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庸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暗杀名单

进入7月,左派发动群众搞武斗,烧巴士,投石头,掷鱼炮,香港交通曾陷入瘫痪,市面一片萧条,市民惶惶不可终日。7月13日,金庸在《明报》发表社评《恐怖世界,人人自危》说:“这些恐怖行为,形势日趋恶化,香港非垮不可。所有居住在香港的人,不论是港英当局、左派人士还是普通市民,人人都跟着一起垮。”并表示,“《明报》是为读者而存在的。……今天广大读者的安全和生命遭遇到威胁,本报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遭遇到威胁,我们的命运相同,我们的意见和要求也是相同的。”他呼吁左派的领导人、香港政府一起平息骚乱。

① 张圭阳《金庸与报业》,160—162页。

② 《明辨是非,报道事实》,《明报》1967年6月27日。

23日,《新晚报》刊出一篇恶毒谩骂金庸的“奇”文,三行大字标题:

绿村电台《特种狗经》介绍

最佳汉奸狗胆豺狼镛

是一只反骨阴湿恶狗

正文说:

“豺狼镛”的正名是叫作查良镛,笔名是金庸,是香港汉奸报《明报》的东主,是港九文化汉奸狼。查良镛这个汉奸,耳后见腮,是一只又反骨又阴湿的特种狗。讲到这只狗的狗性,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其自私自利,只要利之所在,祖宗可以不要,国家可以不要,至于什么人间正义,更加当作烂鞋。

接着揭发他的“恶劣言行”,指出他的人生哲学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个人的私利,什么事也可以做”。如果狗有狗格,“极端自私自利”就是“特种狗”的狗格。列举他“出卖国家民族”的“卑鄙勾当”,祖国有什么进步,“都要狗口张开,咬牙切齿,大吠特吠,乱闹一通,一心同祖国人民为敌”。凡是港澳“爱国同胞”,“人人都恨不得宰而烹之”。①

7月18日,《明报月刊》编辑部组织文化界人士,座谈“香港骚动与香港前途”,参加的有胡菊人、丁望、周青、戴天、项庄、高雄、王世瑜、简而清、陆离等人。“最应该关心香港安危的,自然是我们生活于斯的中国人。对于香港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必要时可以离去……但我们香港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却是无处可去,无路可走的。因此,我们对香港问题,应该不仅关心,同时更要爱护和保卫她。”②

当时他们以为局势已暂时安定下来,可以松一口气了,却不料7月中旬以后,香港街头多次出现土制炸弹,由于真假莫辨,被称为“真真假假菠萝阵”。有时“真假菠萝阵”一天就发现十多起,8月20日有两个小孩被炸死,激起市民不满。

① 转引白杨莉歌《金庸传说》,160—162页。

② 《明报月刊》1967年8月号,100页。

7月28日,金庸在《明报》社评指出,“少数捣乱分子一开始便和广大群众为敌,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了”。8月23日,外交部造反派指挥上万红卫兵和干部群众火烧英国驻北京代办处,酿成严重外交事件,香港左派欢欣鼓舞。次日,香港商业电台著名男播音员林彬(林少波),因为在他主持的“欲罢不能”“大丈夫”节目中讽刺挖苦左派的暴行,受到广大市民喜爱,成为新闻界第一个牺牲者。暴徒事先打听好了林彬上班的路线,装成修路工人,拦住林彬的汽车,拉开车门浇上汽油,将他活活烧死,其同宗兄弟林光海也伤重而死。《新晚报》当天以套红大标题刊登《锄奸突击队司令部,惩林彬后发表公告》,《明报》发表读者来信,要《新晚报》交人,但凶手一直没有归案。林彬的死震惊整个香港,《明报》作了大幅报道,金庸接连写下《烧不灭正义的声音》《敬悼林彬先生》《历史上有他的名字!》等社评,愤怒谴责暴徒残害生命的暴行。“香港四百万市民,除了一小撮左派暴徒之外,我们大家命运相同,只有团结在一起,坚持抗暴斗争,才能保卫我们的生存和自由。”

在左派群众编印的地下小报上刊出了一份六人暗杀名单,“查良镛”就在其中,另外五人是立法局、行政局议员'。 '李福树、简悦强,亲台湾的《真报》总编辑陆海安,署理华民政务司徐家祥,新界乡议局主席彭富华。①金庸家收到过一个邮包炸弹,王世瑜发现邮包可疑,于是报警,警方在他跑马地家门口引爆了那个炸弹。②这是他一生中遇到的一个生死关头。他只好放下《明报》业务,带家人到新加坡暂避,顺便到那里的《新明日报》巡视业务。他离港期间,报社业务由沈宝新负责,编务由总编辑梁小中主持,社评由梁小中、胡菊人执笔。其间,几百名左派分子气势汹汹赶到南康大厦,准备破坏《明报》,扬言要火烧《明报》。因为他们事先有了防备,将编辑部的标志拆了下来,还在大门外安装了铁闸门,排字房工人甚至把铸字用的铅熔成铅液,抬到天台上准备抵抗。汹涌而来的人流一下子没找到编辑部所在,等他们找到,铁闸门已关上,混乱中大队警察赶到,《明报》免于一劫,只有承印《明报》的印刷厂被捣乱。

① 张家伟《六七暴动:香港战后历史的分水岭》,香港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65页。

② 张圭阳《金庸与报业》,288页。

金庸人在新加坡,心在香港,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打电话询问暴动的进展情况、《明报》员工的安危。如果形势进一步恶化,他准备暂时关闭《明报》。“五月风暴”延续几个月,记者外出采访要冒生命危险,编辑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遇上戒严就回不了家,还要被左派谩骂乃至追打,精神上饱受困扰。记者李广荣说每天要抽三包烟,缓解压力。

金庸说,“《明报》固然受到敌人的严重威胁和压力,但从读者和朋友方面得到的爱护和支持,却是十倍于彼也不止”。

虽然处境危险,他内心不免担心,但想到自己武侠小说中的那些大丈夫,他拿他们来勉励自己:“虽然害怕,但不可卑怯退缩,以致被我书中的英雄们瞧不起。”①

“五月风暴”是香港的一场劫难,财产损失不计其数,造成51人死亡,800多人受伤,5000多人道拘捕,其中左派记者14人被捕。他听说,最后是周恩来下令制止这种违反中央政策、破坏香港稳定繁荣的行动。金庸认为,港督戴麟趾处理大动乱的容忍和坚毅,更是十分难能可贵。(1971年10月3日,戴麟趾卸任离港之际,金庸发表社评《法治、和平、自由、尊荣》,给予高度评价。)

大约8月底,香港局面趋向缓和,到10月底市面恢复正常。金庸回到香港,左派对他的人身威胁并没有解除,所以长期受到香港警方的保护。10月24日他发表社评《请斗委检讨“炸弹斗争”方式》。直到1979年,主持港澳工作的廖承志复出,下令左派不要再攻击《明报》。有了这番经历,他才敢说:

每一个阶段中,在坚持自己的主张时,都面对沉重的压力,有时甚至成为暗杀目标,生命受到威胁,但是非善恶既已明确,我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②

六、《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自1967年4月20日起在《明报》连载,正是内地“文革”愈演愈烈之时,“五月风暴”即将袭港。小说连载不久,人们就感到它在影射“文革”,称之为“政治寓言”小说。金庸说:

① 金庸、池田大作《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122页。

② 金庸、池田大作《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119页。

写《笑傲江湖》的那几年,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夺权斗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当权派和造反派为了争权夺利,无所不用其极,人性的卑污集中地显现。我每天为《明报》写社评,对政治中龌龊行径的强烈反感,自然而然反映在每天撰写一段的武侠小说之中。这部小说并非有意地影射“文革”,而是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①

《笑傲江湖》刻意模糊了时代背景,因为金庸想写一些普遍性格,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他否认有意影射“文革”,但无意中还是让人感到似曾相识。他每天要在报纸上写一篇社评和一段小说,或许写时不知不觉受了影响。②他反对“文革”的个人崇拜,反对用暴力压迫正派人。黑木崖上,对东方不败的个人崇拜大行其道,其情人杨莲亭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推波助澜,使个人崇拜之风登峰造极。所有教众提到东方不败都必须加上“文成武德,仁义英明”的定语。个人崇拜遍及老弱妇幼,对于未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