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月照孤舟作者:白马王彪-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吧,等贫僧回来,再听你细说?”
  “好,我在夔州等你。”说完陶舟翻身上马,走几步,又掉头回来,停在落烨面前,“我不叫胡禄海,我的真名是陶舟,一叶孤舟的舟。”
  “阿弥陀佛。”落烨双手合十,行礼后抬头,暗夜中目光如星般炯炯,“胡也好陶也好,名是虚人是实,贫僧记得施主就是。”
  “说的好,人世间实虚难辨,你记得我便好,这次可别忘了。”说完陶舟便扬鞭,不等落烨作别,头也不回的策马而去。
  静夜里蹄声清亮,好似步步踏在心头。
  春夜里暖风习习,温柔将泪水扫入鬓角。
  几日后,周栎西行,吴阔北上。对此周栎并无异议,有陶舟在,吴阔终归不能为己所用,留不得杀不得,打发走也好。
  临走前,陶舟来道别,交代了落烨同行的相关事宜,便向吴阔讨要那把短刀。吴阔闻言一惊,“你要那个做什么?”
  “吴王身上尚有未解之谜,我需要那把刀做破门砖。”
  吴阔自靴中拔出刀来,打量片刻,终于还是交与陶舟,同时嘱咐一句:“此次入川,千万小心。”
  “我无须担忧,反倒是你。如今吴王是敌非友,你可不要感情用事。”
  “这个我明白。”吴阔黯然道。                    
   
    
    ☆、梁祠

  因为河南受灾,周栎一行绕道湖广入川。
  当然,湖广也不太平。不但沿途都是灾民,而且许多州县由于流寇肆扰,官走民避,很是萧条。可见延年水患,又逢乱世,民生已凋敝很久。
  一路上,周栎很是郁郁。加上陶舟还时不时火上浇油,“陛下要是走河南,可以见识更多。”
  周栎闭上眼睛,深叹口气,半响才憋出一句,“朕也有朕的苦衷。”
  “这个自然。怪不得古人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面对陶舟揶揄,周栎难得不发威,只是抬头望天,片刻后许下诺言,“若他日朕重登大统,免河南、湖广两地赋税三年,此后十年内不加赋。”
  在野的皇帝可以随便承诺,在朝的却不干。为了维持军用,朝廷继续横征暴敛,各地揭竿的不在少数。见此陶舟又说一句,“最后不管谁坐了天下,到手的也不过是一片残山剩水。”
  周栎听了索性道:“那不如不要这劳什子皇位了,朕与你找个地方隐居,快活半生。”
  “那就去云南,听说那里终年阳光明媚,四季如春。”
  “好主意。”两人相视而笑。
  此时,正是一年好时节。有道是,客路逢春也是春。
  自古蜀道艰难,夔州更是险峻,杜诗有云: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可见其地势险要。
  于是,周栎带陶舟等一批人走水路先行,入城后,再调派当地官府接应大军车马。
  好在周栎走得快,他们刚到,新朝廷的任令也紧跟而来。除了撤换当地官员,亦有旨意要在城中修祠,祭的是梁顾将军一门忠烈。
  细问之下,陶舟方知吴王已经为梁家平反,追谥英忠,封东巴王。
  “有意思。”周栎合上黄绢,冷笑道,“来祭梁将军的不是他儿子,反倒是我那个不相干的七弟。”
  “所以我说,梁家与吴王渊源极深。”陶舟倒是不意外的样子。
  周栎闻言,意味深长道:“朕在想,当初该让你入大理寺。”
  “入大理寺不得善终,臣还是入宫做个佞臣好了。”
  周栎知他所指,终于忍无可忍,起身把椅子踢翻,瞪着陶舟道:“你要明白,袁三宝是查案途中被人所害,可不是朕下的毒手。”
  “是,显然袁大人有负陛下重望,既没有查清案情,又不能带臣出城……”
  “够了。”周栎挥手打断陶舟,不耐烦道,“大不了等朕回京,为他表忠追谥。”
  “然后再建一座大大的祠堂,真真是好风光。”陶舟接下去,啧啧赞道。
  “你瞧不上这些,未必别人也同你一样。光耀门楣,留名青史,世上多少人一生所求,不过如此。”好在已经习惯对方腔调,否则一代帝王早就拔剑而起了。
  “这倒是。”陶舟点头,忽然话头一转,正色道,“不知陛下肯不肯给梁家修祠?”
  “为梁家修祠,为何……”周栎一时错愕。
  “好让我看看,什么叫光耀门楣,死后哀荣啊。”
  为梁家修祠建陵是朝廷的旨意,亦有银两拨下,操办起来并不困难。第一步便是起棺木,昔日草草埋葬的尸首,如今被一具具挖出,仔细收殓后再厚葬。
  整个过程陶舟都步步紧跟,调出官府宗卷与梁家族谱一一核对。
  “看来梁家人,真的是死绝了。”梁祠建成后,陶舟抚碑感叹。
  碑文由当朝翰林所拟,表彰梁家一门忠烈,极尽溢美之词。再往下是密密麻麻的名单,也就是当年被所谓逆案牵连的梁氏族人。
  “这几日你忙前忙后,原来是在查漏网之鱼。”
  “因我实在想不出,如果不是梁家的人,还有谁能与吴王做这笔交易。”
  “交易?”
  “对,扶君上龙位,还我旧荣光。”
  此事颇费思量,周栎也摸不到头脑,两人齐齐站到碑前,一阵默然。
  半响后,陶舟忽然问道:“梁家无后,那祠堂谁来维持?”
  “梁家尚有家仆在世,朕已经派人去找。”
  征令以吴王名义发出,不日便有人到任。来人是一位老者,步履踉跄,眼神浑浊,垂垂老矣,全不是想象中忠良义仆的模样。
  好在人虽老,情却真。此人一进祠堂,看到碑文下密密麻麻的人名,两行老泪便纵横而出。陶舟凑在人群中,想听梁家旧人嚎啕几声,或许能露出些蛛丝马迹,但那老者却一直抚碑流泪,始终不发一言。
  “莫非是个哑巴?”陶舟摇头唏嘘。
  几日后,陶舟再去,祠里热闹散去,老人情绪也稳定下来,正坐在堂前就一碟咸菜喝粥。
  “老人家正用餐?”陶舟上前寒暄,说了一句废话。
  老人抬头看看陶舟,不发一言,起身将碗筷收到里屋去了。陶舟打了个没趣,只好自己在祠内晃悠,踱步到碑前,念了几句便拔刀出来。
  “你干什么?”刀尖还未触及石面,耳边便响起惊雷,吓得陶舟浑身一颤,差点失手落刀。
  “吓我一跳,老人家。”陶舟捂着胸口,一脸无辜转头过来,“我只是看这碑文写得不甚完整,想帮忙修修而已。”
  “你是石匠?”老仆问。
  “不是。”
  “这位公子,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老仆显然正强按怒气,“但刻石与写字不同,单凭你一把短刀……”
  “此刀可不一般,可以说是削铁如泥,刻石头更不在话下。”见对方目光停在自己手上,陶舟便大方亮出来给他看。
  老仆凑近了端详,“这刀,能不能借老夫瞧瞧?”
  陶舟微微一笑,举手奉上。
  老仆小心拿起,指尖轻触刀身,又于鼻下一晃,这才交还陶舟。“果然好刀,不知公子从何处得来的?”
  “这个说来话长,此刀乃一好友所赠。”陶舟挥挥手,随便敷衍道。
  老仆听闻,立即点头道:“此人与公子交情,想来非比寻常了。”
  陶舟微微一笑,没有接话。老仆却不罢休,继续道:“听公子口音,似乎不是本地人。”
  “噢,我打京城来。”
  “原来是在京里当差。”老人陪上笑脸,“刚才公子说碑文不够完整,不知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碑上名单有误。”
  “哪里有误?”
  “好像少了一人。”
  笑在脸上僵了一下,收了又放,却再也自然不起来。老人扶着石碑,讪讪道:“公子真会开玩笑,这话可不能乱讲……”
  “老先生怎么知道我在乱讲?”陶舟抬头,一脸无辜。
  “当年朝廷捉拿钦犯是有名录的,好像阎王的生死簿,叫你今日死,不会留你到明晨。梁家一百二十四个人,抓一个砍一个,无一错漏。那场浩劫,老身是亲眼所见……”说到最后,老人似乎力不可支,抓紧了碑石,身子微晃。陶舟忙站起来,扶老人坐到石阶上。
  “何必如此紧张,您老误会了。”陶舟一手搭上对方肩膀,“我说的是这碑上少刻了一个人名,你去瞧瞧,是不是一百二十三个?”
  老人急忙起身,凑上前去一看,果然,少写了一人。
  “怎么会如此大意?”老人满脸愤恨,语调很是不满,但情绪已然放松。他一拂袖子便匆匆往外赶,“我去找人……”
  “不过这么一说,此事也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