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武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会儿太孙直接问道:“三关所有的粮草库存,能使三关将士食用多久?”

    三关总共有五万将士,若是战时,今年收拢来的粮草足够三关将士们吃得……

    军备官脸上有些冒冷汗,“回公子话,若是战时,许能熬上两月。若是从军户老百姓手中征粮,三月许也行。”

    非战时,将士除了守城之日外吃的是自己田产里的粮食,而战时就是每天两顿都吃的是粮库之中的粮食了。

    五万将士,在三关里能吃到两月,粮草已经算是充足了。

    军备官说完话,摸了一把脸上的汗,也幸亏今年还没有置换精米,否则此时外敌来袭,要粮库中粮草不够,还不知该如何,自己这脑袋铁定是保不住的。

    再想起往年那一屁股烂账,南阳侯与林氏跑得利落,可害苦了他了。

    太孙听得放心了些,够五万军士吃两月的,从一台关到三重关,共有一万左右的兵马,要胡马关不出事,就能熬近一年。

    他在宫里时也看过史书里记载的战事,只要边关重要的管卡城门不破,最多也才几月,然而要是破了,怕至少也要一两年,最耗费时日的却是造反,十年二十年都不定。

    要几个月里打不过,就是从户部、江南富裕之地调粮草也时日足够,太孙不操心粮草之后,更担心的是战事久不平了。

    “举族来犯,只担心对方是全力以赴,不达目的不罢休,这就麻烦了。”太孙回了自己的营帐与张公公道。

    要对方要死战,对萧安并不利。那三千兵马,到底是对六关的战场与敌人更为熟悉,也更为反应得当,这三关战场的地势与六关战场却是大不同了。

    张公公道:“公子,一台关久未战,尚能战否?六关的三千兵马再是不熟悉地形,也比一台关里的靠得住些。”

    道理是这样,太孙闭上眼,轻声道:“今日是萧安十五寿辰。”

    大庆女子十六及笄,男子二十及冠,但也有十五成婚十六在夫家举行及笄大礼的,然而萧安年十五那一日,莫说是一碗长寿面,就是安稳日子都没得,还得赶往一台关去与蛮夷苦战。

    张公公知道太孙的心思,道:“等小安十六之时,战事必然已了久,到时及笄礼大办一回,也就当是弥补了。”

    太孙却是摇了摇头,并不想说萧安并不打算回京的话,到时候就是及笄礼,又从哪盛大起走呢,他连人都快看不见了。

    心里那些见不得人的小心思,压了又压,日后许就要用压一辈子了。

    太孙心情顿时低落起来,又赶着见了魏九重与杨三爷。

    作者有话要说:  唉,男主也活得战战兢兢的,未必有萧安过得痛快来着~~~

 第115章 1。28

    杨三爷与魏九重为的也是一台关的军情而来,之前两人正与石奎对接,了解凤阳城外八卦山里的铁矿之事。

    “军中可往京中呈送军报?”杨三爷也并不啰嗦,直言问太孙。

    太孙点头,“之前没多久,已着快马朝驿站而去。”

    杨三爷放心了,才道:“公子可有上书与陛下?”

    太孙觉得自己插手的也多了,此时给祖父的密折还是由别人写来得好,就道:“还请舅公代笔了。”

    魏九重来的却是为了另一件事,“公子,军中粮草之事如何?”

    太孙道:“已问过军备官,若是只管一台关到三重关,能敌近一年。不过战事难料,目前预估,至少五六月该能抵挡得了。等一台关的第二道军报传来,便可决定向户部调粮与否。”

    魏九重道:“公子,六关的三千兵马,只怕要与三关争粮草有些艰难。人都是分亲疏的,战时粮草紧俏,更是如此。山跋族我也曾从书中见过,此族男丁好胜斗勇,战力不低,虽不知为何前来入侵我朝,然而真打起来,并不比图海族好对付。”

    图海族当然没有海,不过是大庆人的音译,且音译得也并未多准确,六关这些年主要就是跟图海族为首的诸多部落打仗。

    山跋族男子的战力却还在图海族之上,否则图海族也至于不去抢山跋族的地盘,反而总跟六关过不去。

    这会是一场苦战,粮草就更为重要,不说三关里总是会偏向自己人,就是在自己人里,怕更会把更多的粮食分派给各自的亲兵。

    这里面,一台关到三重关里,能分得更多的怕只有三重关了。

    太孙道:“简知府之前也在筹备粮草,要能熬过半月,想也该差不多可到风吼城。”

    “不知简知府能筹集多少?”魏九重道。

    太孙哑了,他并未让简知府保证能筹多少粮草来。

    魏九重就知晓是这般,就拱手道:“萧安也是我魏家人,魏家也请捐粮草,以防万一。还请公子应允。”

    本以为南魏是没机会在里面占功的,又哪料得入侵的是山跋族。

    太孙自然是称好,也总算是将萧安的后顾之忧解决了。

    此时前往谷阳城传信的程谨安已到了谷阳,传完信就往风吼城里赶。

    常家大姑娘却是跑出将军府大门,拦住了程谨安的马:“一台关有敌袭?你知道多少?”

    程谨安忙着回风吼城,也不与常家大姑娘说些空话,“不知,我得到信,小安就让我来给将军报信,好预防有人攻击谷阳,也带话要有人攻击胡马关,还请将军援兵,与三关两面夹击。”

    常家大姑娘道:“我知道了。”

    然后让开了路,看着程谨安带着女兵们又朝着风吼城而去,只在门外站了许久,才回了府邸中。

    程谨安一路疾驰,中间并未休息多久,风尘仆仆赶往风吼城,从太孙口中得知侵犯一台关的是山跋族也并未奇怪,“一台关一带的地形,唯有山跋族可行,否者这些年其他部落不会放着一台关不攻而选胡马关。我们一开始就知道了。”

    萧安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会遇到的是哪个部落的敌人,然而她还是去了,太孙嘴张了张,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程谨安没空去琢磨太孙心里的想法,只看着他,打开了天窗说亮话,“公子来此,为的是日后能顺利入朝,有功绩在,在朝中能说得上话。小安总会替公子达成所愿的,有公子在风吼城一日,山跋族也好,图海族也罢,都别想进风吼城半步。”

    萧安的温柔,有时候没人说,许多人就看不出来。

    程谨安与萧安自幼一道长大,最是明白她温柔滋味的人,又焉能容忍有人理所当然享受萧安的好。

    这世上的事,不是你对他好,对方就能明白的,只有人将这些说在台面上,别人才会记得你与别人的不同。

    萧安是做事不留名的好人,程谨安可不是。斗米恩,升米仇,然萧安做出来的哪只在斗米,她在做的日后说不得就是升米仇了,而自己不论如何也得让这仇不能对她如何。

    不怪他小心之心,实在是这世道做好人的代价太大。

    太孙抿着嘴,听得出程谨安是在为萧安抱不平,“我已着简知府筹集半月粮草派萧家人押送往一台关,又有南魏与简知府愿意从族中借粮。我在这风吼关一日,就不会让萧安有魏侯之忧!”

    他也并非是什么都不做,坐在风吼关里享受一切,等着萧安在前线去卖命。就是粮草之事,他就绝不会让萧安为难上半分。

    程谨安拱手道:“有公子此言,我就放心了。我还想前往一台关与小安一道,因此就不叨扰公子。公子若有要事,只使唤人来叫我就是。”

    从风吼城到谷阳城,再从谷阳到风吼城,程谨安并未得休息多少,太孙就只见着程谨安脸上的神色就能看出得此人疲惫已久,就道:“这一路辛苦你了,还先请去歇息一二。若有何需要的,只管与我说就是。”

    程谨安在与萧安在一起之前,虽然也上阵杀敌,然其实身份也十分微妙,并非军中之人,不能以职称叫人,然要说称兄道弟,两人还不知谁大谁小,且还是个姑娘家,太孙是不想让别人占自己这个便宜的。但这人与萧安亲如姐妹,他也必须得亲近才好,免得坏自己在萧安心中的形象,便只好你我称之好显得亲近一点。

    程谨安也不在乎太孙这亲近不亲近,因实在疲惫得紧,扯了扯衣领,长长松了口气,才准备往军营外走。

    太孙本想送程谨安两步,只是一抬眼无意间看见这人露出的脖子,一下子惊呆了。

    程谨安未曾察觉太孙的脸色,只往门外走。

    太孙回过神来,却是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