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纪晓岚全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宵之夜,紫禁城内悬灯挂彩,灿烂辉煌。大的小的、圆的方的、红的绿的、各式各样的彩灯交相辉映,真是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大学士刘统勋等几位大臣,簇拥着乾隆皇帝走到殿外,观赏群臣们敬献的彩灯。宫中灯火照耀,天上群星闪烁,满月的光辉如银似玉,君臣们越看越高兴,真是美不胜收。不觉走出太和门,来到大清门,见一具彩灯做得精美异常。乾隆走到近前观看,见彩灯上贴着一副谜联,注明上下联各射一字。乾隆看着不停地摇头,虽然很喜欢这副谜联,可就是猜不出是哪两个字。刘统勋等人也凑到跟前,只见上面用工整的小楷写道:“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即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大臣们读完这副灯谜,立刻收敛笑容,皱起了眉头——他们都被难住了。此时,谁也不敢在皇帝面前多说一句话。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很有才华的风雅皇帝,既喜欢作诗填词,又喜欢对句猜谜。这时在一班大臣跟前,哪里好意思讲自己猜不出来,便叫身边的大臣猜射。这几位老臣看看想想,想想看看,真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摇头晃脑地猜来猜去,仍然不知所云是何。
  乾隆看大臣们也都猜射不中,问起是谁制的灯谜。身边的侍臣赶忙回明,是翰林院庶吉士纪晓岚。
  乾隆一时想不起这位年轻俊才,刘统勋便趁机夸奖他的得意门人。刘统勋是纪晓岚的座师,几年前纪晓岚写那副“先斩后奏”春联,险些入狱,刘统勋曾在皇上面前求情。刘统勋一提这件事,乾隆更是高兴,夸奖这献县的纪晓岚,果然是个卓越之才,立刻传出圣旨,要纪晓岚回明谜底是哪两字。
  这时,纪晓岚在家中,正和妻妾们欢度元宵之夜。忽然府中响起宣纪晓岚接旨的喊声,纪府上下顿时紧张起来。纪晓岚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诚惶诚恐地跪接圣旨。听宣旨的大臣读完圣旨,纪晓岚的心里,也才像一块石头落在了地上,赶快奏明谜底是“猜谜”二字。
  大臣回宫复旨,纪府复归平静,一家人又跟着虚惊了一常夫人马月芳嗔怪地说道:“老爷要显露才华,这本也应该,别总让我们跟着你提心吊胆的,好不好?”纪晓岚含笑不语,心中暗自得意:没想到这回难住了皇上,得到圣上的垂怜,可能为期不远啦。
  果然,乾隆听完回奏,立刻茅塞顿开,静静想来,确实无可挑剔,向刘统勋夸赞起来,说这位年轻翰林的才学,当不会在他的座师之下。刘统勋也说他的门徒乃是一位奇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次日,纪晓岚接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赐物品,一家人欣喜异常。这件事很快传遍了京城。
  时隔不久,纪晓岚当值南书房,忽听侍卫大臣宣旨,要他晋见皇上,心中又惊又喜。
  这是他入翰林院以来,第一次被乾隆召见,心里有些惴惴不安。纪晓岚慌慌张张地随侍卫大臣来到乾清宫西暖阁,施过君臣大礼,恭恭敬敬地站在下面,等待皇上问话。
  皇上看他高高的个子,眉目清秀,确实是一表人才,想到他那副谜联,心中更加喜爱,一时多看了几眼,没想到纪晓岚竟局促不安地窘出一头汗来。纪晓岚见皇上不说话,只是上上下下地打量自己,心里不住地咚咚直响,不明白皇帝为何召见。
  原来,乾隆这天在西暖阁读书,看到《论语》上“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则不孙(逊),远之则怨”一段时,忽然想要为这“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句,对成一副联语,想起了两次以联语惊人的纪晓岚,便要当面试试这位才子的学问,让他来对对这个句子。于是将他召来钦见。
  乾隆见纪晓岚初次面圣,不免有些紧张,就先给他出了一个简单些的对联,要他来对,乾隆出的上联是:孟子致为臣而归;这是《孟子·公孙丑》上的一句话,纪晓岚早已烂熟于心,所以对得非常迅速,用的也是《孟子·公孙丑》一篇上的句子:伯夷非其君不事。
  让人听着似乎是信口说出,不假思索,而且对得非常工稳。乾隆点头,微微一笑,心里越发喜爱这位青年文士,不过还是要对上这个“难养”句,才能看出学识水平。乾隆想到这里,便说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句,要纪晓岚属出下联。
  纪晓岚思索已定,跪在地上答道:“吾皇万岁,微臣已想出对句,只是有些不雅,出言无状,害怕惹恼圣上,为臣不敢说出。”“只管奏来,朕赦你无罪!”纪晓岚只好提心吊胆地答出下联: “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乾隆听了,不清楚此语出自何处,觉得虽然听来滑稽,但也不失为一个工稳的对句。这时殿前侍卫禀告,几位大臣入宫奏事,乾隆便挥手示意纪晓岚退下。
  纪晓岚退下以后,乾隆觉得兴致未尽,心中想到,下次再好好地考一考这位纪才子。事有凑巧,几天刚过,乾隆到南书房读书时,当值的人中正有纪晓岚。乾隆先是忙着没时间去给纪晓岚出题,心想等手头事忙完再说,不想纪晓岚站到御案旁愣愣地看了片刻。
  乾隆抬头看看纪晓岚,原来他是看桌上的那块玉玦。这是一位大臣献进宫来的。玉玦虽较一般的小些,但细腻圆润,晶莹剔透,上面又刻上了王羲之《兰亭序》全文,更是精美异常。乾隆十分喜爱,经常带在身上玩味。纪晓岚从皇帝御案旁侍候时,一眼看到这块玉玦,心中倍感珍奇,忍不住多看几眼,只可惜字太小了,非凑到眼前看不清楚。那玉玦十分可爱,使纪晓岚忘记了御前的种种禁忌,低头端详起来。
  乾隆说道:“纪爱卿,你愣着为何?”纪晓岚赶忙回过神来,回答皇上的问话:“圣上的玉玦,精美绝伦,忍不住多看几眼。为臣该死,望圣上恕罪!”乾隆微微一笑说道:“这玉玦你喜欢吗?”“为臣不敢!”“哈哈哈,”乾隆笑着说,“朕出一联,你若能对上,朕便将这玉玦,赏赐于你。”纪晓岚赶紧跪下磕头:“谢主隆恩。”乾隆捻一捻胡须,然后将玉玦拿起来,指了上面的一句话,纪晓岚仔细看看,是这十一个字: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他抬头看看乾隆,答出下联: “若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乾隆听着非常高兴,听他对的是《尚书》中的一句话,被他信手拈来,却庄重得体,遂将手中的玉玦,赐给了纪晓岚。
  纪晓岚谢过皇上,马上被当值的学士们围起来,争着传看玉玦,个个对纪晓岚艳羡不已。
  此后,纪晓岚常常被宣召入宫,渐渐得到皇上的宠爱,远远超出他这时的身份地位,一名小小的庶吉士,便得到了这样的殊荣,为同僚们羡慕之极。最引以为自豪的,是纪晓岚的几位业师,刘统勋、孙端人等人,只要一有机会,便在士林中夸耀纪晓岚,听者也对他们的慧眼赞佩不已。一时间,纪晓岚成了朝中颇为驰名的人物。
  纪晓岚的影响越来越大,与他结交的人越来越多。来往频繁的,都是一时俊彦,人人才华横溢。和他同年的有刘善谟、钱大昕、卢文弨、戈徐、胡牧、陈半江、蔡芳三、邹道峰等人。当时几位负文名的大家中,刘墉(石庵)是他的老友,董曲江、戴遂堂、董秋原、刘师退等人,也都和他过从甚密。
  这天纪晓岚休假在家,钱大昕、卢文弨来访,与他俩同来的,还有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人三十多岁,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脸膛,憔悴的面容衬托得两只大眼又黑又亮。纪晓岚刚要询问,钱大昕先向那人介绍道:“这就是河间才子纪晓岚!”那人拱手施礼说道:“久仰久仰。鄙人姓戴名震,字东原,原籍安徽休宁。本为一介书生,游学京都,久闻纪大人才名,今日得见,有幸有幸。”纪晓岚赶快让座,差婢女侍候茶点。
  这戴震比纪晓岚年长一岁,虽然家境寒微,却是饱读诗书,十六七岁时即精研注疏,与同乡郑牧、汪肇龙、方矩、程瑶田、金榜等人,从师于著名学者江永(江西婺源人),28岁时补为诸生,为避仇隙来到京都,眼下无事可做,生活靠朋友接济。
  纪晓岚看他学识广博,天文、地理、经史、历算,样样精通,又兼长于音律、文字等方面的学问,实在是不多见的博学之士,当下即延请他为两个孩子汝佶、汝传的老师。戴震十分感激,连连称谢。
  纪晓岚摆下酒宴,款待钱、卢、戴三人。酒到酣时,卢文弨说:“纪年兄长于属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