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漫长的抵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伊春河谷创建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估计不会有时间直接指挥战斗。不过,这段日伪档案却为抗联战史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史料——李兆麟将军的得意之作老钱柜战斗,以前一直没有清晰的时间,现在可以断定了——此战发生在1936年3月20日,因为森山德治郎就是被李兆麟和戴鸿斌击毙于老钱柜的一个日本指导官——近藤和老后两个警长的名字也可以补充老钱柜战斗的战绩了。

第十六战

地点:伪三江省汤原韩岚屯、锦乐镇、依兰县土龙山等

时间:1936年4月1日—12月31日

中方部队:赵尚志,李学万,张团中,太山,海红等,兵力1750(其中赵尚志部1000人)

日伪部队:清谷、永田等部队,伪满第二军管区国境地区讨伐队,伪满国军游击队,汤原县锦乐镇警察署、治安队、自卫团等

战斗情况:抗联袭击韩岚屯集团部落,锦乐镇警察署,三江省内到处发生战斗。7月4日,日军联合讨伐队中伏,勃利县警长富永光雄、富锦县警长长村上清等战死,8月15日,桦川县警长杉元富雄阵亡。

双方伤亡情况:日军至少死亡37人,日本警察官3人,我军牺牲74人。

短评:这依然是一系列抗联对日军的攻击和日军的反攻击。显示赵尚志的部队在汤原已经站住脚,而且成为当地抗战的主力军。这一阶段赵尚志实际负责着汤原根据地的建设和战斗指挥,把这些战斗归于他的领导应该不算过分。但是,锦乐、韩岚这些地方都无从考证,所以也无法得知日军举的战例具体是哪里发生的。

第十七战

地点:伪北安省通北县老道店等地

时间:1937年1月1日到12月31日

中方部队:赵尚志兵力不详

日伪部队:竹内部队,伪满军警若干

战斗情况:抗联部队在通北、北安、庆城、海林、绥化各地和日军发生连续战斗。3月20日,通北县警佐福田正雄阵亡,8月3日,德都警佐本多利秋阵亡,11月6日,通北县警佐铃木末一,警长宫田房男、岩崎博爱等阵亡。

双方伤亡情况:日军至少死亡2人,日本警察官5人,我军无伤亡记录。

短评:从这一系列地名可以看出赵尚志西征部队的路线。这支部队为赵尚志亲自指挥的骑兵,在老道店曾消灭伪军一个山林队。但是,日军在这里放上赵尚志的名字,我推测既不是他们所记录的阵亡几人的原因,也不是因为赵尚志打了伪军的山林队,实在是因为赵尚志在这里打了让日军闻风丧胆的一仗——发生在1937年初的冰趟子战斗(显然《满洲国警察小史》没有记入这次战斗日军伤亡),给日军竹内部队带来重大损失,成为赵尚志的经典一仗。

17场战斗整理完毕,一个威震敌胆、勇名赫赫的赵尚志的形象,也许,就在这一次次战斗中,铭刻在了东北抗战史册中。

十二、黑龙江畔的战斗

表面上,右边这张照片的画面上没有什么稀奇之处,但如果翻译一下图片下方的说明文字,就会发现它和抗联的联系。这段说明翻译过来是——“昭和十三年2月4日,萝北县城上街基附近,第7中队长板坂大尉(所部)与赵尚志匪(骑马匪)交战。队长以下18名壮烈战死。”图上还有“死去”的手书标记。

这批图片不止一张。

我们从这张照片中可以回溯的第一段历史,是日本关东军步兵第三十七联队第七中队中队长板坂等官兵,这一天在和赵尚志所部抗联的作战中阵亡。

赵尚志,黑土地上最优秀的抗日将领之一,仅仅是敌方文献中出现他的名字,就足以说明这批照片的价值(不过,如果看日方保留的伪满警察档案,会发现赵尚志的名字在那里面出现的频率太高了)。

然而,如果对此战作一分析,那所得却绝不仅此。对照中方史料,我们会发现,这一仗其实并非赵尚志所为。1938年1月4日,因过境归还的抗联六军某师师长陈绍滨带来苏方将领的口信,赵尚志过江进入苏联境内,却莫名其妙地被扣留达一年半之久,这一疑案,至今没有定论。这场战斗发生在赵尚志离境一个月以后。所以,已经在苏联的赵尚志,是不可能指挥部队消灭板坂大尉所部的。

但是,根据时间、地点,我们很快就有第二个发现——这支歼灭板坂所部的抗联武装,又确实是赵尚志所部。而且,这一战和赵尚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实际上,正是赵尚志批准了他们攻打萝北的作战计划。

在苏联的赵尚志,怎能批准抗联此后进攻萝北的战斗呢?

这是因为,根据抗联史料记载,1938年1月4日,赵尚志赴苏之前,曾与冯仲云等商定,一个月后,由抗联部队攻打萝北县城,迎接军长回国(赵尚志曾长期担任抗联第三军军长,在三江一带活动的六、七、八、九、十、十一各军都与三军有密切的关系)。这次战斗还有打开通道,方便赵尚志争取到的苏援物资顺利过境,以及向苏联红军展示抗联战斗力的多重任务。

2月4日,抗联三军、六军联合行动,由六军军长戴鸿宾、三军一师师长蔡近葵、九师师长李振东等指挥抗联部队突袭萝北。但是,此时敌情已经发生变化,日军布防严密——为了切断抗联与苏联的联系,日军三十七联队调重兵驻扎萝北。而且抗联部队主力为骑兵,不适合攻坚,因此部队一度攻入萝北县城,但最终撤出。

根据抗联史料记载,上街基战斗,就是这次攻打萝北作战后撤中的一个插曲。对比中日双方的分别记载,或正可重现这一战的经过。

可以看到被抗联子弹打凹陷的钢盔。注意,这支日军携带有11年式机枪(俗称歪把子)。在和骑兵作战中,机枪属于杀伤力较强的武器,但双方此战后的回忆中,对日军机枪的作用都未作描述,其原因何在呢?

大概,这张照片可以说明问题。

抗联的狙击兵在战斗中专打日军机枪手。而抗联的机枪手呢?一直做抗联研究的朋友黄河故人有一段描述说明了在装备低劣的抗联部队中,成为一名机枪手要怎样的素质。“祁致中手下有个团长(几百人的队伍)隋得胜,可以端着机枪扫墙上的马粪蛋子,一排马粪蛋子都扫下来。”

遇到如此对手,这一打起来,日军机枪手的命运可想而知。

其实,仔细对比双方记录,这次战斗中日军的战斗作风大可考究。根据文中提到,板坂等被歼灭的日军是在追击抗联的一辆汽车上,除了司机共计19人。板坂的职务是第七中队中队长,而日军编制一个中队部,正好是19人(有一人逃回)。所以,戴鸿宾等在上街基消灭的,可能正好是日军第七中队的中队部!

而根据记载,日军从富锦出动的部队共有三辆汽车,第一辆是板坂的座车,直奔上街基,另外两辆先开向萝北县城(即肇兴镇),而后压向上街基。根据日军的作战习惯,第二、三辆车上可能是随中队部赶来增援的一个小队(54名官兵)。但是,这两辆汽车的日军却只和抗联进行了远距离对射就丢下指挥官“知难而退”了。

这个习惯,与武士道精神有点儿不同,仔细看来,这个日军步兵第三十七联队恰好属于日军中赫赫有名的大阪第四师团,这可就耐人寻味了。

被称作“第一窝囊废师团”的第四师团有着著名的三不打原则——“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和“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

不知道上街基战斗时的抗联属于哪一类?

第三类,一定是第三类——我猜跑回去的日军一定这样认为。

仗着人多势众,在萝北县城顶住了抗联的大阪兵团,一到野战,还是体现了其独到的军事文化。

这或许是从这一张照片引出的又一层历史发现吧。

不过……还有一层发现颇为令人唏嘘。

那就是,这一仗,戴鸿宾等并未能接到赵尚志。经过紧急会议,战斗之后戴等率部进入苏联境内,意图找到赵尚志和进行休整,却被苏军全部缴械。直到戴被和赵尚志关在一起,他才明白赵尚志居然被苏联扣押了。

堂堂的抗日联军总指挥,一扣就被扣了一年半,至今,这件事背后的真相,依然不明所以。

一年半以后,赵尚志重返东北,最终战死梧桐河。

面对局面已经完全恶化的情况,他曾经说过:“我死也要死在东北。”

一个张自忠,一个赵尚志,都是为了求死而上战场。

这种悲剧不胜枚举。同样令人唏嘘的,是随同戴鸿宾进入苏联的抗联部队。

这支五百多人的精锐骑兵,被苏联方面粗暴缴械,随即送往新疆,大多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