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璇病中日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桥》。 
  袁牧之、赵丹、于伶、崔嵬、金焰、王人美、顾而己等三、四十年代上海左翼著名影人都参加了该剧的排练和演出。 
  那一段时间,周璇在演艺事业上最成功的是主演了中国第一部广告歌舞片《三星伴月》。这部影片也是由艺华影业公司投资拍摄的。 
  在这部不同凡响的广告歌舞片中,周璇又一次精采地演唱了片中的插曲。尤其是那一首《何日君再来》,这是周璇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一支歌。 
  有评论文章称:“在这支歌诞生的漫长……岁月中,没有任何一支中国电影歌曲像它这样引起纷纭的评说和褒贬。” 
  这首歌曲是解放后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刘雪庵年轻时创作的。当年他就读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1936年秋,他在音专的一次同学联谊会上即兴创作的一首探戈舞曲。1938年,上海艺华影业公司拍歌舞片《三星伴月》时,导演方沛霖请编剧黄嘉谟为刘雪庵的这首曲子填了词,即成了该片的插曲《何日君再来》。 
  《何日君再来》这首歌是影片中周璇扮演的女主角、电台歌星王秀文和情人分手时情绪伤感时演唱的。歌曲的旋律低回委婉、贴近口语,使用了探戈舞曲的节奏,速度缓慢但流动感强。这首歌经电影放映和灌制唱片发行后,马上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歌曲,被广泛传播,成了舞厅里最热门的伴舞曲,一直延续至今。 
  1957年,刘雪庵因为一曲《何日君再来》等原因,被打成右派、黄色作曲家。但曾做过谭震林秘书的曹白说:“上海沦陷前流行的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沦陷后流行的歌曲是《何日君再来》。这倒不是上海人甘心沉湎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不可救药,而是表示做了奴隶后的期待一期待光复解放的日子到来。”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著名女歌星李香兰(三口淑子)于1985年在解放军出版社为她出版的《李香兰一一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道: 
  “她所演唱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曾风靡一时。那支具有世界性的名曲《何日君再来》,也是由她首先唱起来。我是个周璇迷,非常喜欢她的歌。 
  有一件事,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那就是我在灌制《夜来香》唱片那天,当乐队随着黎锦光先生的指挥棒响起那轻快的前奏时,我透过录音室的玻璃窗,突然发现一位楚楚可爱的女性,站在监听室那里目不转睛地往这边望着,我一眼就看出那是女明星周璇。她正在演唱《何日君再来》,我突然发现了这位憧憬已久的明星而过于激动和兴奋,便情不自禁地喊出了一声:‘哎呀,周璇!’,结果使得录音作废……” 
  这位当年旅居中国、并在上海成名的女歌星李香兰,后来成了日本众议院议员、环境政务次官、自民党妇女局的局长。 
  她在事隔四、五十年后,深情地回忆道:“从那次见面后,我和周璇成了好朋友,常常在一块儿喝茶、吃饭。……或到她家的钢琴前面干脆呆上几个钟点,因为她要学习乐章结尾时的婉委唱法,我们曾在一起进行过热心的研究。周璇是一个温柔娴雅的女性,丝毫没有大歌星、大明星的架子。” 
  她说:“《何日君再来》是当时的中国红星周璇的传世名作。” 
  拍摄《垂帘听政》的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在事隔半个世纪后,回忆起周璇演唱的歌时也说:“……最流行的一首,应该是《三星伴月》里的《何日君再来》。” 
  他说:“一直到现在,每一听到: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马上就会想起当时的生活情景,跟着就会想起周璇,所以中国的影星和歌星,一直到现在为止,仍以周璇的唱片销路最多,地区也最广。” 
  相信《何日君再来》这首歌,也将会被人们世世代代传唱下去的: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喝完了这杯 
  请进点小菜 
  人生难得几回醉 
  不欢更何待 
  (道白)来来来喝完了这杯再说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甜蜜的生活成为梦幻   
  同年,17岁的周璇随未婚夫严华,跨洋过海,远赴香港、菲律宾等地巡回演出。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等地,周璇的演唱受到热烈欢迎,获得巨大成功。 
  周璇说:“我们一路上领略热带风光和异国情调,揭开了我生命史上新的一页。尽管我们过的是漂泊的生活,但(我和严华的)生活是甜蜜的。” 
  六七十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周璇那次巡回演唱的影响仍然深深地植根在那里,她的歌仍在东南亚华人中被广泛地传唱。在菲律宾、在印度尼西亚、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区里,人们仍然可以听到周璇演唱的《何日君再来》和她演唱的其它歌曲。 
  1938年夏天,从东南亚巡回演唱归来的周璇和严华参加上海“爵士合唱团”。他俩每天奔波在上海各家电台间播音演唱。 
  不久,她又随严华北上,她说:“这时,我和严华的感情与日俱增,双方同意在北平举行了婚礼。”他们是在北平的西长安街春园饭店举办的婚礼。并且,在北平度过了四个月的蜜月期。 
  婚后,夫妇俩返回上海。她说:“这一段时间,我们始终沉浸在爱的漩涡中。在我的想象中,前途注定了光明和幸福,生活会永远美好……” 
  可是,当1938年秋,周璇签约于上海国华影业公司,开始了她的新一轮拍片高潮后,她和严华之间的感情由热转向冷,继而产生了裂痕。 
  男女之间的这种聚和散、合和分,外人是怎么也说不清道不明的。还得听听周璇和严华这两个当事人自己是怎么说的。 
  周璇在《我的为什么出走》一文中这样写道:“……然而好景不常……一切并非我所预料的那样,渐渐地,猜疑、诬蔑、诽谤,从四面八方向我袭来,我再也不能忍受了,因为我是人,我有自己的生命和尊严。经过思索,我终于选择了‘娜拉’的道路,噙着泪水离开了家,离开了相处九年的丈夫。” 
  那么,再看看严华是怎么说的,他在1941年给报刊撰文《九年来的回忆》,不经意地泄露了其中真实的缘由:“由北平重返上海后,周璇加入了国华影业公司,我们二人的月薪(包括我作曲在内)450元。……(周璇)每年规定拍4部戏,每部戏的报酬是2000元。” 
  说明俩人收入悬殊,严华年收入仅是周璇的四分之一不到。但严华说:“我历来主张节约,该用的用,不该用的坚决不用。”“你要在艺术上多下工夫,慕虚荣,讲排场,是不会有幸福的。” 
  有一次,周璇突然问严华:“做人的意义是什么?”问得好。 
  严华答复:“不慕虚荣,不骄傲,不落后,一天天向前进步……” 
  看来严华对周璇的教育管理很严格,要求很高。对周璇赚的钱,也管得很死。 
  在这种情况下,周璇写道:“我以为当美满的家庭不能获得,甜蜜的生活成为幻梦,而一种出人意料的痛苦紧紧压迫我的时候,我自然只好挣脱桎梏和恶劣的命运决斗,另觅新生之路了。”说得多好,周璇和她同时代的写《结婚十年》的女作家苏青一样,摆出了一个新时代的“娜拉”的勇敢姿态。 
  接下来,周璇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理念:“哲学家笛卡儿说:‘达到一个终点,总比停留在迷途中好。生活的的行动也是如此。常常不允许自己半点迟疑。’过去我太浑浑噩噩了,对任何事情都从好里想,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我已经是22岁的人了,在生活的道路上再不能徘徊犹豫,而要争取尽快达到一个终点,总的一句话,我要奋斗!” 
  周璇和严华的决裂,在社会上被传得纷纷扬扬。严华甚至对外说,周璇私自带走存折。当时的报纸也以大幅标题,大肆渲染此事,称周璇卷款潜逃云云。一时间,蜚长流短,传遍整个上海滩。给周璇精神上带来沉重压力。人言可畏,阮伶玉是前车之鉴。 
  对此,周璇是这样解释:“不错,我确实带走了两万元钱的存折,但这不过是我积蓄的一部分。实际上我名下的钱还不至此数……”这还需解释吗?明眼人一看就清楚了。 
  她又不得不在1941年6月的上海《申报》和《新闻报》上,又一次剖明心迹,这一回,使用的是文言文:“严君明知银行存款为璇之私蓄,而竟意图攫为己有,登报挂失,去函止付,迹其所为,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