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20天后,钟摆似又摇动了。

8月14日,毛泽东同北大教师芦获谈《水浒》:“《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员,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

谁是宋江?谁是晁盖?谁是投降派?还有聚义厅?忠义堂?招安?这都说的是些什么啊?从现在看到的当事者的言论中,似乎这件事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未必就有多少内在的联系。但在影射史学猖獗的年代,这些借古喻今的话,难免使人猜测到底隐指的是什么。

一股忧虑注上心头。难道这一天真的来得如此之快吗?

9月24日,毛泽东会见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毛泽东用手指着陪同会见的邓小平说:只有他算一个壮丁。是利好消息!和我们一样,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字里行间品味、揣测。这关乎着他们的命运。

但牛市已经到头了。在此期间,8月13日和10月13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等人,两次给毛泽东写信,反映同为副书记的迟群和谢静宜的问题。这两封信均由邓小平转呈毛泽东。毛泽东阅过第一封信后,没有表态,阅了第二封信,雷霆震怒。

从现在披露出来的材料上,我们知道了,促成毛泽东态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他的侄子毛远新。

在与毛泽东的谈话中,毛远新讲了自己对形势的看法,他感到社会上有一股风,就是对“文化大革命”怎么看,对“批林批孔”怎么看,是肯定还是否定,主流和支流,三七还是倒三七;一些同志到一起总是议论“文化大革命”的阴暗面,发牢骚,有的把“文化大革命”看成一场灾难似的。这一股风,似乎比1972年批极左时还要凶些。

毛远新说:阶级斗争现在不大提了,一讲就是三项指示为纲,我不同意,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是纲,现在只剩下一项指示,即生产搞上去。还要不要继续批判刘少奇了?

他说,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讲话,我感到一个问题,他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提批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

毛远新向毛泽东表示:“担心中央,怕出反复。”

很多年后,我才看到这些公布出来的材料。我很难断定毛远新的动机。抑或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为这局棋“支了一个招”?从常理上说,毛远新,这位年方34岁的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沈阳军区政治委员、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不该不了解“文革”中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所承受的深重苦难啊!

应该说,毛远新反映的全都是事实。人民对“文革”的反感;对唯恐天下不乱的左派理论家的厌恶;对靠造反起家独霸一方的黑势力的抗争;其实大家都明白,邓小平提出的所谓“三项指示”为纲,不过是借用一下“最高指示”,其中“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不过是个幌子,实现社会生活的安定,达到不同族群和阶层的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建设一个富强的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才是实质,才是目的。

问题的要害在于,邓小平和毛泽东之间,谁的主张更符合历史进程的规律?以毛远新的年龄、见识和教育素养,他有这个条件分清是非。我不知道他还和毛泽东讲了些什么,但就上面这些内容看,基点就是错误的。我也在总部工作多年,一项政策出台,我们下去调查,应该了解什么呢?是这项政策贯彻后出现的正面和负面的效应呢,还是下面对制定政策人的态度?明知广大干部群众有意见有看法,不去从中反思自己在政策制定上的偏差和失误,反而以阶级斗争的大帽子去定人家的性,把自己的失误,归结于人民的反动,这样的政治立场和工作作风符合共产党人的宗旨吗?为什么不能果断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错误和危害?不是不知道,就连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根本的原因是,他必须捍卫他家族的地位,捍卫毛泽东说过的每一句话,捍卫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权威。即使他是错的。

10月19日晚,毛泽东对邓小平转呈刘冰来信提出严厉批评:“我看信的动机不纯,想打倒迟群和小谢。他们信中的矛头是对着我的。小平偏袒刘冰。清华所涉及的问题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

毛泽东同时决定,由毛远新担任他和中央政治局之间的联络员。虽然他的这个决定是以建议的方式提出来的。

据说,邓小平听到决定的一刹那,反应非常强烈。他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中国历史上多少宫廷悲剧不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吗?失去决策层信任、支持的执行层是没有任何作为的。他的政敌们马上就要扑上来把他撕得粉碎。

毛泽东的批示,我们是几天后才从小道听说的。无论从内容还是口气上,都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这种做法,符合党内整人的一贯方式。从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入手,引爆炸药,炸你个粉身碎骨!批转彭德怀的一封信;彭罗陆杨的一出戏,海瑞罢官;借北京大学的一张大字报;争论有没有天才,导出党内有个马克思主义的骗子,把陈伯达,最后又把林彪揪出来……尤其是批示的最后一句话:矛头是对着我的……清华所涉及的问题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已经是图穷而匕首现了。

这一天终于来了。毛泽东说的反潮流是不包括反对他自己的。

上述这一切,父亲一概不知。他当时正在大西北,风风火火地准备发射那颗返回式卫星呢。这颗卫星对他太重要了。前面说过,两弹一星在中国,从来就不只是个技术问题,从它起步的第一天,就是个政治问题。父亲当然清楚,失败对他意味着什么,历史将永远不再给他证明自己的机会了。

11月5日深夜,他在三线的凤州接到陈锡联从北京打来的电话,陈说:小平同志让我转告你,在外面不要乱讲话。

乱讲话?我讲什么了?不就是骂了那帮小爬虫吗?父亲问北京有什么情况;陈说,说不清楚。电话就挂断了。

不祥之兆。

11月8日,父亲准备飞绵阳,到九院去,接到了中央办公厅电话,中央领导同志有重要事请你马上返回。专机已经派出,请到宝鸡机场乘机返京。

他应该是有数的,只不过不知是什么事。他还是推迟了一天,他要做最后的安排。赶到宝鸡要坐4个小时的汽车,他发着高烧。

回京的当天晚上,妈妈给他服了药,看他极度疲劳的样子,原本不想再说什么了,只要他早点休息。但又担心第二天中央的紧急传讯,没有一点准备也不好。于是,犹豫再三,还是告诉了最近刘冰发生的事情。他靠卧在沙发上静静地听着。通常他都是腰板挺得直直的,即使是坐在沙发上,腰从来都不靠椅背。下面垫两个沙发垫子,双手搭载在拐杖上,一副军人姿态。所以我们家的一圈沙发中,总有一个是没有垫子的,谁摊上就坐硬板凳。经常搞得客人莫名其妙,怎么你们家的沙发少个垫子?我们会指给他看,在主人屁股底下呢!今天他是真不行了,高烧且有些胸闷,吸了会儿氧气,他什么也没有说,静静地、默默地听着。他有时常这样,只听不说,脸就像是花岗岩刻成的,冷峻、刻板,又透着威严。很晚很晚了,他睡下又爬起来要长途电话,断断续续地听到,好像是一切发射准备要加快,时间还要再提前。

我知道,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5 卢晨征的回忆

为了写父亲的故事,要收集素材。但我知道,以我这样的身份会有碍被访者客观如实地讲述历史,为此,我请了《解放军报》记者江林替我收集资料。

1991年9月11日,江林找到了退休在家的原航天部质量司司长卢晨征。

说明来意后,卢表露出极不配合的态度,他说,你代表组织还是个人?如果是组织,我说的你们也不会用。如果是个人,你了解这些干什么?总之,没有什么好说的。我还有事,就别浪费时间了。

一个咯涩的老人。

江林说,对不起,打搅您了,我这就走。但容我说一句话行不行?

据我了解,当年是张老安排你去230厂当厂长的,你们在一起经历了那个动荡、难忘的年月。但我不理解的是,你们这些前辈,你们这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们,为什么都要把这些岁月埋葬掉呢?为什么要它永远地在中国的历史上消失呢?为什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不应该记住他们前人所经历的磨难呢?出于礼貌,也出于自尊,我可以马上从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