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媳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成楠没说话,只看着前方,不知道在想什么。

    一直到快到赵家村的地界儿,才听到了一些欢闹声传来。隐隐绰绰的看着田野间许多人在跑来跑去的,边跑还边喊着。

    谢成楠眯着眼睛,“莫非出了什么事,为何如此喧哗?”

    “大人,那边正是赵家村,不如去看看去。”谢海赶着牛车直接往田野那边去。

    牛车进不来田野里,只能在外面寻了个大树绑着,两人从牛车上下来,直接往田野中去。

    看着沿路旱地上的庄稼没有什么稀奇的,便越发的觉得是赵家村的人说了谎话了。

    谢成楠憋着一股气,“走,回去。”

    谢海却拉着他,惊讶道,“大人,你看那边。”

    谢成楠板着脸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只见一群孩童正在田里抓着什么东西,时不时的有东西从田里蹦出来,远远看着,像是……鱼!

    “大人,稻田养鱼,看来是真的养了鱼了。”谢海面带激动道。

    谢成楠也有些动容,“看来确实是养了鱼,却不知道收成如何,走,过去看看。”说着率先往那边走去。

    只见越往那边走,稻田越来越多,如今里面只剩下光秃秃的稻桩,但是看着却和别处的稻桩不一样。

    一些田地里还有人在抓鱼。

    见着有陌生人过来,便有人迎了过来,正是族长家的小儿子赵满仓。

    “客人是从何处来的,看着眼生,可是来寻人的?”

    谢成楠道,“老乡,我们是听说赵家村最近养了鱼,特地来看看这番盛况的。”

    听到是来看养鱼的,赵满仓笑着眼睛眯成一条线,摆手道,“来晚了来晚了,大伙忙活的时候你们没看见呢,今天是最后的几亩田地收成,其他的都上了打谷场了。鱼都拉回家去了,好些都已经拉出去卖了呢。”

    听到赵满仓的话,谢成楠眼睛一眯,“这么说,这是真的了?稻田里真能养鱼,那每亩地能产好几石的稻子?”

    “这个自然是真的,邻村前几日好些人都来咱们这里看呢,说是来日也要学。客人要是想学,只管去村里找人学去,赵城媳妇说了,这事情都要教,不能藏私,你要学只管去,没有不教的。”赵满仓笑着道。

    “叔,又抓了一条大的,快来看啊。”一个年轻小子的声音传来。赵满仓赶紧充满打了招呼就跑过去了。今天可是他家里的最后几亩田地。前些日子都帮衬着乡亲们去了,愣是给耽搁了。这批鱼还等着去换银子呢。

    谢成楠也跟了过去,只见那边田埂上放了许多的木桶,里面放了不少的鱼,看着都有筷子长。

    养鱼……

    谢成楠陡然想起,几个月前,他刚来毗陵县的时候,正是在那集市上遇着几个妇人卖鱼。那鱼也是这般大的。那小摊的摊主还说过,这些鱼都是他们自家养的。

    心里不由一动,问着旁边站着的老乡道,“你们这里,先前是不是也有人养过鱼?之前我在集市上看过有人卖这种鱼,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这边的村子。”

    那人道,“哦,你说的大概是赵城媳妇,先前他们家是第一家养的,也只有他们家了。”

 第三十一章

    谢成楠一路走来,发现这里人提的最多的便是一个人——赵城媳妇。

    听来似乎是个妇人。

    不过奇怪的是,为何不提她夫君赵城,却偏偏提一个妇人。

    一番打听才知道,这赵城媳妇罗氏刚进门便守寡,家中老幼无人可依,多亏了这个罗氏将家里撑着,又听说得了一个游方郎中的大恩,学了些侍弄庄稼的好法子,且十分大方的将这些好处都传教给乡亲们。如今全村的人都跟着她一起种稻子养鱼,种黑耳朵。听说来年还要种甘蔗,种玉米。如今那山头的三十亩地里可就种这甘蔗呢,那苗子长着越发的茁壮了,大伙都愿意相信,那甘蔗定然能长的十分可喜。

    顾不得那些人讲的热火朝天的,谢成楠不得不相信自己亲眼所见。

    堆满了打谷场的稻子,家家户户笑着谈论着丰收,谈论着再买几亩田地,或者讨房媳妇,要不然把家里的房子修缮一番。

    这些场景原本是谢成楠梦想中的,如今出现在眼前,让他有些恍如梦中一般,竟然半天没回过神来。

    “没想到啊,本官竟然真的看到了这一天。”谢成楠满面激动,不知如何言语。

    赵海也是红着脸,“大人,这可真是上天庇佑啊,若是朝廷知道了,让天下百姓都这样,可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

    谢成楠点头,“确实如此,本官回去便写折子递上去,将这里的事情告诉朝廷。”

    谢成楠和谢海并没有和这里的村民亮出身份,走了一圈之后,便自顾自的走了。

    旁人也没多注意。

    这些日子来学习的外乡人不少,已经见怪不怪了。

    *****************

    丰收过后,整个赵家村最期待的就是赵辞的事情了。

    赵辞却偏偏像是没事人一样的,照样吃喝,平日里还去地里干活。这种关键时候,赵母是不敢让他不痛快的,所以也可着他,让他胡闹去,自己倒是哪里也不去,就在家里守着,准备等报喜的官差来,又准备了打赏的喜银。

    罗素也紧张,说实在的,她现在虽然种田种的风生水起的,但是还是希望自家小叔子能够谋个一官半职的,让他们这个农家变成当官的士一族。

    老族长为了这事情,还专门去县衙门跑了几次,却一直没消息。

    不过他惊讶的发现,县衙门里的周县丞对他态度亲切了不少,说起的话也多了,仿佛是他做了十分了不得的事情。

    这让他想起上次请衙门里吃饭,却一直没见着人过来,还以为自己得罪了人呢。现在才终于放了心了。

    又是一日清晨,村民们才从田地里转了一圈回来准备吃早饭,便远远的见着几个穿着红色衙役服装的衙役策马而来。

    马匹在赵家村这种地方可算是精贵的东西。大伙一看,就知道这肯定是有了不得的事情了。待要去看的明白,就听着那边传来鞭炮声了。噼里啪啦的,把整个赵家村都热闹起来。

    接着又传来锣鼓的声音,喜气洋洋的。

    “这莫不是赵家老二有好消息了?”有人大胆的猜测着,把大伙心里的话都给说了。

    其他人精神一振,也顾不上说话,就迎了过去。

    “恭喜赵家村赵老爷高中会试第五名,如今可是举人老爷了。”当先拿着红色喜报的衙役满脸堆笑的对众人道喜,又道,“劳烦老乡们领个路,让咱们去举人老爷家里报喜去。”

    “哎哎,官爷这边请。”老叔赶紧带着人往赵辞家里去。

    早有腿脚快的小子一路上吆喝着往赵辞家里跑了,“咱村里出了举人老爷啦,赵秀才中举啦,是举人老爷啦。”

    一时间,整个赵家村都沸腾起来。端着碗筷的都把碗筷给放下,就连田地里还没回来的,听着消息了都往村里跑。

    老族长更是健步如飞的往赵辞家里赶,准备亲自接待报喜的衙役。

    待衙役们感到赵家的时候,赵辞已经被赵母拉着换上了新衣服,把头发梳的整整齐齐的。

    衙役们一进门,家里的鞭炮也响了起来了。这是赵母前几日让人从县城买回来备着的。如今终于用上了,一双眼睛激动的流泪。

    报喜的衙役又将之前报的消息念了一遍。赵家村赵大老爷高中会试第五名,考中举人了。在这里给举人老爷贺喜了。”

    随着衙役报喜,其他乡亲们也跟着鞠躬道喜。如今赵家老二和他们可不一样了,那可是举人老爷啊。就是见着县太爷都不用下跪的,还能和县太爷说上话呢。而且还是第五名,这全天下多少秀才去考举人啊,赵家老二这是全天下都拔尖的,以后考状元还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大伙几乎可以预见以后村里出个状元郎了。

    这可是整个赵氏一族的荣耀啊。有些有孩子的恨不得压着孩子在地上磕头,希望能沾点喜气。

    罗素第一次见着这种古代报喜的事情,也是满心的激动,听着赵二娘的吩咐,给这些报喜的衙役们倒水,又给当先的人拿了喜钱。“官爷辛苦了,拿去打点酒喝。”

    报喜的衙役暗自捏了捏红布包,感觉到里面的分量,顿时惊讶,没想到这一个乡下的举人老爷家里,竟然能给这么多的赏钱。也莫怪人家能中举了,这才是个当老爷的命。

    罗素又招呼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