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23炮击金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天抓得紧,孬天不放松。
      晴天蛇困觉,雨天蛇出洞。
  这两句顺口溜说的是气候良好时固然应抓紧认真观察,气候不良时也不可松懈掉以轻心。由于恶劣气候条件下有时半天甚至一天捕不住一个目标,侦察兵思想上易麻痹不耐心,认为“没名堂”而擅自中断观察。实际上,此时敌人活动肯定更为频繁,正趁此有利时机加修工事,搬运物资,调整部署。能见度不良虽然可能发现情况比能见度好时要少,但一旦发现,价值更大。
  第二是暗夜关。
  炮战常在夜间进行。夜间隔海远距侦察极为困难。因此,要想搞好夜间侦察仍要把功夫下在白天。
  侦察兵们认定,敌人的重炮被置放在掩体工事中,其流动性不会太大,不可能像夜猫子般一到晚间便出巢游逛。因此,为了能于暗夜及时捕获擒拿,要求白天必须事先标定好敌各炮之方位角和高低角,并熟记于心。夜间,敌炮一发射即能辨别、查明之。
  在计算机尚未普及的时代,人体成了一台计算机。侦察兵的大脑首先是存储器,将白天若干观测计算所得数据存储其中。眼睛和耳朵是接受传感器,敌人一开炮,立刻根据火光声速将目标信号输入。大脑又是运算器,迅速计算,判定敌发射目标,将其坐标报告指挥所。不同的是,计算机靠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进行运算,而人主要靠机智和经验。夜间炮战,侦察兵要是没点机灵气和一看即知的老经验,这个仗就甭打了。
  如同踢足球的临门一脚,夜间侦察必须具备一秒钟内见分晓论输赢的真功夫。
  第三是光烟识别关。
  炮弹出膛的一瞬间,在炮口会形成一道炽亮的火光和一团青蓝的烟雾。光烟将平时深藏于伪装工事之中的大炮暴露无遗,不情愿却又无奈何地向对方报告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双方侦察兵来讲,谁能够迅速准确捕捉到对方炮口的光烟并将其计算标定,谁就占了上风,获得了主动。
  胡德安老人说:那时候,我们顶喜欢的就是国民党军打炮,顶担心的就是他不打炮,因为只有他打炮,我们才能逮到他。国民党军的工事很坚固,平常他的大炮缩在里面,钢门关紧,除非穿甲弹直接命中,一般伤不到他。但他要打炮,就得把大炮向前推移,把钢门打开。这下子,我们来机会了,有可能让炮弹从他的工事口直接钻进去。当然,在我们的炮位看不到他,我们的炮打得有没有准头,全仗侦察兵能不能逮到他的炮口光了。
  光烟是个通敌分子,使得大炮在威胁对手的同时,也使自己处于脆弱和危险的境地。
  但光烟识别并非易事。因为同一时刻我方也在发射,敌人在阵地周围布设的欺骗炸药包也在爆炸,敌人阵地上一片闪光和爆烟,要想在一眨眼的功夫把敌炮发射光烟同我方炮弹和故方欺骗炸药包的爆炸光烟区分开来,不是经验丰富的老侦察兵还真不行。这要求侦察兵必须具备类似古董鉴赏家的能力,一眼便能把“真品”从一堆“赝品”中夹出来。
  侦察兵们总结出:对方火炮发射时,其发射火光白亮,形态似闪电。这里边还有两种区分,敌暴露阵地发射时火光呈圆球形,出口烟颜色灰白形成一缕烟上升,与地面呈一定的倾斜度;而遮蔽阵地发射时火光呈半圆形,因背景反射光圈较大,发射烟是淡青灰色,分布浓度均匀,烟头呈环形,发射声混浊,继发射声之后并可听到弹道风的呼啸声。另外,我方弹丸爆炸时一般火光呈暗红色,火光由小而大成锥形。而炸药爆炸时,烟色呈黑青色带黄,烟中带有大量的土石,烟量随药量的多寡而不同。
  实践,是一部创造人类智慧的伟大机器。
  实战,把士兵的智商提升到了“战地学”专家教授的水准。
  第四是交会协调关。
  交会观察所的“左观”和“右观”,通常一个为主,一个为辅,为主者叫指示观察所,为辅者叫接受观察所。两观相隔数公里之遥,之间有电话线相联,随时保持联络。战斗中,两观如何默契配合,有机协调,学问海了去了。
  如果敌人只有单炮在行发射,目标明确,协调是比较容易的。此时只要有一指挥员同时向两观下达口令,进行标定,一般不会出错。
  如果发现敌人的永久性固定目标,协调也不困难。只要时间允许,两观还可以互遣人员到另一方观察所去换一个角度识别目标,求得统一的观察基准点,这样交会出来的目标精度更有保证。
  如果敌人是数门数十门火炮同时射击,要使两观都能同时准确地标定,难度大极。事实上,炮战多为集火射,单炮发射的情况绝少。遇此,关键是指挥者不能慌乱,指示必须明确。首先对同时出现的很多火光和爆烟,在交会过程中应统一规定从左至右由近而远按顺序进行交会。指示观察所还应将发现的目标概略地在地图上编号,并要求接受观察所亦严格按此编号标图,以求达到战斗中的同步观察。经过试验,这种方法用于对地形很熟悉、地图判断能力高的侦察兵,尚算成功。
  交会观察的关键,在于两观之间熟练配合。这很像羽毛球或乒乓球的双打项目,两位超一流高手不讲究配合照样会输球,两个技艺平平者配合默契也可能会大赢。厦门炮群一对公认的两观交会最佳侦察兵搭档说:开始我俩怎么也看不到一块,总是他看东我看西,不协调。但我俩互相鼓励不埋怨,抓住要领反复练,慢慢地,抓目标就越来越准越来越快了。到最后,感觉自己只长了一只眼睛似的,加上他那边的一只眼睛才是完整的人。
  两观融为一观,两人恰似一体,这大概便是交会观察的最高境界了。
  第五是误差校正关。
  敌炮阵地多配置在山地反斜面隐蔽地域,加之工事伪装,连带便产生了问题:看不到敌炮口的发射光,只能观察到发射后袅袅上升的烟缕,强劲的海风,将烟缕吹拉成狭长的斜线状。可以想知,此时的发射烟,无论在高度上还是在前后左有的方位上,均已偏离敌炮口的真实位置。遮蔽度愈大海风愈强,偏离愈远。拖几门炮到后方找地方模拟试射,在阵风3——4级的条件下,瞄准已升高30——40米的发射烟射击,落弹会横向偏差200——300米,纵向偏差400——600米。显然,标定敌炮发射烟缕,不进行适量的校正是不行的。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我请教了当年的“老侦察”尹福根老人。
  尹老说:任何一本炮兵教程都不会有现成答案,解决的公式只能是基本功加经验。你大概知道,步枪打运动目标要算提前量,用的是加法。而观察发射烟正好相反,要算滞后量,用减法。因为运动者是烟,目标敌炮并未运动。我对烟的观察判断是这样的:如果烟团紧密白亮窜升速度很快,说明敌炮的遮蔽度不大,烟脱离炮口不会太远也就是10——20米吧,向下左右修正半个密位就可以了。如果烟团松散灰暗,上升速度开始迟缓,说明敌炮遮蔽度较大,烟距炮口大概有20——40米,向下左右的修正量都要适当增加,这样的修正是凭直觉经验的估计量,仍然会有误差,但肯定距离放炮的真实位置已经八九不离十了,按这个坐标打小面积射,20发里头总会有1发命中弹或靠近弹吧。
  身怀“过五关”的本事,才能获得“斩六将”的战果。前线侦察兵建立的功勋是巨大的。炮战期间,东自围头,西至青、浯屿,围绕着金门东、北、西三面,在一百余公里的环形正面上, 163个炮兵观察所构成了纵深梯次、高低相间、正侧结合的严密配系,克服了侦察距离远、地形复杂、受海洋气候影响大等诸多困难,共侦察、 交会了大、小金门各类目标3052个,其中307个目标坐标经反复核实,确定为绝对可靠之坐标。 并使初期仅能直接通视敌4个炮阵地一跃而能直接通视到68个炮阵地,其精度距离误差在0。05%以内,方向误差在4密位以内。
  默默耕耘的侦察兵们用一份总可靠度达到70%的答卷,为庞大复杂的作战计划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难怪,在前线,精通业务的侦察兵个个都是宝贝疙瘩。当上级向某炮兵师商调三名侦察兵时,师长答复:要三个团干任你挑,我随时放人;要侦察兵,一个也不行。
  难怪,北京来的慰问团夸奖炮兵打得准,“炮弹像长上了眼睛”。炮手们得意地说:“俺们的侦察兵,个个都是‘一点五’的眼睛哩。”
         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