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红军的换装,是芬兰惨败后才开始的。到40年年底也没有换装完,换装部队还不足苏联红军的一半。斯大林清楚地知道,德国的威胁更大些儿。如果苏联能够顶住德国,那中国多半不会对苏联动手,反之中国就肯定会趁火打劫的。因此,换装部队是以西线为主,东线只有少数精锐部队完成了换装。
  对于法国与英国的遭遇,斯大林是幸灾乐祸居多——“祸水东引”,都引到自己家去了。但德军席卷欧洲如捶枯拉朽,如此赫赫声威,斯大林也是心有不安的。他认为,德国短期内是无法打败英国的,等希特勒打败英国,起码还要一两年。那时候,苏联红军早完成换装,战斗力大增了。
  即使如此,斯大林也不愿意与德国作战。这不是说他意图姑息希特勒,而是希望“祸水”继续西推。苏德战事一起,损失决不会小。如果德国与美国打起来,苏联还可以坐收渔人之利。两者之利弊如何,一目了然。
  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与苏联没有干系。苏联失去了中亚,又没有了海参威,想干涉,也无能为力。
  苏联与日本的关系还不错。日本是对苏联的远东地区,特别是堪察加半岛有不轨企图。但这是人之常情,终究两国没有过多利益冲突。日本对苏联不构成威胁,反之亦然。
  说起来,苏联是第一个察觉中日存在某种同盟的国家。
  一来苏联的间谍很厉害——基于理想的叛徒,没有财务问题,也没有生活问题,是很难察觉到的。苏联人也很舍得在这方面花钱。而且中日都有反对中日同盟的。他们不赞同同盟,也就不放在心上,有意无意的想破坏同盟。
  二来中国是苏联的大敌。朋友未必会了解你,但敌人通常都会很了解。苏联对中日关系非常关心。如果中日关系恶劣,想必会为苏联分担不少压力的。
  基于这种思路,苏联在日本武装后,还曾设计过中日交战,结果自然失败了。因为人种的关系,苏联在中国和日本的影响要小一些儿,也很难在高层施加影响。
  中日交战不可行,那美日交战,怎么样?
  不得不承认,契卡的想象力,也很丰富。
  这样关系到战略决策的计划,下面是不可能做主的。
  斯大林接到报告后,也有些儿犹豫不决。
  如果美国与日本发生战争,美国舆论必然会有很大改变。罗斯福也就无须束缚手脚,必积极参与战事。
  而美日战争,日本肯定会居于劣势。中国直接参与战争,不管对日本还是对美国,短期内都会减轻苏联的压力。但这个可能性不大,中国多半会以物资支援日本,这么一来,也会牵扯中国的注意力。
  然而,美日战争也会牵扯美国的精力。到时候,美国还会不会对德国宣战,就是个问题了。美国一定不愿意两面受敌的。不过,美国就算不对德国宣战,也会全力以赴支援英国,并大力拉拢苏联。德国也不得不防备美国参战,苏德战争可能就遥遥无期了。
  即使不能如意,苏联那时的战略形势也会大有好转,怎么也比现在两面受敌,还孤立无援强上许多。至少苏德战争爆发,美国也会积极支援苏联的。
  ……
  思虑再三,斯大林觉得,怎么也不会比现在差,就下令批准了“雪计划”——全力推动美日提前开战。
  同时,斯大林也注意到美国援助物资的运输问题,指望中国是极不可靠的。斯大林在世界地图上比划了半天,西伯利亚铁路是不用想了,由中国控制;波罗的海也一样,欧洲控制在德国手里……想来想去,也只有在北冰洋上作文章了。摩尔曼斯克距离边境太近,一旦开战能不能守住,不是很有把握;还需要几个备用的。
  在40年中,苏联着重改善了摩尔曼斯克至莫斯科的铁路交通,扩建了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口,新建了纳里扬马尔港口,并修缮了两地通往莫斯科的铁路。这些措施,在后来苏联的抗战中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众所周知,苏联的间谍工作极为出色。我记忆里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苏联间谍成为英国反间谍部门苏联处的处长。
  说到了这里,就顺便说一下苏联间谍在中国的情况。
  在整个三十年代里,苏联间谍也是除日本间谍外,最令中国头痛的对手。40年中国破获了苏联在华最重要的间谍网。
  5月,一个德国记者理查德·佐尔格引起了统计局的警惕。
  统计局因抓捕金壁辉,又名爱新觉罗·显纾,即川岛芳子,而名声大振。但人们仍然不喜欢这个部门,对统计局心怀恶意的人常讽刺说,“他们对任何人都怀有警觉”。
  理查德·佐尔格是著名记者,与鲁迅等人交往很深,是一位精通中国事务的专家,地地道道的中国通,在德国和中国都有着巨大影响。作为一位记者,理查德·佐尔格常周旋于大使馆的社交圈子和记者联谊会之中,是德国驻华大使馆武官的非正式助手。
  佐尔格的被捕,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这一次,统计局赢了。
  统计局的证据并不很确凿,然佐尔格的名胜太响,以至于我也听说过此人的名声。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我才听说佐尔格被捕的消息。当时,我还惊讶他怎么跑到中国来了。但考虑到中苏关系,这也不希奇。不管怎么说,抓住佐尔格了,就不会再放跑他。
  佐尔格被很快证明是苏联间谍,他交代了。
  理查德·佐尔格的危害很大,他为苏联明确提供了中国与德国之间的非正式条约,即进攻苏联的约定,也提供了德国外长访华等重要情报。并通过其它渠道,探听到中国国防军的编制、武器装备、驻地,以及军事工业的情报。
  三年后,理查德·佐尔格被判死刑。
  在美国政府里,苏联布置了几百名间谍——估计中国政府里也不会少多少,其中最重要的是亨利·迪克斯特·怀特——美国“新政”经济学家、罗斯福总统最信任的经济顾问之一,也是“雪计划”的关键人物。
  很快,执行“雪计划”的命令,就传递到了美国,开始实施。。
  苏联希望扩大战争,把美国拉下水。德国的想法却截然不同。希特勒希望把战事限制在欧洲,而不是世界大战,把美国也卷入其中,那对德国没好处。
  在不列颠空战进行时,希特勒还曾亲笔写信给罗斯福,阐述他这一想法。美国驻德大使回国后,把该信交给了国务院一位官员,但这封信就此无影无踪了,罗斯福并没有收到信。
  希特勒的这种想法应该是真实的。德国占领了整个欧洲,也是需要时间加以消化吸收的。三年五载之内,希特勒是无意对外扩张了。即便完成了稳固,德国也会把扩张方向选在非洲和中东地区。
  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德国并没有放在心上。鞭长莫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个世界德日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国与国之间唯有利益。利益不存在了,同盟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在对苏联的作战上,中国完全取代了日本的地位。德日两国都盛行法西斯主义,36年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只是意识形态上的东西。实际上的共同利益,并不是很大。
  不过,日本的“北进”,即进攻中国,无法实施,扩张的希望便只有“南进”了。
  到40年9月份,日本已经在“南进”中取得实效,占领了荷属东印度,法属印度支那也已胸有成竹。日本继续“南进”,面对的就是英国了。这样一来,两国又有了共同的敌人。
  但如何应对英国,德日之间一开始,就是存在分歧的。
  德国人希望通过日本立即进攻新加坡,作为迫使英国求和的一种手段。但是,德国强烈要求,日本不能对美国动手。如果美国参战的话,多半也会对德国宣战,美国的主要利益在欧洲。而德国是要竭力避免与美国交战的。
  里宾特洛甫在富歇尔对大岛说,“一定要以闪电的速度,如果可能的话,做到在不宣战的和平气氛中”去占领新加坡。他说,这样将使英国丧失战斗力,并阻止美国参战。
  然而,日本人确信,他们不能对新加坡发动进攻,否则就会同美国交战。再说,日本不对英国宣战,还有什么利益可言。日本只有对英国宣战,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占领新加坡、缅甸和马来西亚,乃至与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大岛就回答说,日本认为,为了谨慎起见,一定要预计到,不仅将同英国打仗,还有同美国交战的可能性。根据判断,光靠从海上去攻打新加坡是极其困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