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烟雨一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的估计20天就可以移栽。找老李尽快赶吧!建一个棚栽一个棚,实在不行打药控制生长。”小房说。

“唉!只能这样了,听天由命吧!”我感叹,“小房,你在这里照看着工地,我回去开党委会,现在是抗洪时期,每次会都要求参加。”

“洪水是过去了,但这次洪水到来暴露出来我们很多问题,希望水利组、居委会、各村认真总结教训。”郑务聚说。

“也是,郑书记。不过,我在松堡这些年了,第一次遇见这样的大水,松堡十年九旱,谁会想到来这么一场大雨啊!”人大副主任邓胜朋说。

“现在,有这么几项事情需要安排。一是各管区将灾情形成书面汇报材料交给王琢理汇总后报市委,二是我们要积极争取救灾物资和救灾基金,以尽快速度发到受灾户手中,三是总结这次抗洪救灾经验,对表现积极作出特殊贡献的给予表彰。几个书记就算了,每个抗洪小组从机关干部和村委各推荐一名,报到高书记那里汇总。”

“高书记,我们片机关干部报范镇长就行了,这次小河崖抢险,老范真是出大力了。挨家挨户做工作,穿着条长裤子,把蛋子(阴囊)皮都磨破了。”邓胜朋心直口快,郑书记刚说完他就发话。

“哈哈哈哈!”大家都笑起来,说得范瑾勇不好意思,其实他是很想乘这次抗洪出点政绩,好尽快调回高密。当年从高密工会副科下来干副镇长,一干就是6年,6年了还是熬了个副镇长,干着也没意思了,所以这是回城的一个最好的机会。因此不论是发动群众大转移还是姚家村堵坝,他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着啥急?你们回去先商量好。好,散会,我们几个书记再开个会。”郑务聚说,“我们继续商量一下刚才谈过的事情。我找市水利局和民政局了,粗摸估计这次房屋倒塌、农作物损失加起来大约300万,比起下游乡镇,我们损失小多了。我们申请民政救助1500万,资金主要来自省民政厅;另外,过两天,荆镇长在家里主持工作,我和水利局去水利厅申请4000万的胶河治理工程,准备把镇区到姚家村、小河崖8公里的河岸用块石砌起来。4000万花不了,我估计有2000万就够了。可我们不借这次发大水弄点钱,基金会一年还贷300万怎么办?机关工资怎么发?后天潍坊和省里领导来高密视察灾情,主要是沿河两岸5个乡镇,其中安排来我们松堡。荆镇长,你找水利组弄它几十个帐篷,越多越好,不行赶紧财政买一点,安排松堡村、何家村、姚家村、小河崖、堤东沿路搭上,里面支上煤球炉子,发动一批老百姓搬到帐篷里住,让他们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检查完了再撤。这是硬任务,必须压到每一个管区落实好。”

“高!郑书记你这一招高!”荆兆明心底里佩服。他这个镇长抓财政,整天愁没有财政路子,他真佩服郑书记的胆量,敢想敢干。

第二天,我骑自行车去科技园,发现刚刚空旷的公路陡然热闹起来。每隔30米,就有一个绿色帆布帐篷,有全新,有半新的,整齐地沿路边排着。散散落落的村民提着马扎、粮食、炊具,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搭帐篷住帐篷。

“何书记,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我们的房子又没倒,在家里住得好好的,非逼我们出来住?蚊子又这么多,地上又这么潮湿,折腾啥?”何家村一个村民问支部书记何明。

“我愿意?唆啥!找你出来住你就出来住,又不是让你在马路上过冬,就住几天。他妈的,你以为我愿意折腾你们啊?这不是党委意见吗!我们不管怎么说,还要服从党委。”何明说。

“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虚伪啥?你看路边地里那些尖顶小红砖瓦房子,一个一万多块钱,说建的是机井,屁!里面什么都没有。我们用水还得自己打井。可这样好,听说上边领导来了,坐着小轿车在车里看风光,里面介绍是现代化农业开发田,这不,就把农业补助金争取下来了。这搭帐篷也不是白搭吧,肯定是又要套钱花。上边那些人也痴,被人耍了还乐呵呵地放钱。”姚家村“小喇叭”范忠厚说。

“你以为啊,1958年8月4日毛泽东老人家到河北视察棉花,啧啧!也就是今天。乡镇干部领着他看了一棵结了上百个棉桃的丰产棉花,后来这棵棉花被公社挂上了红布条,还发动群众献布,给这棵棉花缝了个大棉被,搭了个大棚子。可明白人知道那是在糊弄主席。钻进里面看,到处密不透风,根部全然不见阳光,株茎高大却细瘦,没有一个棉桃。”唉!没区别啊!一个老头边搭帐篷边叹气。

“你们瞎叨叨啥?让你们出来住,镇上有补助,村里给义务工,还不满意啊!等检查的来,闭紧你们的嘴,少说。”姚玉伟说。

“李书记,你还研究生毕业,下来不久就会把你改变的,别较真,太较真了,赚不着便宜还吃亏。”姚玉伟老远看我来了。

“老姚,走,正好看看你种的芦笋和巴西旱稻,损失怎么样?”自从给姚玉伟花了一万多块钱弄来了种子,我还没看看种得怎么样。

“完了!”姚玉伟叹着气。芦笋科技园的东北角,站在地头边,60亩地芦笋才长得筷子高,黄焦拉气的半死不活,地里还到处是积水,有几只高脚的似鹭鹭的水鸟悠闲地晃来晃去。

“唉!芦笋本来就怕涝,老姚你也不注意排水!”我说。

“李书记,发大水那时人都顾不上了,还顾芦笋?再说,上哪排啊?到处是水!”姚玉伟说。

“走,看看巴西旱稻。”我说。

“巴西旱稻没问题,我看过了。本来那东西就是水稻,不怕水泡。”姚玉伟说。旱稻田在方塘路南,穿过李树森热热闹闹的施工地,有的在砌墙,有的制弧形钢架,有的在筑钢架头上水泥墩和后墙上面的盖板,民工不时和我打着招呼。站在地头看去,60亩稻子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已经半米高了,在柔柔的夏风中,微微摆动着绿色的裙子,顾自欣赏,无人惹芳。

“老姚,稻田里也要排水,趁这时候施肥加灭鼠药。杂草也不少。”我走到里面,顺手拔了几棵和稻子一样高的鸡毛友草。我又走到科技园路东那片日本大葱地。大葱约60亩,加上大吕村和前朱村,总共300亩,只不过他们两个村都把葱种放到老百姓家里分散种植,没有这一片这么集中。葱已经长到了大约50公分,还不到培土的时候,按老邵种植的要求,大葱长到一定程度,必须培土,保留少部分茎秆在地面,地下的葱白要求至少40公分。因此,当时接这活觉着简单,不就是种葱吗!真正种开了,光雇人深开沟就花了3000多块钱,没地方育苗,只好和大吕村一起,用苗时村支部书记孙运书打开了赖猫,他从我这里拿了5000多块钱的种子,结果说种子钱和苗子钱互相抵顶。利益永远是第一,这里离高密城近,村支部书记包括村民都贼精,什么都是交易,没有传统上的那种淳朴老实厚道。一说这葱种钱,我就来气。老邵那么豪爽的人,过后我才知道,他光卖给我种子300桶,每桶250元,进价150元,每桶净赚100元。

夕阳下,大葱郁郁青青如列队士兵,笔直地排排竖列着,长得非常整齐,葱沟里虽然还有积水,但问题不大。幸亏姚家村的“小喇叭”范忠厚,自从成立科技园,一个月300块钱雇着他看工地当保管,下大雨的时候,他冒雨把每一道葱沟都掘开,水排得还算顺利。

“李书记,今晚到我家里吃饭吧?我找你嫂子炖只母鸡,我孩子农校毕业了,在家里呆着没事干,你帮我忙,先让他到你这里干吧?”姚玉伟说。

“行,喊小房一起去吃。老李,你抓紧干。弄好一个算一个,别遍地开花,苗子不等人啊。”我回头对李树森说。

“小房,你明天帮我照顾工地,我回老家趟。”吃完饭,我对小房说。“小富啊,明天去高密采购时给我买条胶河鲤鱼。”我打电话给伙房里小富。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两个月没回老家了,我开上计生办的桑塔纳,带着胶河鲤鱼,又买了些咸鱼,一袋子大米,不紧不慢地踏上了回安丘的路。父母穷惯了,我每次回家放下钱,他们不舍得花,早晚就给了我那不争气的弟弟。弟弟中专毕业后找了一个化肥厂干会计,前几年很红火,比我挣钱还多,没想到好景不长,工厂倒闭,自己只好在安丘到处晃悠混饭吃。

降媚山下,秋意寂寥,丰草绿缛争茂,佳木葱茏可悦。那红彤彤飘着浓浓郁香的苹果,繁星点点玲珑欲滴的大枣,点缀着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