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梦新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梦,便叹口气道:正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以及〃 见一正房,珠帘高挂,……又有一人卷起珠帘,只见一女子……宝玉略一抬头,见是黛玉的形容。……说犹未了,又见一个侍儿将珠帘放下〃云云。沈句所咏,全指此文。所以他在乾隆六十年所读到的也是〃 程甲本〃 或〃程乙本〃 ,已无疑义。

这四律比之周春八律,从艺术上说,读来略为舒服一些,主要是感情深切,而没有那种令人为之肉麻起粟的佻薄气味,也较少做作之态。所以我以为诗格要稍高一级。但是从内容思想看,却也不怎么使人鼓舞。今亦试以个人的浅见略加评议,并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沈赤然一读《红楼梦》,便深为宝、黛情缘所感动,并且认真严肃地题以律诗,编入全集(这和只写进一册〃 随笔〃 中去,意味斤两,迥然不同),此人颇有胆量。他对宝黛二人之情不得遂,极抱憾恨。但是,他又认为薛宝钗也未可缘此而见弃,因而他提出〃 良缘合让林先薛,国色难分燕与环〃 的主张。就是说,一方面他为宝黛不得成婚而憾恨不平,一方面他又认为宝钗〃 国色〃 ,也难〃 割舍〃 ,所以就想先娶黛玉(不平已平),后娶宝钗,熊鱼得兼,〃 两头为大〃 ——在他看来,这样的一个〃 方案〃 ,最理想,最〃 美满〃。应当说,他这样的一种想法,实际上已然把他前三首写得十分真挚沉痛的诗,完全否定了,取消了,剩下的只是一种封建士大夫阶层所具有的极其庸俗贪婪的低级思想。这是第一点。

不宁唯是。他的〃 美满〃 理想还包括如下几点:二,要使宝玉(最恨禄蠹、最厌恶功名仕宦的)春风得意,青云直上——〃 大富大贵〃 ;三,要使宝玉多福多寿多男,子孙绕膝,后嗣绵长;最后,四,还要使宝玉左拥黛、右携钗,同读道书,修炼成仙,跨凤飞升!这是第二点。

可以看出,沈赤然对宝玉的〃 厚爱〃 是如何至深至极而无以复加了。——可是同时也正好说明,一般封建文人的精神世界中的〃 最高境界〃 究是何等式样!从引录周、沈二家诗,已然可以使我们看到很多问题。

第一,虽然程伟元作序时还说〃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 ,嘉庆四年的《绮楼重梦》第一回也还说:〃 《红楼梦》一书,不知谁氏所作。〃 而沈赤然的诗题已毫无怀疑地正式标明〃 曹雪芹《红楼梦》……〃 ,他是南士,根本不能和北京八旗世家明义深知底细者并论,乃竟将《红楼梦》的作者肯定下来,这事情很值得一表。——因为在他一百几十年之后还曾有人怀疑曹雪芹的著作权呢!第二,程本百二十回伪〃 全〃 书一经印出,立即在东南半壁——特别是浙江北部,在文士们中间引起极强烈的反响(鲁迅先生早经指出:〃 比清乾隆中,《红楼梦》盛行,遂夺《三国》之席,而尤见称于文人。〃 那时〃 细民〃 所嗜,仍在《三国》、《水浒》。《红楼梦》在〃 细民〃中逐步获得流传,不是先直接通过小说本身,而是间接通过戏剧和曲艺)。例如,上举戚蓼生(德清)、周春(海宁)、沈赤然(仁和),都是浙北文士(碰巧舒元炳也是虎林即杭州人,但他所题并非程本,故宜另论)。这是在《红楼梦》以写钞本流传了〃 几三十年矣〃 (程、高语。这主要是指在北方)之后的一件大事。

但是,第三,紧紧跟着的一串问题也就来了:《红楼梦》刊本出后所引起的这个强烈反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反响?其本质是什么?有何意义?我们今天应如何去评价这种反响?其产生的原因何在?这些问题实不容不一加讨论。说来话长,此处只能粗浅地表列一些个人的管窥蠡测。

首先,在刊本问世后,立即引起的一个强烈反响是抱恨和不平于宝黛情缘为宝钗所夺。这种抱恨和不平,其本身是无可非议的。这不但在乾隆年代的当时,即到后来在讨论《红楼梦》小说时,很多人也还是主要只从那个抱恨和不平的婚姻事件来着眼和立论的。这个不能说是不对。但是稍微分析一下事情,就可以看到这里所涉及的问题之复杂和曲折,绝不是那么简单浅泛的一回事了。

有一个重要之点,我们必须加以注意。〃 八十回本〃 时期的读者和〃 百二十回本〃 时期的读者的观感反响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概括集中起来可以成为两句话,就是前者把重点核心摆在〃 兴衰荣枯〃 问题上,后者把重点核心摆在〃情天孽海〃 问题上。

例如,戚蓼生说:〃 ……状阀阅则极其丰盛也,而式微已盈睫矣〃 ,〃 乃或者以未窥全豹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梦觉主人则道:〃夫木槿大局,转瞬兴亡,警世醒而益醒;太虚演曲,预定荣枯,乃是梦中说梦。〃 舒元炜也说:〃 爰夫谱华胄之兴衰,列名嫒之动止,匠心独运,信手拈来,……是书成而升沉显晦之必有缘,离合悲欢之必有故,吾滋悟矣。鹿鹿尘寰,茫茫大地,色空幻境,作者增' 好了' 之悲;哀乐中年,我亦堕辛酸之泪。〃 ——这些人,不是说他们的序文中一句也没有提到〃 名嫒淑女〃 的问题,也不是说他们对于〃 兴衰〃 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正确的了,但是很清楚,他们从曹雪芹原书中所得到的最主要的感受,并非是什么〃 情天孽海〃。迨到百廿回伪〃 全〃 本一出,强烈反响的重点核心马上就转移了,移到〃 徒知漆已投胶固,岂料花偏接木生〃 上去了。我认为,这就是说明,伪续把原著的意义深度厚度广度,都极大地缩小了,隘化甚至是歪化了。这一点,下面还要再加申说。

第四,《红楼梦》这部小说出后,续貂之作,纷纷而起,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 ……故复有人不满,奋起而补订圆满之。〃 久已成为谈资笑料。一般印象,好像这毕竟是较晚的事情。其实不然。沈赤然在一读了《红楼梦》之后,立即。。提出了〃 月老红丝只笔间,试磨奚墨为刊删〃'注1'——续书的想头,他那四首七律之末首,简直就是一篇〃 续补《红楼梦》计划草案、内容大纲〃 !沈赤然的这个第四首诗,代表性极强,而且是现在所知的最早的一项拟议文件。他的思想,一如嘉庆四年刊本《续红楼梦》卷首秀水郑师靖的序文所表现的,是要〃 爇反魂香,补离恨天,作两人再生月老,……使吞声饮恨之《红楼》,一变而为快心满志之《红楼》〃。固然,明义不是也恰恰说过〃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吗?问题出于尽管明义也这么转了一下念头,但他的归结性的感受依然只是〃石归山下无灵气,总使能言也枉然〃 ,只是〃 王孙瘦损骨嶙峋〃 ,〃 惭愧当年石季伦〃 ,就是说,一衰到底!至于别的什么想法,他是做梦也不会发生的。——这一点,我觉得最足以启发我们,令人作深长思。

明义一流人,并不一定就比沈赤然一流人高明到哪里去,但是他们分别读了原本小说与伪续〃 全本〃 小说,就发生了很大差异的反响和截然不同的〃 打算〃。在上文,我们也曾对沈赤然的那种思想意识、精神世界加以讥评,那并不错,可是又并非全部公平。换言之,只管讥评沈赤然,还是不够透彻。还应该进一步探本寻源才行。

真正的本源,当然是封建的社会制度和社会阶级。但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是生活于封建时代同属统治阶级的明义一流和沈赤然一流的读后感颇不一样。我的意思是要指明:引起沈赤然的续书愿望以及那样。。续的想法的直接原因,不是别的,就是程、高伪续四十回的那种所谓〃 结局〃。我以为半斤八两,平分其责,但是始作者的可恶性更大,更该批判。上文已然颇为不避词费地想说清楚:没有高续,是不会引起像沈诗所代表的那种续书的〃 计划草案〃 和〃 内容大纲〃 的。过去对这一点也许还没认真追究评判。

这事颇关重要,我还要再加一点絮絮。

程、高伪续四十回书,值得一提的,只是表现了两点思想内容,一点是宝钗夺婚,一点就是〃 沐天恩〃〃延世泽〃。二者之中,由于前者写得较有一些艺术性,蛊惑力较大,容易抓住一般读者的感情,便使得大家都对它倾注了注意力,而往往忽略了后者那个更为重要的问题。

程、高伪续续成了一个〃 悲剧〃 结尾,这或者说是它的功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伪续所构思布置的那个〃 移花接木〃 和〃 掉包儿〃 以及婚时恰是黛玉死时的这种情节文笔,无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不是什么很高级。。的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