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烟雨一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欢迎,只要来的我们就要。来这里的都是证明已经治愈的,没有治好的这里政府不允张接收。”胡守民热情地说。

“我们房子现在不宽绰,单身就一间。吃大食堂,不用自己做饭。”胡守民领着父亲逛了逛周围环境。上来几个手脚利索的麻风病人热情地帮四叔、五叔向屋里搬行李。

父亲用手比划着,指着这里的人和这里的房子,让四叔安心在此生活。

四叔一开始有点拘谨,但看这里也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了。至少不用自己做饭,也就心安了。

“村长,这是哑巴仅剩的粮食,大队里其他还没给,等给了我就送来。”父亲说。

“好,没关系,这里反正是凑粮食吃,没的吃了,他可以先预支。”胡守民大包大揽大大咧咧地说。

天又开始变得昏沉沉的,湿漉漉的,冷飕飕的,云里雾里笼盖四野。站在山坡环顾四周,倒感觉幸福村像个只有上方对着苍天开口的大铁笼子,谁也跑不出去,谁也别想跑出去。这笼子里有饭吃,有衣穿,大家都在这个笼子里自生自灭,演绎着自己的灰色人生。父亲和五叔推着车子向回走,四叔一直跟着不舍得分手,走出几公里了,父亲一再跺脚摆手,示意四叔回去。父亲和五叔走出很远了,还看得见四叔高大的身躯站在那儿。父亲心中陡然感伤,禁不住擦了擦眼泪,急向回赶路。

走到降媚山南坡,父亲看见那妇女背着一大捆柴火,后面跟着两个孩子,年龄最大的男孩背着最小的那个,女孩也背着一捆柴草。娘四个沿着蜿蜒崎岖不平的山路摇摇摆摆地走着。大捆的柴火有野草,有槐树、杨树、苹果树,叶子有干树枝子,结结实实地捆在一起,压得那妇女不得不弯着细细的腰,逼着她低着头,身子猛向前倾,一只胳膊弯套着绳子,另一只手拿着耧草用的长柄耙子。远远看去,只看见一个大大的草团在慢慢地晃着移动。

父亲赶紧把车子停下,向那妇女打招呼。

“哎,你把柴火放车子上吧,我们替你推着。”

那妇女吃了一惊,抬起头来看看四面,方知是父亲和她打招呼,遂放下耙子,吃力地解着胳膊上的绳子。父亲跑上前去,帮她卸下肩上的柴火,然后帮那小女孩卸下。

五叔也过来,高大的个头一把提起那柴火装在手推车上。“哎,小孩也坐上来吧。”五叔招呼道。

“坐车喽!”父亲从男孩背上接下那6岁的小孩,放到车子一侧。

“谢谢两位啦!”那妇女抬起头来忽闪着睫毛擦了擦满是汗水的额头,感激地对父亲说。

父亲这才看清那妇女是本村东头王友媳妇。平时一个村东一个村西,一年到头真是难得见一面。父亲在大跃进生产队联合深翻田时见过她几面,当时也不便说话,大家只是低着头干活。父亲当时只感觉这妇女能干,以同样的速度敢和男人比赛。看着那妇女快速地翻田,父亲当时还想要是能摊上这样的媳妇就好了。

直到现在,父亲才得以清楚地看到这妇女的样子。大约32岁,虽是有三个孩子的母亲,身材仍然细细的婀娜高挑着,面容姣好,肤色嫩白,柳叶眉下清亮透彻的明眸似一弯秋月由于伤悲更是梨花一支春带雨,让人大生怜悯感。瓜子脸上翘翘的鼻子闪烁着青春气息,嘴巴稍嘟,更显示着一股成熟美。素色典雅的衣服给人一种沉稳清纯的感觉,唯一刺眼的是那鞋面上裱着的白布证明刚刚丧失亲人。

“叔叔,这是你的车子吗?”小孩坐在车子上很高兴,兴奋地左顾右盼。“不是,是生产队的。”父亲说。

“我们还是一个村哪。”小孩打破了沉寂的气氛,父亲推着车子开始和那妇女搭讪。

“是啊,我也认识你,知道你是村西头的。你们的生产队长跳了井,是你下去捞的。”母亲说。

“那是我的一个叔伯兄弟。”父亲说。

“现在就你们弟兄俩过日子吧?”那妇女脸色一红,不好意思说了这事,赶紧岔开话题。

“是啊,就我们弟兄俩,父母都没有了。”父亲说。“唉!日子也不好过。”母亲叹了口气。

“娘,我们到家了。”

后面女孩见气氛活跃起来,也开始说话,唯有那男孩一直没说话。

“谢谢!回家喝口水吧?”那妇女看着父亲和五叔把柴火卸下来,感激地说。“不了,还要回去生产队报到。”父亲说着,推起车子和五叔走了。

这妇女就是父亲那年和爷爷收地瓜看到结婚的那一个,她男人王友得了甲肝不到一年就死了,撇下了他们娘四个艰难度日。

这天,是1964年腊月十五。

以后,这妇女带着三个孩子敲开了父亲的门扉,走进了家门,成了我的母亲,成了五叔的嫂子。

“桃花流水笑春风,蛙声浪叫送寒冬。”冬闲的人们还没有从带着臊气的暖暖的被窝里醒来,已经发现死了老婆的大狸猫石金全在和煦的暖日下,脱下夹袄翻过来,用长长的指甲夹着硕肥的白白嫩嫩的虱子“嘎巴嘎巴”地发出悦耳的声音。转眼就是1966年了。

7月,蝉在梧桐树上顾不得求偶,直着嗓子“热——热——”尖叫着,天气闷得人就像在蒸笼里,无处躲无处藏,黏稠的汗水蚂蚁一样在脖子上蜿蜒爬行。五叔闲得无聊,扛着根竹竿到南沟里用和好的面筋粘蝉去了。父亲看离生产队上坡还早,就想去西河洗澡,刚出门碰见了村长王希提。

“仕途啊,你去哪?”王希提问。

“二叔,离上坡还早,我去西河洗澡。”父亲回答说。

“有个事情要找你商量,按照上级‘破四旧’要求,所有的坟地都要扒掉、平掉或迁移到村东果园里。你家里北林地二大爷和二大娘的坟,你看怎么办?”王希提问。

“二叔啊,我爷和我娘的坟俺不迁了,俺爷的坟是用鹅卵石垒的,俺娘的坟是砖垒的。你带人看着平吧。”父亲说。

“好,我安排人,就这样办,你下午带人把村西南那几座坟平掉。”王希提说。过了两天,父亲去看爷爷和奶奶的坟墓,一片狼藉,已经整成平地了,散散落落还有不少褚红色、黄褐色的鹅卵石和破碎的青砖。还好,幸亏当年父亲把爷爷奶奶的坟挖得很深,社员们只是平了坟头的大部分。暮色中,父亲站起身,看了看坟离村庄和使狗河的位置,判断了一下坟墓的大体方位,跪下向爷爷奶奶磕了三个头,郁郁惨然离去。

10月15日,正下着瓢泼大雨,支部书记朱功深派民兵把父亲喊到大队部。“仕途,现在革命形势正是到了考验我们每一个人的时候了,你家里不是还藏着字画吗?你家里的家谱呢?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四旧’。你要想清楚,你是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你不要再执迷不悟了,李孟久当汉奸的事情我就不追究了,这事只有我帮你了,我是看着我和仕昌大哥拜干兄弟的面子上照顾你。”朱功深讲得很严肃。

自从仕光大爷死了后,画和家谱的秘密只有父亲知道了。

“四弟,你放心!我一定表现出高度的无产阶级革命觉悟!”朱功深排行老四,父亲称他为四弟。

村里几个大喇叭像被土枪轰散的群鸦发疯一样同时聒噪着: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春风摧枯拉朽,涤荡着一切污泥浊水,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红卫兵小将横扫四旧,开创一代新风,彻底批判陈旧思想对革命的影响,严正警告那些丧失革命斗志,保存旧思想、旧世界的人们,限你们10月17日下午四点钟前主动交出一切旧世界的东西,否则将采取最彻底最革命的行动扫荡一切……”

回到家,父亲忍痛含泪将孟久(子灵)老爷爷的几十幅画和珍藏的家谱挖出来。画上有巍峨的老槐树,有青青叮咚的山泉水,有恬然卧槐的鸡犬户舍,有栩栩如生的人头。父亲手颤抖着,几次欲放回又拿出。

最后一幅是《鸟憩》,凹凸渲染的画面,萧疏的梧桐,绒毛丰厚的小鸟,在深秋中体态丰腴而略带稚气,有神的目光,安详而好奇地凝视前方,呈现出清凉深秋、豁亮清爽而含暖暖之感。

“拿来吧!你呆啥?”一个戴着红袖箍的打手劈手夺过来。

还是在老槐树下,老槐树还是老槐树,他老态龙钟仍不减青春风姿,高大的树冠下,已是一片烟雾缭绕。在支部书记朱功深带领下,一群戴着红袖箍的疯子,吵着嚷着叫着喊着跺着,大义凛然地气壮山河地恶狠狠地把旧世界的东西蹂躏着撕碎撕烂,扔向火中,一切旧的东西都在无产阶级的文化大革命中凤凰涅告别旧世界,使他们光荣地感到完成了八国联军未完成的使命。

老爷爷的画和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