
  术补助。女社员怀孕以后从事轻劳动,生孩子有产假,工资不会停发……
  各生产队都办起了公共食堂,但各个社员家里的锅灶盆碗,仍然是保存的,
  逢年过节或是想换换口味,可以到食堂领口粮,自己回家料理。我认为公
  共食堂的最大好处是妇女的劳动力得到了彻底解放,使她们从锅台边走到
  公社的各个工作岗位,在经济上不再依赖男人了,家庭成员地位真正平等,
  相互关系也更加和睦了……
  参观了北京工交展览,他说:
  在冶炼方面,祖国现在以钢为纲,土高炉、土平炉遍地开花,也有规
  模宏大的炼钢炼铁厂,实行土洋结合,人们全体出动,昼夜不停的在炼钢、
  炼铁。民众共同为1070万吨钢而努力……国家在跃进中,有可能不需十五
  年可超过英国,甚至超过美国……
  参观了百货商店,他说:
  王府井百货公司里非常拥挤,真是人挤人。商品差不多都是国货,只
  有少数几样东西有进口货。没有鲜艳的招牌与广告,看起来很朴素。买卖
  还价的风气没有了,任何东西都标好了价格,一分钱一分货,童叟无欺决
  不是夸大……
  参观了故宫,他说:
  这一处伟大的建筑,表现了我们民族固有的建筑艺术风格。进了天安
  门,从东路开始参观,皇帝办公的金銮殿,我都仔细看过了。然后进入历
  代文物陈列馆。从夏商周的化石、铜器、陶器,从秦汉时代到清朝末年的
  各种文物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文物古迹,被保护得很好。这里是我
  久已向往的地方,由此可看到祖先的足迹与其奋斗的历史。
  走街串巷的闲逛一番,他说:
  北京胡同虽小,建筑虽旧,可是很清洁,无垃圾无污水,除“四害”
  工作非常彻底,地面见不到纸屑、果皮、烟头,公共卫生非常好,反映出
  民众文化层次道德水准的提升。这些问题,不是贴贴标语,喊喊口号就能
  解决得了的,需要群众觉悟。凡群众支持的事情,便会马到成功。另外,
  也看到买蔬菜与买红薯的群众均列队购买,无吵骂乱挤现象,亦使人耳目
  一新,感到社会风气的进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